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团结》2001,(2):6-6
治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大事。建国伊始,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了黄河。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向毛泽东汇报:黄河水源不足,如能从长江引水济黄河就好了。毛泽东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也是可以的。” 1953年春,毛泽东视察南方,起程前带了很多书,每到一地又从地方要一些书。那些书  相似文献   

2.
罗平汉 《理论视野》2010,(11):52-54
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一到中央苏区,就对有人称毛泽东为"最好领袖"很反感。为了消除毛泽东的影响,中共临时中央发动了一场"项庄舞剑"式的反"罗明路线"运动。为了使毛泽东不至于无事可做,中共临时中央让毛泽东去领导查田运动。在查田运动中毛泽东采取措施纠"左",中共临时中央担心毛泽东的"右倾机会主义"复发,取消了他对查田运动的领导权,甚至提出要将他送到苏联去,只是由于共产国际的反对才作罢。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1963年12月30日批示的基本精神不是"研究宗教,批判神学",不能把该批示当作毛泽东当年给全党布置的,至今仍然有效的任务。要正确理解宗教与神学的关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宗教和神学。  相似文献   

4.
杨正泉 《各界》2013,(10):24-29
毛泽东主席逝世治丧活动的宣传报道刚刚结束,1976年10月6日晚8时多,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在这历史发展的紧急关头,在这场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决战中,作为国家电台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经受了一次严峻的政治考验.决战时刻耿飚来到广播局1976年10月6日晚7时左右,秋天的夜幕已经降临,有几位未经打招呼的不速之客走进北京复兴门外的广播大楼,径直走进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邓岗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5.
正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这中间大概十三年的时间称之为"延安时期"。民主政治是延安时期的最大特点,毛泽东曾经指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进  相似文献   

6.
文文 《侨园》2014,(12):70-71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江山"历史的镜头聚焦在1954年4月21日上午,一列专用客车停在山海关车站的侧线上,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攻府主席毛泽东,乘坐专列来到山海关视察。在当地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毛泽东兴致勃勃登上了"天下第一关"城楼,尽情观赏这座天下第一雄关和山海关长城。毛泽东虽为国家领袖,可他也是一位很有亲和力的人,他与大家谈笑风生,周围人也没有了拘束感。  相似文献   

7.
<正>《胡耀邦文选》收入胡耀邦同志1952年5月至1986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77篇,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下面将《胡耀邦文选》的重要篇目,简要地加以介绍。《革命干部的作风问题》(1952年5月15日),指出,作风是革命队伍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做一个人民政府和党的好干部,必须把自己的作风搞好。革命干部的作风基本有三条:理论与实际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引导我国青年向最伟大的目标前进》(1956年9月24日),指出,要坚持正确的建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0)
1951年12月1日和1952年1月26日,党中央、毛泽东相继发动了历时半年多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为"动员和组织这些斗争与运动并交流经验",《人民日报》立即带头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批评报道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0,(10):45-47
<正>10月1日:国庆节(1949)10月1日是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这天下午2点,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总司令在阅兵式上,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阅兵式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近日,习近平就当前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既哺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同时又以频繁的水患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史以来,黄河便是“百年一改道、三年两决堤”,像一条无羁的巨龙在黄淮海平原4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横冲直闯。水患所至,生灵涂炭,“人或为鱼鳖”。黄河的灾害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古人“黄河宁、天下平”这一歌谣,道尽了黄河与国家安危的关系。 从1946年10月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成立治河委员会、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黄河流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黄河儿女科学治黄50年,夺取了黄河安澜50年的巨大成就。黄河,第一次按照人的意志而流动。这是一部震古烁今的治黄史诗。黄河流域的国民经济布局和累计超过1万亿元的总产值,则是这部史诗的辉煌注脚。 “俟黄之清,人寿几何”。黄河之害与黄河之利,俱在如何处理水与泥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对这组矛盾,古人和今人的认识虽不断深入,但未完全把握。如今,黄河又因断流而出现了新的河患。因此,深刻认识黄河,科学治理黄河依然任重道远。这既是今人,也是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永恒的抗天歌。 毛泽东主席曾谆谆教导我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国政府和黄河儿女正是靠办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才使黄河按照人民的意志而流动。如今,我们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6,(31)
袁纯清:我已经是一个陕西人2006年6月1日,新华社公布,陕西省人大决定袁纯清任陕西省代省长。袁纯清,男,汉族,1952年3月生,湖南汉寿人。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0月参加工作。在职博士研究生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洋为中用融会创新──简析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借鉴观钟宗畅1964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音乐学院一个深重来信的批语中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著名思想观点。"洋为中用"精辟地表达了毛泽东对外来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借鉴观,是对长期以来中西文化关系之争...  相似文献   

14.
1974年7月18日到10月12日,是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南巡武汉。毛泽东在武汉的一系列外事活动中,有一个很富戏剧性的场面,这就是9月27日毛泽东接见马科斯夫人时的一个‘“瞬间”。据新华社一位参加这次会见的摄影记者回忆:那天,毛泽东站在客厅的门D迎接客人。当雍容华贵的马科斯夫人出现在毛泽东面前时,毛泽东用惊喜的目光打量这位光彩照人的来客。这时,伊梅尔达文雅地将手背直伸到毛泽东胸前;毛泽东脸上随即浮现出幽默的笑容,他从容地托起这只纤手,在嘴边轻轻地吻了~下——行了个标准的“洋人”礼节。毛泽东此举深洒自如得竟像电影…  相似文献   

15.
正一、因才受命,返回延安筹划中共七大刘少奇回延安参加并筹划党的七大是中央的决定。1941年9月26日,中央书记处同意刘少奇回延安休养。10月3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称,中央决定刘来延安一次,希望能参加七大。4日刘少奇复电因工作需要缓期来延安。1942年1月13日,中央再发通知,决定刘少奇回延安参加七大。为什么要特意召刘少奇返回延安参加并筹划七大呢?这主要是因为刘少奇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与毛泽东比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8,(26)
邵华:毛泽东儿媳逝世6月24日,毛泽东儿媳、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邵祖籍湖南石门县,1938年10月出生于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就读于北京中直育英小学、师大女附中和北大中文系,1960年与毛岸青结为夫妻。邵自  相似文献   

17.
卢作孚(1893-1952)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以创办经营民生实业公司和主持重庆北碚乡村建设著称于世,被毛泽东称为四个不能忘记的中国实业家之一.在抗日战争初期的危急关头,卢作孚指挥了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率领民生公司船队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1950年卢作孚拒绝去台湾,毅然从香港返回内地.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因服用过量安眠药物不幸逝世.本文作者为长期研究卢作孚的学者,以大量令人信服的资料揭开了卢作孚的自杀之谜.  相似文献   

18.
1952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周年国庆日.这一天的早晨,当东方的第一缕阳光照到韩国济州道木寨浦由美军看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营操场上的时候,被关押在这里的一千多名中国志愿军战俘们忽然集合起来,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相似文献   

19.
毛庆 《瞭望》1987,(26)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天安门城楼阅兵时,接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  相似文献   

20.
卢作孚(1893-1952)是中国现代并名的爱国实业家,以创办经营民生实业公司和主持重庆北碚乡村建设著称于世,被毛泽东称为四个不能忘记的中国尖业家之一.在抗日战争初期的危急关头,卢作孚指挥了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率领民生公司船队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1950年卢作孚拒绝去台湾,毅然从香港返回内地.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因服用过量安眠药物不幸逝世.本文作者为长期研究卢作孚的学者,以大量令人信服的资料揭开了卢作孚的自杀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