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正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志敏全集》,共收入方志敏狱中文稿13篇。当年,方志敏被俘,身陷囹圄,他把写作视为对党的最后贡献,以惊人毅力写下一批重要文稿和信件。时至今日,这些文稿已成为人们研究方志敏生平和思想及狱中斗争的重要文献。笔者现根据文稿的完稿时间先后,对它们作一个爬梳和说明,以还原历史底稿上这位共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9,(5)
<正>1934年11月初,时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同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在狱中,方志敏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文稿,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一个共  相似文献   

3.
正方志敏不幸被俘后,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疾病折磨,写下《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文稿和信件。不但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还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后因有法子寄出,才又重新来写"1935年2月初,方志敏等人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在狱中文稿《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写道:“肺病是我青年时期最凶恶的敌人,它损害了我的健康,大大的妨碍了我的学习,我的工作!”“我相信,我若不患这可怕的肺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上,决不会如此的无成就;对于革命工作,也会有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率部北上。在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之下,北上部队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方志敏不幸被捕。 1935年2月2日,方志敏等被国民党军警从上饶押往南昌,囚禁于"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方志敏并没有因身陷囹圄而停止战斗,在短短六个多月中,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一批文稿,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成了血铸的十三万文字。不仅如此,这些文稿还书写了中共党史的四个“第一”。  相似文献   

6.
1940年,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得到消息,有人手中有方志敏烈士的遗文,经验证系真品,于是花重金买下。这篇失而复得的文章便是《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6月,叶剑英读罢,感慨良多,挥毫写下七绝《读方志敏同志狱中手书有感》:“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诗中交织着对方志敏爱国精神的敬佩和对他壮烈牺牲的痛惜,深沉而真挚。叶剑英将此诗题写在方志敏的遗照上,并附记:“时在抗日第三年,作于重庆。”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2,(17):58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编辑出版了《方志敏全集》一书。该书在两次出版《方志敏文集》的基础上,汇集方志敏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共收入方志敏文稿67篇,较《方志敏文集》新增文稿23篇,约5万余字。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方志敏狱中文稿以及其他文艺作品;下编主要是方志敏关于农民运动和创建革命根据地斗争及苏区建设方面的著述、文告。《方志敏全集》真实记录了方志敏立志报国、革命救国、以身殉国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现了他的崇高精神和丰富思想,是一部凝聚着方志敏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的重要文献和史书。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该书的出版,对于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正方志敏(1899-1935),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长期担任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主席。他无比热爱苏维埃、衷心拥护苏维埃、誓死捍卫苏维埃,具有相当浓郁的苏维埃情结。"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自传性质的文稿,有6万余字,主要回顾他从事革命的经历,特别是对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形成、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1935年2月2日,方志敏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书记长俞伯庆的“陪送”下,从上饶集中营被押解南昌,囚于蒋介石的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在这里,他以笔为武器继续战斗,撰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0多篇的不朽文稿,共13万多字。  相似文献   

10.
正谈到方志敏在狱中写给党中央的第一个报告,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给党中央的信》。然而,笔者所说的却是另一篇文稿:《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一《我们临死以前的话》是方志敏在南昌狱中完成的第一篇文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方志敏,在身陷囹圄后,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巨大热忱,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进行巧妙周旋,奋笔疾书,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文稿,约14万字。方志敏用生命和心血凝成的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了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然而,方志敏在狱中为什么要写《可爱的中国》等文稿,其直接愿望和动机是什么,许多人却知之甚少。方志敏入狱之初就萌生了写作的念头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人著文说"方志敏狱中写作是受鲁迅鼓励",但这种缺乏根据的揣测很快就被党史工作者否定并澄清了。  相似文献   

12.
1935年2月2日,方志敏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书记长俞伯庆的“陪送”下,从上饶集中营被押解南昌,囚于蒋介石的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在这里,他以笔为武器继续战斗,撰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0多篇的不朽文稿,共13万多字。敌人的牢狱是戒备森严的,方志敏何以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写出如此多的文字?话得从这座监狱代理看守所长凌凤梧说起。凌凤梧在方志敏的凛然正气感召和耐心教育下,对方志敏“深表钦敬”,不计安危,为他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斗争创造必要条件,并冒险传书,使其斗争成果得以留存人间。1…  相似文献   

13.
刘岳 《前线》2022,(1):90-91
<正>指导青年运动的《先驱》方志敏烈士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说,1922年仲夏精神苦闷之时,接到上海一位朋友寄来的《先驱》,读后"非常佩服它的政治主张……每篇文章,文章中的每句话,我都仔细看过,都觉得说得很对;于是我决心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4.
方志敏在其狱中著作《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说,1922年6月底,在九江南伟烈学校读书的他决定弃学。主要原因是“读书不成,只为家贫。但因贫困而无受教育机会的人,在中国何止千百亿万?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地做革命工作了”。那么,哪里是他作为职业革命家的起点呢?他选择了上海。  相似文献   

15.
<正>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致力于根据地建设时解放思想、勇创新路,使各项建设事业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这样写道:“解决其他许多重要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  相似文献   

16.
方志敏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俘。狱中,他写下了《清贫》一文。文章的开头这样叙述:“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相似文献   

17.
1935年8月,方志敏被蒋介石“秘密处死”。可是,就在当年12月,烈士的英名以及连同他在狱中写下的部分文稿就刊载于巴黎《救国时报》上了。方志敏的狱中文稿分别为不同的人从狱中传送出来,其中为烈士传送文稿而又得以成功的是当年杭州西子湖畔的一对恋人——高家骏与程全昭。  相似文献   

18.
刘明钢 《党史博采》2014,(12):37-40
方志敏的狱中文稿是用生命谱写的爱国主义千古绝唱和革命英雄主义如虹浩歌。关于这些文稿,如今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它是怎样从监狱中传送出来的,对于送信人是谁,收信人是谁,什么时间送到的,怎么交接的等等问题讨论甚多,而对整个行动的策划者——方志敏的作用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为了将文稿送到党组织手中,方志敏殚思竭虑,煞费苦心,从而创造了中共党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1935年8月,方志敏被蒋介石“秘密处死”。可是,就在当年12月,烈士的英名以及连同他的部分文稿就刊载于巴黎《救国时报》上了。方志敏的狱中文稿分别为不同的人从狱中传送出来。其中这第一次为烈士传送文稿而义得以成功的是当年杭州西子湖畔的一对恋人——高家骏与程全昭。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13,(3):35
革命烈士方志敏在被捕时,亲身经历了两个匪兵搜身想发财的事,为此,他有感而发,在狱中写下了令贪官污吏汗颜的名篇《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有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所以,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