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诉讼制度,已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同。有来自学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专家建议稿》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达成和解的,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考虑当事人的和解意愿并根据案件情况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刑事和解制度虽然法律尚未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在一起存在损害赔偿的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在公安部门的调解下,已就损害赔偿达成协议,并且支付了赔偿款。某基层检察院受理案件后,在是否需要告知被害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问题上产生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告知被害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是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部门的责任,否则就是违反程序办案;另一种意见认为,告知的目的是使不知自己权利的被害人知道自己的权利。现被害人与被告人已达成赔偿协议,并且履行了协议,被害方不但已经知道自己的权利,且得到了赔偿,再告知已无意义。请问: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谢海红 《江淮法治》2012,(10):35-35
犯罪嫌疑人李某利用20年前曾做过被害人张某的情人为要挟,勒索其现金26万余元。El前,马鞍山市花山区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4.
屈敏 《江淮法治》2009,(2):23-23
那是1986年,我刚到检察院工作时间不长,在刑事检察科做书记员。我们科长办理一起公安局提请逮捕的强奸案件,这是一起犯罪未遂案件,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是同村邻居,又是被害人的丈夫发现报案案发的,没有其他证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对事实的认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案发后,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公安局行政拘留(那时对刑事诉讼法的执行还是不太重视的),  相似文献   

5.
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逮捕提起机关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公安机关提请同级检察院批准的逮捕,检察院自行决定的逮捕以及法院决定的逮捕。其中第一种逮捕应用得最为普遍,刑事诉讼法对其的规定也最为详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检察院依法进行审查后根据案件情况可以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虽然有要求复议权和提请复核权但必须首先将犯罪嫌疑人释放。对此可能涉及到被害人的利益。有人提出为了全面保护被害…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障人权、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既包括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保障,理应也包括对被害人人权的保障。然而由于制度的缺失,长期以来,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并未得到有效保护。犯罪分子带给他们的是心灵上永远抹不去的伤痛。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而忽视了本来应更受保护的刑事被害人权利。这让我们不能不去关注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7.
"情绪问题和抑郁心理正成为困扰青少年甚至儿童心理健康的最大障碍,'心理感冒'的孩子越来越多."心理专家表示.孩子的心理本就敏感、脆弱,而当他们是罪案的嫌疑人或被害人时,他们就更容易遭遇心理困扰而走不出来.为了缓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紧张、焦虑情绪,减轻对抗心理,为了帮助未成年被害人增进判断与选择能力,走出心理阴影,许多地方的检察机关开展了针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心理评估和心理疏导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也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翁芳洁 《法制与社会》2013,(33):76-76,86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程序,体现了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进行平等保护的刑事司法理念。本文拟以某基层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为视角,对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适用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其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而达成的和解协议。由此可见,刑事和解就是指采用调解方式对刑事案件进行结案,是一种在正式的司法程序以外处理刑事案件的方式,是我国现行司法制度边缘化的寻求矛盾和解的一种非刑法化方式。  相似文献   

10.
魏宁 《青海检察》2009,(2):33-34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适用条件和范围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而达成的协议。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故意伤害案(轻伤)等八类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如果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这类案件,在公安机关侦查或者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起诉阶段,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自愿和解的,公安机关和检察院是否可以撤案?此类案件的当事人自愿和解,是否应当准许?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检察院姚国庆吴金松姚国庆、吴金松同志: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自诉案件的一种类型。一般情形下…  相似文献   

12.
谢海红  邹瑾 《江淮法治》2011,(24):30-30
被害人杨某欺人太甚。在与犯罪嫌疑人温某之妻秦某开宾馆后还胆大妄为地打电话刺激秦某的丈夫温某,却不知杨某的极端行为在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落得身体被捅成轻伤的恶果。日前,马鞍山市花山区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温某构成故意伤害罪,但被害人杨某有明显的过错,故决定对温某不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13.
近日,沙坪坝区检察院适用刑事和解机制,成功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帮助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2008年12月31日,沙坪坝区检察院受理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张某涉嫌故意伤害一案。办案检察官在审查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张某在案发时已经年满70周岁,且与被害人余某以前曾系同事、邻居关系,平时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14.
程杨 《法制与社会》2011,(35):267-268
刑事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相伴而生,相互对立的两方当事人,法律在充分关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同时,也应同样关注被害人的权利。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结合载国司法实践,提出了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给予其国家补偿、赔偿其精神损失等完善措施,力图使己经失衡了的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关系回到平衡的状态上来。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陈述作为证据种类的一种,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查起诉案件中,往往要求具备被害人陈述。然而在盗窃案件办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案件,即被害人未报案,致使缺失被害人证据。在此情况下,若仅凭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等相关证据,能否确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即此类案件的证据标准如何把握?下面笔者针对司法实践中常遇到的无明确被害人盗窃案件的几种情形,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证据标准作一分析。1.对无明确被害人,但犯罪嫌疑人供认犯罪的盗窃案件的证据把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少被…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但是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被害人可以向决定不起诉的检察院申诉。有人认为,被害人向决定不起诉的检察院申诉,办案人员很难突破对案件的认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让他们自我纠错,本身在心理上就存在抵抗感,易敷衍对待。因此,被害人向决定不起诉的检察院申诉常被驳回,最终仍需上一级检察机关处理。笔者对上述观点不予苟同,并认为刑事诉讼法应规定被害人可以向决定不起诉的检察院申诉。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向决定不起诉的检察院申诉应得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母爱啊,母爱     
田棣 《检察风云》2000,(4):60-63
1999年2月底,华东地区一张颇有影响的晚报上,刊登了一则认领无名女尸的启事。被害人是被杀死并肢解后,扔弃在A市路边的。 3月1日,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供述了犯罪事实。然而,就在案件移送省检察院审查起诉时,他翻供了……  相似文献   

18.
[案情]李某伙同朱某、赖某以看风水为由将被害人宋某诱到一餐馆内吃饭。席间赖某故意提到"刮瓜子"赌博输钱之事,李某当面表演给被害人宋某看,制造庄家稳赢的假象,并通知事先串通好的叶某前来赌博,由叶某故意输钱给做庄的李某。几局之后,叶某称要赌大的,朱某、赖某引诱宋某一起做庄参与"刮瓜子"赌博。赌博之中,犯罪嫌疑人合伙使诈,赢取宋某6万元,赃款平分。此后,李某等以同样的方式,又先后分五次诱使被害人杨某、刘某、邱某、梁某和钟某参与"刮瓜子"赌博,并合伙使诈,共同骗取被害人30余万元,赃款由几名犯罪嫌疑人平分。  相似文献   

19.
一、被害人具有诉讼当事人地位 (一)被害人是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他与案件结局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 (二)被害人为了使犯罪嫌疑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具有积极主动参与诉讼的要求和愿望,以期望对己有益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案情在犯罪嫌疑人A的教唆下,犯罪嫌疑人A、B、C、D(女)从网上购买了"三唑仑"药品共同预谋实施麻醉抢劫。2011年1月14日,犯罪嫌疑人B为了确定该药的麻醉效力服用了6片之后昏迷过去。当晚,犯罪嫌疑人A、C、D上网聊天确定了被害人张某并将其约到金源宾馆。之后由小D携带药品和两杯豆浆与被害人张某见面,D害怕闹出人命临时改变了主意,没有投放药品。被害人张某喝了D带来的豆浆并与D聊天后因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