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事业无止境,进京“赶考”无穷期。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常怀赶考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常除非份之想,永葆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才能在各种复杂的局势面前不迷失、不懈怠,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2.
刘朋 《先锋队》2012,(1):23
为官之德,不仅表现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官员生活无小事。官员生活不仅是检验为官之德的重要场域,也是现实中官员腐败堕落的多发地和滋生地。为官者的生活德行是影响官员职权行使、关乎工作全局的大问题,姓"公"而不姓"私"。因此,为官从政首先要注意加强生活美德建设。为官的生活美德包括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正派的生活作风及处理好家务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心所归、民心所盼、发展所需。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为官从政的全过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  相似文献   

4.
一 一般说来,腐败是指思想上、政治上的堕落,以及组织、机构、措施等方面的黑暗和混乱。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以公职为轴心的腐败。如果一位政府官员接受贿赂,做他没有职责做的事情,或为不正当的行为谋求合法理由,就是腐败;二是以市场为轴心的腐败。这时一个腐败的官员就是一个商人,他把职权作为谋取私利的资本,即所谓“权力资源”。其获利的多少取决于市场行情,政府能够提供的服务越多,社会对这种服务的需求越强烈,他获利就越大。三是以公共利益为轴心的腐败。公共利益总是高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官员为个人或集团的特殊利益而侵犯公共利益就是腐败。三种腐败虽各有其表现方式,但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以权谋私。这里的“私”,是指私人、特殊利益集团的金钱等能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的一切利益。如满足肉欲的嫖娼,满足食欲的吃请,满足虚荣的挥霍,满足权势欲的任人唯亲等等。  相似文献   

5.
张志远 《新长征》2010,(1):64-64
品德乃为政之基,慎为乃用权之道。从近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例不难看出,许多领导干部坠入腐败深渊往往源于不修品德、自我放任。要想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挡浪墙”,必须做到常修“七慎”之德。  相似文献   

6.
品德,就是常修为官之德古语云:“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战国策》)。品德反映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完美的人格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再大的才能却填补不了人格的缺陷。自古及今,人们都把“做官先做人”看作是从政为官的美德。一个品德败坏的人,不可能当好官、做善事,靠投机钻营,不管官做多大。也只不过是“庸官”、“贪官”或“佞官”,只能败坏风气,危害社会。历史上,有多少贪官污吏、奸臣贼子祸国殃民、陷害忠良,搞得世道乌烟瘴气,惹得天怒人怨。典型的有唐代的李林甫、杨国忠,宋代的秦桧、贾似道,明代的严嵩、魏忠贤,清代的和坤、李鸿章等等。“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大戴礼记》),他们的所作所为必然遭到社会和人民的唾弃,并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7.
官与德     
以德为本 ,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立身处世教子育人的标准。文人讲文德 ,军人讲武德 ,艺人讲艺德 ,大夫讲医德 ,官员讲官德 ,一个社会 ,一个国家 ,需要提倡、树立各种职业道德 ,而首先要提倡、树立官德。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治国就是治吏 ,治吏在于立德。有了好的官德 ,百姓就会仰之效之 ,就会政通人和 ,国泰民安。从古到今 ,都有不胜数计的“为官之道 ,德在其首”的典范 ,成为世人称誉效法的楷模。在古代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是这样 ,敢于犯颜进谏的魏征也是这样 ;在当代 ,“心里装着群众 ,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是这样 ,“心系高原…  相似文献   

8.
"常修为政之德"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包含了意义、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即必须解决"何以应当常修","常修的内容是什么"以及"怎样常修"三个方面的问题。为政有德不仅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公意要求和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的行政伦理规范,而且也是执政主体为完善自我达到内圣外王之境的自律法则。为政之德包括了公忠体国、仁政爱民、清正廉明、正义无私等主体德性。在面对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现代执政环境中修养为政之德,需要坚持为己修身、博学慎思和节欲去私的道德修养方法,常修为政之德,才能保持为政有德。  相似文献   

9.
据《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鲁国聘问:“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乐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党的执政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重新思考为官之道。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实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一、常修为政之德,坚持权为民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其先进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员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具体体现。常修为政之德,这就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在自己面前放一面镜子,经常对照自己,修边幅、掸尘垢、正衣冠,树立良好的为“官”形…  相似文献   

11.
官德,乃为官之魂,从政之本也。修德,修的是一种与权力相连的特殊的职业道德。为政以德,立业立德。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一个领导干部要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取得政绩,就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为道德素质是为民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崇高的道德理想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科学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无德之人,为官一方,乃百姓之祸也,焉有百姓称颂之理?为官应修德。欲修德,当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党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要求。1944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2.
<正>政德,即为政之德,执政之德。习近平总书记说:"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可以说,政德的核心就是官德,从政德行是对为官当政者的一种特殊职业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条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些  相似文献   

13.
为官之道以廉为首,这大概是不错的。道理很清楚,为官者的最大特征是掌握权力,而权力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大权在握,可以用之于公,为老百姓办事,造福乡梓;也可以用之于私,为个人和小团体牟利,甚至生出祸端。“廉”还是“贪”,最清楚地展现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为官之道、从政之德。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人们都把清廉作为好官的主要标准之一。然而,廉政仅仅是官员的最低要求,单单做到廉政还是远远不够的。公共权力受之于民,也要用之于民;掌握了权力,不仅不能干坏事,还要为老百姓多干好事,“两袖清风不干事,无所事事太平官”的做法不是老百姓所…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古代有大量官箴之作,它们被称为"宦海指南",是古代官员的百科全书,主要讲述为官之道、从政之法和为官之德等内容。北宋理学家陈襄(1017-1080年)所撰的《州县提纲》是古代"官箴"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州县长官处理政务的重要指南。《州县提纲》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发人深省,尤其是其中所提出的"廉""慎""勤"思想,既是为官者所要遵循的基本为官之法,也是他们必须恪守的基本为官之德。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官吏为官从政具有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能不能把工作抓好,取决于是不是有一个好的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关键在抓落实,要从党风、政风、学风、会风、文风抓起。第一,力戒奢侈,改进党风。全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精神,树立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意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反对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必须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和慎微、慎独、慎言、慎权、…  相似文献   

16.
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将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正式写入报告,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之一。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要求,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中国历代思想家既重视以德修身,也重视从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荀子》)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7.
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加大源头防治腐败的根本措施。如何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笔者认为,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必要的机制,有效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制度的保证作用和监督的关键作用。一要建立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为政清廉,自律当先。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自律之心。在认真实践廉政承诺、逐步推行失责追究和责任考核中接受“评廉”“考廉”检验。要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自律意识和尚廉意识。“慎微、慎初、慎独”,自觉用法律、法规、制度规…  相似文献   

18.
<正>为官之德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古人一直很注重官德问题,并有许多精彩论断。从“为政九德”到“十思”,从《待漏院记》到《阅江楼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针对官德的评说早已自成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会抓住任何机会提醒皇帝和各级官员修“官德”,督促他们经  相似文献   

19.
崇俭可养德     
“崇俭禁奢”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为官之道,也是治家之策。我国道教的祖师老子认为,“俭“是人生“三宝”之一,俭以养德,崇俭可以“重积德”,也是“治人”的根本大道。我国著名的儒家代表孔子也是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他要求为官必备“恭俭”之德。宋朝宰相司马光还提出“有德者皆俭来”的论点,认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相似文献   

20.
做官先做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高度评价郑培民同志“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高尚情怀,号召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解决好人品官德问题,切实做到做官先做人。一、职位高尚须品位高,要常修为官之德。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做官先做人看作是从政为官的美德。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用金子比喻人品官德,纯度越高,品位就越高。作家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