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坚定方向、理论自信彰显特色、制度自信体现本质,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涵,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其坚持和发展亦取决于坚定这"三个自信"。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后,较短时期内,理论界围绕"三大自信"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做了不同层面的阐述,讨论了"三个自信"得以确立的170多年的历史文化基础,9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以及国际环境基础,并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若干重要观点和路径。现有研究的不足表现在,论断多于论证,政治宣传色彩较浓;抽象的理论分析较多,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相对欠缺。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文化潮流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藉此多维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论维度是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灵魂;历史维度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价值维度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精髓;实践维度是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并非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固执己见的主观臆断,它有着深厚的逻辑基础、主体基础、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坚持"三个自信"是党对"三大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的主体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物质基础的回声,是党坚持改善民生赢得人民高度信任和尊崇的反馈。"三个自信"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充分肯定,它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列创新。"四个自信"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现阶段对于"四个自信"的研究已经很多,但仍有空间,可从历史渊源、理论层面和大众化路径三个方面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6.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传统优势,促进高等教育发展,都需要高校统一战线成员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无论是道路自信的认同还是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认同,都需要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予以准确把握。当前高校统一战线成员要以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讲话为基础,正确理解、把握和阐释"三个自信"的内涵和要求;要积极发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重要作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要立足当前高等教育实际,以"三个自信"凝聚力量,助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一表述,为我们准确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过去、开辟未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文试从三个角度出发,就三个自信与中国梦的关系谈了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政治要求,并要求将"三个自信"教育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三个自信"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价值取向及意识形态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教师自我要求方面探索融入路径,推进"三个自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培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之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从理论、发展、建构三维度入手。理论维度是指导,发展维度是基础,建构维度是关键,三者辩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具有深沉持久的力量,而文化自信的生成背后有一段深远的历史。经历天朝上国的优越心态到中体西用的文化反思,发展为以洋为尊的媚外心理,近代"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逐渐转向"文化自卑"。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以及文化自信的发展也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向上的发展阶段。"文化自觉"的萌芽发展为"文化自信"乃至新时代的"文化自强",体现了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回顾文化自信发展的历史和新中国七十多年的文化建设历程,立足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分析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根源所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政治制度,一直在不断创新与发展,总结出其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治理制度和生态制度五个方面,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三个自信”对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抵御风险、攻坚克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影响。深入分析“三个自信”,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内涵,正确评价“三个自信”探索历程与成就经验,探索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途径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须正确把握"向前看"与"向后看"、"向上看"与"向下看"、"向内看"与"向外看"三个基本维度的辩证统一,实现我国文化自信和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国内与国外的统一,形成中国文化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和未来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因为,“三个自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三个自信”直接根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两个决议”是“三个自信”的历史基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三个自信”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三个自信”的实践依据。回溯历史,展望未来,坚持“三个自信”还要做到与时俱进,与民同心,求变前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价值追求的精髓实质、本质规定性及大众化的集中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逻辑起点、"四个伟大"的价值彰显、"文化自信"的价值表达构成其基本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协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时代新人是其根本遵循;"创新制度安排"、"发挥引领作用"、"化为情感认同"等五个维度建构出实践理路。基本依据、根本遵循、实践理路,勾勒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四个自信"具有深刻的内涵,四者之间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对"四个自信"的提出和"四个自信"的阐释,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丰富,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7.
"五一口号"是一笔丰厚的政治遗产,集中体现了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三大逻辑"。重温"五一口号",牢记合作初心,从历史脉络与现实问题的双重维度充分认识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肩负新担当,展现新气象,积极新作为,开辟新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成就,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旗帜、根本方向和唯一正确道路,因此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认识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实现党"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政治要求和目的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要做到此,关键是要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以及深刻洞悉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历史性任务,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奠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这些规律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凝练和总结,如从存在形态视角、从空间范围视角、从时间视角、从历史尺度视角等来定位,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认知高度,而且更能透视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政治文明成果。科学性的理论构建与本土性实践构建使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大地之上,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利益维度、功能维度与效果维度等三个方面展现出了较强的比较优势。新时代在"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下,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肯定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不忘初心续写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