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冷战后,美国将空间技术与核技术、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极力打造新的"三位一体"战略威慑体系,利用太空的信息优势发挥军事信息支援的威慑功效,进而发展太空打击威慑系统。从根本上说,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的演进旨在谋求绝对安全,维护世界霸权,然而其加速推进太空威慑体系建设,反而降低了全球的战略稳定性:反卫星武器会引起潜在对手的恐慌,降低首攻稳定性;导弹防御系统使他国感到威胁,引起太空军备竞赛;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则极大地降低了太空的危机稳定性。为此,维护战略威慑中的太空、反导和核武系统的互动稳定,促进太空军备控制的安全战略沟通,加强太空复合相互依存中的多元领导与有效协调,既事关太空和平与国际安全,也是大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政府的军事太空战略将目标继续定位于有效控制太空、充分利用太空赋能作用,针对现实作战打击对象与战略防范对象,重点发展实战型军事太空力量,主要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行动.相较于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具有跨域协同、积极防御、重视盟国作用等特点.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战略的“中国针对性”将更加明显,军事太空力量发展将更为谨慎,防御性太空控制作战将趋向常态化,我们无法排除美国实施天对地打击的可能性以及太空作战“先发制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竺彩华 《外交评论》2010,27(6):143-158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加速了中美相对经济实力变化,同时更加深了美国对华经济依赖。相对实力下降加上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导致美国仍将对华采取"遏制性"经济政策,中美经贸摩擦不可避免。同时,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上升和中美经济依赖关系的加深,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合作性"也在不断增大。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这种"两面性",决定了后危机时代的中美经济关系必然会在摩擦和调整中不断扩展和深化。对此中国应有清醒认识,并从战略高度上采取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将中国太空发展视为对既有太空秩序的挑战,不遗余力对我太空活动施加舆论攻势,使我太空安全与发展面临严重的舆论威胁。作为一种全时全域全维运用的国家战略手段,舆论战理应为维护我国太空利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给东亚的安全形势、中俄的安全利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的强势"重返"使中俄增加了进行地缘安全合作的基础和空间,甚至具有走向"准同盟"的可能,但由于美国采取分化、挑拨政策,中俄安全合作的领域、程度和水平也不是无限的。在战略重心转移、重返东亚的过程中,美国打了一记漂亮的组合拳,它通过自己的优势和"巧实力","激活"和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制造政治互疑、军备竞赛。美国的举措既与东亚地区蓬勃发展且紧密联系的经济发展形势不相称,也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相悖,更与美工作重心从反恐优先转向经济第一不相宜,难以持续。美国在欧亚中心和边缘同时出击,在国力总体衰退的情况下更显得力不从心,其实质是以攻为守。  相似文献   

6.
韦宗友 《外交评论》2008,3(2):91-97
本文详细考察了小布什政府新太空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政策实践.文章指出,尽管新政策与克林顿时期的太空政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无论是其政策的思想渊源、重点内容,还是政策目标都与克林顿太空政策大异其趣,体现了小布什政府在太空政策上对于拉姆斯菲尔德太空委员会报告的认同和对里根时代太空政策的某种"怀恋".这一太空新政策实际上体现了持保守主义理念的小布什政府总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和意图.然而,从新政策在实践中遇到的国内外阻力来看.新政策试图独霸乃至"武器化"太空的企图将注定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当今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在全方位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基础上,更注重积极抢占国际网络空间控制权。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外交"成为美国实现政治目标的新手段。美国企图以"互联网自由"为旗帜,为其主导网络空间鸣锣开道。由于美国在相当程度上掌握着网络技术的制高点,控制着网络的连接权、话语权,因此在网络空间具有先天优势。当前,在对华网络战略方面,美国也已经由单纯的"网络渗透"转向利用网络空间的主导权和垄断网络资源的优势,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网络"侵略"、颠覆和破坏,给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中国应高度重视美国网络空间战略的动向和变化,妥谋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美国和欧盟在防扩散战略上的分歧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军 《外交评论》2005,25(6):81-88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和欧盟先后出台了各自的防扩散战略。欧美防扩散战略对WMD扩散的威胁认知、反对WMD扩散的行动方式、反对WMD扩散的主要政策措施和对待多边防扩散机制的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分歧;由于欧美面临WMD扩散的共同威胁,双方又在北约防扩散,伊朗核问题和多边防扩散机制内展开了协调与合作。对威胁理解和安全理念的差异,欧洲多边主义与美国单边主义的对立,欧洲自主性与美国主导性的矛盾是欧美防扩散政策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欧美现在的防扩散合作既有现实的基础,也存在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欧美防扩散合作的前景是建立跨大西洋防扩散战略同盟。  相似文献   

9.
赵磊 《外交评论》2001,(1):90-93
冷战结束后,世界面临裁减军备的历史机遇,但美国却借口所谓来自"无赖"国家的导弹威胁,逆历史潮流而动,加紧研制部署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其目的是保持和扩大单极战略优势.尽管美国推行其战略面临政治、经济、技术上的重重困难,但爱好和平的人们绝不可放松警惕,应共同反对美国这种对世界和平的公然挑战,防止在太空出现新的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东亚政策形成于二战后,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东亚以日本、韩国等国家支点,拉拢这些国家,从而威慑苏联、中国等,寻求其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就中国而言,台湾的特殊地位,包括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中国大陆的关系等,对美国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第一次台海危机则奠定了美国在华的东亚战略,也开始形成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就是以保护台湾为由,使台湾脱离中国大陆,形成对立局面,意在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借台湾牵制中国,也同时牵制苏联,从而更利于其全球战略的推行。  相似文献   

11.
社区警务与社区治安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社区治安控制是开展社区警务的根本目的。社区警务是否有效,取决于社区治安控制手段和目标的一致性。对社区治安的预测必须转化为社区警务的决策,才能为社区治安控制提供支撑,实现社区治安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共赢是各国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与现实追求。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密度加大,交流不断加强,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增高,为实现共赢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共赢"理念以维持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核心内涵,体现了中国为增进与其它国家间关系,实现人类共同进步的战略意志和道义,对中国外交转型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外交的"共赢"理念与和平、发展及合作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补充和丰富了中国的和平外交理论,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的道路自信,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国家间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渠道,对中国外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商业街具有人流量大、点多面广、防控难度较高等治安特点,当前的治安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建立和完善警种联动的管控机制、警商互动的联防机制、时空连动的应变机制是实现商业街治安长效防控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将人权外交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和外交政策的基石,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在当前以和平和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排除人权因素对国际合作的阻挠和干扰,建立真正有利于全球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 ,全球范围内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呈现出尖锐化趋势 ,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成为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 ,严重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边疆省份 ,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加强宗教管理 ,消除存在问题和隐患 ,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国际战略思想历经均势思维、独立自主与合作共赢三个阶段,从结盟到不结盟,从倡导和平到缔建和平,始终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立意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理性测度国际格局的变动趋势与国家实力的增量需求,全面比较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对于新时期中国倡导和谐世界理念,继续奉行和平发展外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美国外交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性,这有它深刻的国内根源,主要是官僚政治因素、地理与人口因素和宗教派别因素。在反恐问题、伊拉克问题、北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和中美贸易等一系列美国外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上,保守主义的影响都已得到相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宽泛的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与此同时,美国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中还设立了两大阀门,即不方便法院原则与禁诉命令,以此来防止与美国没有多大联系的案件进入美国法院,或防止与美国有关的案件流出美国法院。美国宽泛的国际民事管辖权根据、不方便法院原则和禁诉命令共同构成美国国际民事管辖权的铁三角,从而充分保证了美国当事人和美国国家的各种利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刑事司法活动数据,就刑事政策对不同机关刑事司法活动的影响予以评价。数据分析表明,从短期看,"从重从快严打"的刑事政策具有控制犯罪的高效性,但从长期看,"严打"从未被证明是社会取得长治久安的良方。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为争夺生存空间长期对峙,军事冲突不断。根据联合国181号决议,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4日宣布成立。以建国后,阿以矛盾进一步激化。经过几十年的较量,阿拉伯国家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以色列虽然占领了更多的阿拉伯土地,但并未因此得到和平。从长远来看,不管今后局势如何复杂多变,不管和平进程如何曲折漫长,和平战略仍是阿以双方的理性选择,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正如有人所说中东和平进程是一列单向行驶的火车,可以暂停,可以后退几步,但不会向后行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