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辅专电6月17日,乌克兰最高苏维埃经过3天激烈争论,终于不顾上百名反对派议员的抵制,以228票赞成、18票反对,通过了今年9月26日就是否信任乌克兰总统和最高苏维埃的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的决议。决议规定,一旦参加公决的大多数公民对前者或后者表示不信任,议会将确定选举日期。由于决定举行全民公决,乌克兰政局开始出现动荡不定和前途未卜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在乌克兰总统、总理和议长就重新举行议会选举时间达成一致并签署“三方声明”后,基辅恢复了平静从2004年秋冬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算起,由“革命”引发的政见之争和政权之争到现在仍未分出胜负。具体来说,在内政的权力划分上,是总统控制议会还是议会权力大干总统;在外交上是彻底倒向西方,疏俄投奔北约和欧盟,还是亲俄与俄罗斯发展传统关系,以及奉行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3.
基辅专电最近一个时期,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经济关系日趋紧张。虽然两国总统今年1月在莫斯科会晤时曾明确表示,双方将尽快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复杂问题。但时至今日,两国围绕能源价格、原苏联财产分割及相互结算问题发生的争执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甚至有可能导致一场新的“经济大战”。能源价格之争是目前乌俄经济矛盾的焦点。乌克  相似文献   

4.
北风 《侨园》2014,(4):20-21
美欧与俄罗斯“角力”从客观上看,乌克兰这个国家特别容易分裂,因为它的东部亲俄罗斯,相当多的居民是俄罗斯裔,而西部地区则亲西方国家,部分居民是波兰裔。而从外部环境看,乌克兰动引是欧洲和美国与俄罗斯争夺对乌克兰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5.
乌克兰问题的核心是发展道路问题。影响乌克兰发展道路问题的俄罗斯因素从苏联解体以来就非常明显。乌克兰发展道路问题对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而言,地缘政治需求是首要,国内政治稳定是根本。从更深的层次看,发展道路涉及民族国家属性和文明的归属问题。如果乌克兰脱俄入欧,普京的欧亚联盟就难以实现,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也因而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6.
导致乌国内政治斗争激化的因素一时难以消除,可能会长期影响乌国内政局稳定与经济发展4月初,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下令解散议会,而以总理亚努科维奇为首的议会多数派拒绝执行总统令,并向宪法法院提出仲裁。十多天来双方支持者在首都基辅以及乌其他重要城市连续举行群众和平集会,乌克兰陷入新一轮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0月中旬,当普京决定从俄乌边境撤出军演部队、乌东部二州的亲俄武装也开始撤出重型武器,乌克兰危机一度迎来实质性缓和。但紧接着,乌东部分离二州的选举引起基辅当局的"经济封锁",而普京在G20峰会上受到西方压力提前退场,以及美国副总统拜登造访基辅暗示将加强对俄制裁,则标志着围绕乌克兰的大国博弈重新加剧。盘点这场持续一年多、造成4000多人丧生(其中1/4死于9月5日停火协议生效后)的危机,首  相似文献   

8.
新闻回放 11月21日,乌克兰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展开角逐。在乌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亚努科维奇赢得大选后,尤先科及其支持者拒绝承认,并发起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乌克兰政治危机由此爆发。在各方调停下,双方同意于12月26日重新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又一轮争斗已然拉开大幕。  相似文献   

9.
《理论视野》2014,(3):88-88
《光明日报》2014年3月11日刊登该报驻巴黎记者梁晓华的报道指出,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其实是冷战后欧、美继续与俄对峙和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更是西方利用乌、俄历史积怨,挑拨离间造成。从2004年“橙色革命”起,欧盟和美国一直毫不掩饰地支持乌克兰反对派闹事,执意搞乱乌克兰,从十年前“橙色革命”将亚努科维奇赶下总统宝座,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22,(9)
2月24日,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断绝与俄外交关系。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军事基础设施、防空设施、军用机场、航空设施因高精度武器打击而瘫痪。俄罗斯国防部表示,俄罗斯武装部队不对乌克兰城市进行炮击或空袭,行动不会威胁到平民。  相似文献   

11.
莫斯科专电 第5次独联体国家元首会议于3月20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会议就所讨论的17个问题分别达成了协议,但与会者对会议的结果褒贬不一。这一事实反映了成立3个月的独联体面临严峻形势。 基辅会议是在独联体国家间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召开的。自2月14日在明斯克召开第4次独联体国家元首  相似文献   

12.
苏联乌克兰北部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最近发生的事故,是三十多年 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它 对苏联核工业造成的影响是颇为严 重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以北一百三十公里处,始建于一九七二年。它的四个石墨慢化反应堆分别于一九七七、一九七九、一九八二和一九八三年建成投产。一九八五年底它的总发电能力达到四百万千瓦。 这次发生事故的是核电站的第四个反应堆。据苏  相似文献   

13.
基辅专电 乌克兰议会大选初步结果已经揭晓。经过3月27日和4月10日两轮投票,本届议会所设450个席位,选出了338位代表,超过法定多数,表明新议会已经诞生,即可开始工作。这是乌克兰独立后进行的首次议会选举。  相似文献   

14.
基辅专电 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8月3日在黑海疗养胜地雅尔塔附近的一幢别墅里,经过长达5小时的谈判,出人意料地就黑海舰队今后3年的地位达成了协议。双方商定:自即日开始的3年过渡期内,黑海舰队不再属独联体,而成为乌俄两国“联合舰队”,并归两国总统“直接指挥”,其“联合司令部”的人选则由两国总统“协商任免”,舰队现有基地为两国“共同使用”。与此同时,两国将在3年内寻找过渡期满后彼此可接受的舰队分割办法,以便在其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基辅专电 苏联解体前夕,凡到过工农业均较发达的乌克兰首都的人,都对基辅市场供应较好、食品较丰富、物价较便宜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事隔一年多,当你重返旧地时,映入眼帘的竟是空空如也的商店柜台和贵得令人瞠目的物价,如此强烈的反差恰恰说明,乌克兰独立一年多来经济形势不仪未见好转,反而陷入了更深重的危机之中。 去年生产的下降幅度远远超过前年。据官方材料,去年头9个月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分别减少18%、11.5%、19.7%,而1991年全年的降幅为10%、11%、4.5%。此间经济学家认为,去年工业生产实际下降30%以上,消费品、肉奶等减  相似文献   

16.
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签署了《两国友好、合作和伙伴关系条约》。这是原苏联地区争吵多年的两个兄弟国家走向和解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北约东扩的形势下,俄乌关系的改善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原苏联两个实力最强的共和国。历史上,两国人民曾经共同生活,并肩抗敌,谱写过不朽的友谊篇章。苏联解体后,俄乌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早在1994年夏天就曾打算访问乌克兰。两国友好关系条约也早在两年前就已草签。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7,(1)
叶利钦回到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月23日上午回到了他在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府。在同记者谈到面临的首要任务时,他指出要偿付拖欠的工资、养老金和军饷。塔总统与反对派签署协议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和联合反对派领袖努里12月23日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旨在结束内战的“关于莫斯科会晤结果的协议”,以及关于民族和解委员会职能和权限的议定书。根据签署的文件,塔政府和反对派承担义务,将于1997年7月1日以前完成所有谈判,恢复国内和平,并将宣布大赦,交换战俘。过渡时期将成立民族和解委员会,其成员很快将通过谈判确定,委员会将以反对派人士为首。  相似文献   

18.
前美国总统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毫不隐讳地说,俄罗斯与乌克兰在一起将成为帝国,俄失去乌则只能是个普通国家;如果乌克兰民主化,那么它将是遏制俄重新发挥帝国作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以来,欧洲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空前恶化,冷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欧洲安全体系发生了动摇,一种新形式的"冷战"疑云又笼罩在了欧洲上空。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无疑是北约与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互相谴责与"亮剑",都把对方视为"最大威胁"。俄罗斯被视为"潜在侵略威胁"2014年9月北约威尔士峰会发表的《威尔士宣言》指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行动是整个  相似文献   

20.
蒋莉 《求知》2012,(1):45-45
近来.随着俄罗斯议会选举结果的出炉.俄反对派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连续举行反对普京的示威,试图推翻梅普政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公开宣称俄议会选举“既不公平.也不公正”,并要求俄彻查选举“舞弊”。西方媒体更是大肆推波助澜,连篇累牍报道俄反对派活动.并尖刻嘲讽这是“普京末日的开始”.似乎终于抓住了煽动“俄罗斯之春”的难得机遇。然而,俄罗斯不是利比亚,普京更不是卡扎菲.西方所期待并试图在俄推动“革命”的企图不可能得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