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王长江撰文认为,阶级分析历来是我们党用来认识社会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的目的,是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同样是解决社会发展动力问题,领导革命的党和执政党却是不一样的。在领导革命时期,我们把革命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发展之所以会停滞,会出现危机,是因为落后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产生了根本性的矛盾。要想把社会推向前进,就必须打破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束缚,用先进的生产关系取而代之。这就要搞阶级斗争,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阶级应当把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阶级消灭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为我们研究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南。 一、正视效率与公平矛盾的客观性是解决众多社会问题的前提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所以,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效率与公平这对矛盾也将始终贯彻整个人类社会。 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因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资料少数人占有,社会分配不公成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述一种意见认为,需要与生产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把起点放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上是对的。因为革命的目的和任务是要打破旧的所有制,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但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之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应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不再表现为阶级矛盾。这些矛盾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历史唯物主义如忽视需要和生产的矛盾,就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社会再生产过程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而且还包括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问题时,不只是研究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的再生产问题,而且还把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加以研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自我扬弃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保持生产关系的根本属性不变,但决不是原版复制,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必须改革,代之以新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我省要实现由“快走”变“快跑”,就必须解决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这“三化”问题,而“三化”都与“三农”有直接关系。目前,影响和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因素很多,在诸多因素中,尤为突出的是自然灾害、农村现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协调、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以及农村“两个剩余”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洮南市委通过主要抓“四个调整”实现四个转变,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生产结构和总量对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理论,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中,广泛地研究了人类社会再生产问题,揭示了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党组织作用○苏建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解决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等,而且涉及到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涉及到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  相似文献   

8.
社会平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我们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二者辩证统一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平等的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平等思想的深入探讨,来时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确实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老问题。本文仅从社会形态的内涵问题,区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问题,人类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问题以及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关于社会形态内涵和区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指占主导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总和,而不是把占王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和过  相似文献   

10.
一、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一)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问题关于生产力发展原动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生产关系变革论。这种观点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生产力的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例如捷克著名经济学家奥塔·银克曾认为“一定社会组织中只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是足以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苏联哲学家康土坦丁诺夫认为:“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蕴涵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思想前提 ;从抽象到具体是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途径 ;坚持彻底的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坚实基础 ;运用灵活的辩证思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方法 ;从最高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是把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孟红 《党史纵横》2007,(2):13-14
邓小平于1926年亲笔写的《自传》,翔实地记述了他到莫斯科之前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在党团组织内工作情况等早期活动。这件历史档案的部分内容先后被历史研究部门和传媒界广为引述,为人们真切、系统地了解邓小平早年的革命历程提供了真实的原始依据。那么,这份仍保存于俄罗斯的珍贵历史档案如何被发现的呢?这件珍贵档案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较西方国家的企业有很大的特殊性,即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缺位、企业干部行政化、激励机制失效和约束机制弱化等。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创新委托代理机制,精简委托代理链条;取消行政干部任命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改革和创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