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曾有两位名叫鲍罗庭的苏联顾问,先后到过岳阳。第一位是季莫菲伊·谢苗诺维奇·鲍罗庭。季·谢·鲍罗窿,1891年生,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第四十鲍古恰尔师炮兵营长。1925年初,他随师长鲍古恰尔作为苏联军事顾问团成员前来中国,先在苏联援华军事顾问团北方组冯玉祥部的国民一军任炮兵顾问。7月,又被派赴河南组岳维峻的国民二军任顾问。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贯彻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明确宣布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站在一起,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苏联运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新中国的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问题上,"一致论"和"突破论"提出了迥然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分别强调二者的相同、相异,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苏联模式和苏联剧变的看法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根本性质和基本制度、思想路线和主要经验、具体制度和体制模式等方面对苏联模式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但不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否定.我们应结合历史和现实条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历史地、辩证地理解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译者按: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事件”。事件发生时,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派到中国了解情况和检查苏联顾问团工作的布勃诺夫使团正在广州,并直接参与了对这次事件的处理工作。事件过后不久,使团团长布勃诺夫曾先后在广州苏联顾问团大会上和中共广东区委会议上作报告,分析了这次事件的起因,说明了采取让步政策的理由和应从中汲取的教训。其后军事顾问团副团长罗加乔夫、拉兹贡等人还分别向苏联有关部门写出报告,记述了事件发生经过并对这次事件作出了评价。多年以来这些文件一直作为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第一次乘坐飞机是在1956年5月3日。当时毛泽东要到广州视察工作,中央考虑到他的安全,准备使用苏联顾问团的飞机,由苏联飞行员驾驶。可是,毛泽东说:“我就是要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  相似文献   

6.
薛秀娟  魏华 《世纪桥》2014,(5):36-37
顾问团制度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双重逻辑。在理论上,顾问团制度的运作以政府行为的有限性、行政管理的专业性以及法治理念的实现为基础。在现实上,顾问团制度的发展是基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引发的对于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以及新领域、新问题应对的思考。顾问团制度的建设应当在汲取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从原则上确保中立性与专业性,并辅之程序与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模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城 《求实》2005,7(2):64-66
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即"斯大林模式"的实践,不同阶段、不同政治派别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成绩,而且要分清主流、支流;既不能脱离当时的国际和苏联国内政治环境,也不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混为一谈.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来对待,在前人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8.
贵州历史上称得上"才能勇武过人"或"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从已有的文献记载来看,这个传说从三节大竹中生出来的男儿,也就是后来的"竹王",应该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见于记载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9.
黄海 《党史纵览》2005,(1):19-21
1949年12月. 毛泽东刚刚胜利指挥完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就匆匆踏上了苏联"老大哥"的国土,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行程万里的出国远行.对于毛泽东在这次苏联之行中与斯大林会谈的一些情况,多家报刊曾经作过介绍,本文向大家叙述的是当年曾作为贴身卫士跟随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李家骥所回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  相似文献   

10.
谈责任     
责任,是立身之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巴甫洛夫对前来敲门想探望他的人说:“巴甫洛夫很忙……”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际,巴甫洛夫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密切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糟的身体状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各种征兆和变化,他要为一生挚爱的生理学研究留下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人们的关心、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地一概加以回绝:“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在生与死的较量中,这位钟情于生理学研究的人仍不忘自己的责任,以其超然无畏的态度把全部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11.
1950年7月,中国政府应越南党和政府的请求,向越南民主共和国派出了以陈赓为总顾问、韦国清为团长、梅嘉生和邓逸凡为副团长的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顾问团先后协助越军取得了红河中游战役、18号公路战役和宁平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抗法战争的局面.随后,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向越共中央、越南军委提出了发起西北战役的重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认识过程,即"以俄为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学习;"以苏为鉴":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反思;"反修防修":对苏联经济模式的维护;"走自己的路":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扬弃。中国共产党认识苏联经济模式的曲折艰辛表明,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广东抗战文化宣传是华南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南》作为中共广东省委宣传抗战文化的机关刊物,具有浓厚的统一战线色彩。《新华南》在抗战文化宣传策略上兼具合作性与斗争性、政治性与文艺性、国内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特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在华南地区宣传"团结抗战、打败日本,肃清汉奸,建设新中国、新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为华南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静宇 《党史博采》2005,(1):156-158
科茨教授认为,1991年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但现在来谈苏联解体的意义还为时尚早.对于我们来讲,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在于如何看待解体的原因.西方学界内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存在着五种流行的解释,最流行的解释之一是苏联的社会经济体制由于内部原因而失效了.科茨教授认为这一解释缺乏历史证据,因为尽管计划经济存在着问题,但在解体前苏联每年还有2%的经济增长,只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中央计划经济解体后,苏联才分崩离析.第二种流行的解释是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民主改革赋予了人们投票权,人们投票支持了资本主义.但是,1990-1991年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人希望保留苏联.第三种流行观点是,苏联是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搞垮的,但科茨教授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1917年苏维埃最脆弱的时候都没有搞垮苏维埃俄国,更何况在1991年,苏联已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15.
博览之窗     
正1956年毛泽东为何放弃编写党史教科书的计划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和批判个人崇拜。从1953年至1955年,苏联《历史问题》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资料,打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框框,力图重新评价苏共历史。对于苏联的这些做法,毛泽东主张:既不应全盘否定斯大林、《联共(布)党史简  相似文献   

16.
《党的文献》2003,(4):3-19
编者按:邓小平同志说:"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也说:"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苦痛.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总结"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这对于大家弄清楚我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增强唯物史观,丰富治国经验,都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张鹏 《理论与当代》2014,(11):26-27
正众所周知,苏联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曾在无数历史紧要关头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过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但同样是这支军队,却在七十多年后选择了对责任和使命的放弃,最终导致苏联在1991年的解体不可逆转。一、苏联红军对苏联存亡的重要意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政权到1945年"卫国战争"的胜利,战争让苏联军队逐渐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即使是在此后苏联所奉行的"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时期,尽管面临国  相似文献   

18.
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是我国“一五”时期(1953—1957年)工业建设的中心,是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关键一步。它记载着中国人民为实现工业化的创业艰辛,凝结着苏联政府和人民对新中国的真挚友情。回顾当年“156项工程”建设的历程,对于我们不忘历史,认识现实,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艰 辛 的 切 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缺乏大规模工业建设的经验。从哪里入手,先上哪些项目,中国需要得到苏联的指导和帮助,向苏联学习。“156项工程’”项目是中苏两国政府经过多次高层接触,反复切磋、协商,逐步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30年里,中国法学经历了曲折发展。全盘继受苏联法成为了这一时期中国法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一直以来,学界对于这一历史选择的反思多于褒奖,但这并不能掩盖苏联法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新中国作出这一选择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甚至到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苏联法对于中国法学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影响已然未见消散。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汇》2009,(2):54-63
自从1991年12月苏联彻底瓦解以来,15年间发表了无数回忆录,出现了无数分析事件原委的著作.对于种种事件带来的后果、实现的手段、产生的原凶以及未来生活的前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解释.但历史总有说出真相的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