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不知从何时开始,美国的总统选举开始成为中国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中国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中国的老百姓开始知道美国有两个大党:民主党和共和党,他们四年一个轮回竞争总统;自从前苏联共产党和台湾国民党垮台之后,许多人又开始关注俄罗斯和台湾的党派之争。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深切感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9)
<正>4月6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邀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特朗普举行会晤。这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两国元首的首次会晤。台湾方面对这次会晤密切关注、严阵以待,担心台湾再次沦为美国拿来交易谈判的筹码,这种担忧已经成了台湾方面的一块"心病"。虽然"习特会"最终没有公开提及台湾问题,但台湾担心被美出  相似文献   

3.
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复行“总统”职权。1955年1月,中国抗议美国侵占台湾海峡。195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1958年10月,毛泽东以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再告台湾同胞书》。1963年6月,台湾飞行员徐廷泽架机起义。1965年7月,李宗仁携夫人回国。1971年11月,中国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02,(7):10
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时表示,美方了解台湾问题的敏感性.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美方的这一政策立场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5.
严波 《台湾研究集刊》2006,(2):24-30,39
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台湾问题奉行"双轨政策".文章以该政策的始作俑者--里根时代的台湾问题为例展开论述.首先,简述里根时代"双轨政策"的表现.接着,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透视了里根奉行该政策的缘由,认为这是由总统个人的外交哲学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中的诸因素共同决定的.最后,通过回顾建交以来历届美国总统"双轨政策"的演变得出结论,认为在透视当前和预测未来的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时,要关注美国政治生态中诸项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登辉的“两国论”抛出后,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许多国家的政府发表声明,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7月1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强调“一个中国”的政策符合美国利益。7月18日,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要求,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克林顿总统通了电话,再次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  相似文献   

7.
6月25日至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进一步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美国特别是克林顿总统公开重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三不支持”,对台湾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台湾当局形成更大的压力,对民进党造成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甫于7月初结束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中关两国人民的欢迎,也受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欢迎。虽然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等问题上仍有分歧,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美国重申执行一个中国政策,克林顿总统本人在上海表明了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无疑对减少外国势力对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的干涉,对海峡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是有好处的,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两岸要闻     
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重申中国对台湾问题的严正立场 江泽民主席应美国总统克林顿邀请于10月26日至11月3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几次谈到台湾问题。10月29日在白宫与克林顿总统会谈时,江泽民指出: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核心问题,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24)
正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与蔡英文通电话,是1979年台美"断交"以来首次。蔡英文运用与特朗普的热线电话,企图向台湾人民转移她的执政无能,对于两岸关系更是不利。蔡英文在"普蔡热线"上炒作议题,是台湾人民的悲哀。美国历任总统是依据《八一七公报》而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至于台美关系长久以来已有"台湾关系法",双方也是经贸合作伙伴,台湾也因此得到相关保障。台湾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5日至18日展开了其上任后的首次中国行。在此次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谈的诸多议题中,台湾问题并未成为双方的聚焦点,但是奥巴马在这个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的表态,仍然是各方关切和解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6O年代中期以后,战后一直企图称霸世界的美国力量衰退;苏联的经济军事力量膨胀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冲破帝国主义势力的孤立和封锁,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亚非地区许多殖民地纷纷独立,联合国内第三世界的国家大量增加.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局面已经难于维持下去.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鉴于中国的发展壮大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美国已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被迫调整对华政策.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说:“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  相似文献   

13.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4小时以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命令海空军参战。27日,发表“总统的声明”,除命令美国的空海部队给予南朝鲜李承晚军以“掩护和支持”,还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这样,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阻止朝鲜人民争取独立、统一的斗争,武装入侵台湾海峡,霸占中国领土台湾的帝国主义侵略目的,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4.
从1995年下半年到1996年上半年期间,由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政治关系趋于紧张,台湾经济也受到影响,但1996年3月台湾进行了“总统”选举,5月李登辉就任“总统”之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在发动“没有硝烟的战争”洪叶近来、外国报刊和台湾《海峡评论》针对美国公然欢迎台湾“总统”李登辉访美和处处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的发展不断设置障碍,要“遏制中国”等情况,指出美国正在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新的冷战”。美国《纽约时报》1995年8月15...  相似文献   

16.
2000年 12月 13日晚,世人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终因戈尔宣布退出而落下帷幕,前总统乔治·布什的儿子—乔治· 沃克·布什当选为美国第 43任总统。众所周知,小布什在竞选期间就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发表了一些比较强硬的讲话,他曾指出“无法称中国是我们的战略伙伴”,而是“竞争对手”,并多次表示将会“协助台湾自卫”等等。这些言论致使小布什上台后美国将会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从老布什和小布什的继承关系看,小布什的对华政策必将保持老布什对华政策的基本特征   (一 )从老布什开始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2004,(8):4
国家主席胡锦涛7月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胡锦涛指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世纪回眸     
1972年-1976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对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周密安排下,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在位总统访问中国。尼克松访华期间,毛泽东主席和尼克松总统进行了历史性会晤,尼克松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经过双方多次磋商,两国最终于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联合公报》强调:双方同意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中方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美国的武装力量和军…  相似文献   

19.
问:4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美国将采取一切必要力量帮助台湾自卫,并称将不再进行美台年度军售会议,而将根据需要对台防务需求进行审议。请问你对此有何评论?答: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  相似文献   

20.
自从台湾问题形成以来,美国历任总统都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又从没有放弃对“台独”的支持,如对台军售。了解美国民众涉台观点的形成和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制定相应的涉台政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先后采用univariateprobit、bivari-ateprobit和seeminglyunrelatedbivariateprobit模型对美国民众在台湾省地位的认同和对台军售支持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台湾省地位的认同显著地影响对台军售支持,认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美国民众在对台军售方面的支持也显著要高。这充分证实了美国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利用台湾问题来阻滞中国大陆的发展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