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大部份時間是在海外度過的。他得到了廣大華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因此他深刻地認識到華僑是革命力量的重要源泉之一。爲了更好地發動華僑中的洪門人士支持和參加革命,中山先生曾經親自加入美洲華僑洪門團體,並爲之重訂章程,整頓組織。他和華僑有着深切的感情和血肉的聯繫。在歷次起義中,中山先生都得到了華僑在經濟上的援助。許多華僑還直接參加了起義,捨身報國,十分英勇。在一九一一年黄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二十九名華僑。所以孫中山先生說:‘華僑有功革命’,‘華僑是革命之母’。辛亥革命以後,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曲折和激烈的鬥爭,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從此獲得了真正的獨立和自由。新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祖国與我我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當然與祖國息息相關! 我出生於祖國,長大於香港,然而我的心靈沒有受到物質高度享受的摧殘,沒有忘記民族英雄對我的鼓勵和期望。我曾多次返回祖國,投入祖國的怀抱。雖然它仍顯得有些落後,但已比從前進步得多了。我們不能老是大叫中國落後,必須力主改革。有人問:‘祖國與你有何關係?’我答:‘唇齒相依的關係。’ 這種感受,尤其在海外的華僑更為深刻。當祖國强大起來時,華僑的地位也提高。從前,華人在異國受到種種歧視,是因為國家的積弱无能。現在  相似文献   

3.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出身華僑家庭,父親孫達成早年在澳門當鞋匠,叔父孫觀成則是病故海外的華工。孫中山十二歲就出國到檀香山,投靠經營畜牧業發家的長兄孫眉,是在海外讀書成長的。他久居海外,深悉僑情,‘凡我僑胞直接間接所受政治上之痛苦,罔不洞知’。長期的海外流亡生活和多次策劃武裝起義的革命實踐,使他對廣大愛國華僑懷有深厚的感情。他不僅體恤華僑的艱難處境,而且更深切地體會到華僑與祖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可分離的關係,始終把華僑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他說:‘華僑是革命之母。’这與清朝統治者把華僑一概視為‘海贼’、‘莠民’,有着天淵之別。  相似文献   

4.
海南島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全島四分之一的土地覆蓋着橡膠林帶,儼然一片橡膠王國的景象。在開發、引進、墾植橡膠,發展海南乃至中國的橡膠種植業方面,華僑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據說,中國最早的一株橡膠樹苗是由瓊籍華僑從篗庖M海南島的。一九四九年前即有大批華僑返回國內,利用  相似文献   

5.
第一條為了盬o歸僑、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歸僑是指回國定居的華僑。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僑眷是指華僑、歸僑在國內的眷屬。本法所稱僑眷包括:華僑、歸僑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同華僑、歸僑有長期扶養關係的其他親屬。第三條歸僑、僑眷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權利,並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義務,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歧視。國家根據實際情况和歸僑、僑眷的特點,給予適當照顧,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有關主管的部門規定。  相似文献   

6.
陳嘉庚(一八七四——一九六一年)是愛國華僑領袖,福建廈門集美鎮人。他曾長期僑居新加坡,從事橡膠種植與橡膠用品製造及貿易、海運、新聞等業。一九一○年他在新加坡参加同盟會;一九一一年為支持辛亥革命,在新加坡任福建保安會會長,曾籌款資助孫中山先生。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在新加坡召開僑民大會,進行救國活動;一九三八年他在新加坡倡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並選為主席。抗戰勝利後,他創辦《南僑日報》。一九四九年陳嘉庚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晚年回國,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二日陳嘉庚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7.
文化简讯     
一九六一年,全國僑聯第一任主席陳嘉庚率先提出在北京建造中國華僑历史博物館的倡議,並首捐五十萬元人民幣為建館資金。這個倡議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支持。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建館一事擱了下來。一九九一年在第七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召開時,人民代表葉佩英、楊兆輝提出了《籌建中國華僑历史博物館》的議案,在僑界代表中引起很大反響,六十多位人民代表在議案上簽名,贊成籌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相似文献   

8.
提起華僑,國內不少人就會想到他們給家裏寄錢、向家鄕捐資,以至回國辦廠等等事情,從而產生“華僑是有錢人”的觀念。當然,不少華僑是富有的,但更多的華僑實際上處於居住國社會中下層,經濟並不寬裕,所以過去有些僑鄕的經濟水平並不高,有些僑眷的境况也並不比一般勞動人民强领赌切w國定居的僑胞們,其中  相似文献   

9.
中國第一部盬o歸僑、僑眷權益的宨T法律——《小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盬o法》已經七屆全國人大砃瘯谑宕螘h審議通過,一九九○年九月七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命令頒布,自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起拖行。這部法典的頒布,牽動着國內三千萬歸僑、僑眷和海外四千多萬華人、華僑的心。為此,本刊記者訪問了全國人大砃瘯蔽瘑T長、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葉飛先生。葉飛先生是一九一九年由菲律賓回來的老歸僑,至今還有親人在海外。他對僑民情况非常熟  相似文献   

10.
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合作策劃,將拍攝電視連續劇《陳嘉庚》。年初,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舉辦了《陳嘉庚》電視劇創作研討會。陳嘉庚(一八七四——一九六一年)是海外華僑、華人的楷模。他出生在福建厦門市集美,十六歲到新加坡,後在馬來亞經營橡膠,成為“橡膠大王”。他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在家鄉興學辦教六十餘年,還領導華僑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中華民族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和財力。毛澤東主席稱讚他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三十年來,許多劇作家和導演都試圖把  相似文献   

11.
問: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向中國專利局申請專利,與大陸同胞的申請有什麼區别? 答:沒有區别,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向祖國大陸申請專利没有另行規定,一概按照中國專利法有開辦理專利申請的規定提交專利申請。問:中國哪些專利代理機構能夠恊助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代理專利申請? 答: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代理部(北京市復興門外大街一號),上海專利事務所(上海市延安西路六○一號),中國專利代理有限公司(香港灣仔港灣道二十六號,華潤大厦十六樓,電話五·八三一七一九九和五·八三一七二○○)等三個專利代辦  相似文献   

12.
最近,筆者在紐約市曼哈頓區的世界貿易中心大厦七十九樓,訪問了美國華僑進出口商會會長彭聖師博士。在他遞給筆者的名片上印有:美國華僑進出口商會會長、美國東方國際企業集團總裁、紐約東方新聞報社社長、美東梅園總會會長、台灣怡岑水泥企業美國分公司總裁、旅美湖南同鄕會總會長等。這些頭銜,亦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彭聖師博士的才智、經濟實力和在美東華裔社會中之聲望。棄文從商彭聖師博士祖籍中國湖南湘陰縣,言談中摻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天,在浙江著名僑鄉青田的甌江之濱,一座由華僑資助和當地政府撥款興建的青田華僑飯店大樓破土動工了。這一天,在热烈的掌聲中,一位童顏鶴髮的老華僑,登上動工典禮主席台。他說:‘我們在海外的華僑願為祖國四化建設出錢、出力,萬事第一要想到國家,第二要想到集體,第三才可想到個人……’ 這位老華僑就是知名旅日華僑林三漁先生,今年已八十三歲高齡了。我們在他的新寓所裹訪問了他。  相似文献   

14.
厦門大學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一八七四——一九六一年)出資興辦的一所大學,也是中國敎育史上第一家由華僑興辦的私立大學。今天,作為唯一一所地處經濟特區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厦大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在教育為特區經濟建設服務方面,它正努力扮演着“智力庫”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僑匯是我國外華僑從事勞動和各種職業所得,用以贍養國內家屬的匯款,是我國外華僑的切身利益和廣大僑眷的生活依靠,是僑胞,僑眷的正當權益之一。同時僑匯對國家建設有積極的作用,對全國人民是有利的。特别是僑眷集中地區,僑匯對於繁荣地方經濟,發展文化公益事業,均有顯著作用。因此,各級幹部,特别是縣、區、鄉幹部,  相似文献   

16.
中國大陸僑務界首次舉辦的‘我心目中的中華’全國性攝影藝術展覽,於去年十二月十二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在展覽大廳裹,一幅幅精彩的作品,以其强烈的藝術感染力,吸引着眾多的參觀者。那清新的格調、高超的技巧、深刻的內涵,使人們駐足遐思,流連忘返。作品題材廣泛,有抒發僑胞對祖國深厚感情的,有反映統一祖國心願的,有表現僑鄉風貌的,等等,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廣大歸僑、僑眷心目中的中華,抒發了他們愛國愛鄉的熾熱情懷。這些作品題材多樣,風格和技法豐富多彩,反映了僑胞、僑眷近年來攝影藝術創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有三個兒女在美國的中國致公黨常務副主席楊紀珂說:「五六月間,孩子們不停地打電話回來,問我們國內現在的局勢到底是怎麼回事,並要我們儘快設法去美國。」兄弟姐妹全在泰國的該党副主席王宋大接到的僑胞反應,則是譴責多於詢問。許多僑胞對國內發生的情况缺乏瞭解,因此產生了種種誤解。「不客氣地說,很多人因為不瞭解真實情况而喪失了信心,對國內政局觀望猶疑。這給我們的僑務工作帶來困難。」以歸僑、僑眷中的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體的中國致公党上層領導中不少人有這種看法。那麼,应該怎样看待海外僑界的這種動向呢?全國政協華僑委員會在北京舉行了一次全體會議,与會委員們紛紛發言,他們認為一定要理解海外華僑、華人對國內政局的關切,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七月,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在北京舉行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次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十五六個省、市、自治區的老中青僑史學者百餘人,匯集一堂,共同切磋僑史新轉折,氣氛異常熱烈。大會總結和交流了一九八一年底成立以來的僑史研究工作和成果;選舉產生學會第二屆領導機構;着重研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華僑、華人的變化和發展趨勢。 戰後僑史的轉折在研討會上,學者們一致認爲,戰後華僑、華人確實發生了歷史轉折的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中國致公黨的海外聯誼工作得到了大力推展,各級組織共接待來華探親訪友、旅遊觀光、洽談貿易、交流學術的海外華僑、華人及台港澳同胞一萬七千人次,致公黨組團出訪、黨員出國講學、探親的次數也有大幅增加。致公黨是以歸僑、僑眷中的中高級知識分子  相似文献   

20.
僑匯是我國外華僑從事勞動和各種職業所得,用以贍養國內家屬的匯欵,是我國外華僑的切身利益和廣大僑眷的生活依靠,是僑胞、僑眷的正當權益之一。同時僑匯對國家建設有積極的作用,對全國人民是有利的。特別是僑眷集中地區,僑匯對於繁榮地方經濟,發展文化公益事業,均有顯著作用。因此,各級幹部,特別是縣、區、鄉幹部,應深刻認識僑匯的作用,予以應有的重視。五年以來,國家對僑匯一貫是堅决保護的,並實行了"便利僑匯、服務僑胞"的政策。為了照顧僑胞、僑眷的利益,國家規定了合理的外匯牌價。在解放初期爲使僑眷不受物價波動的影響,國家製定了原幣匯欵及存欵辦法。在我國幣制穩定、某些國家幣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