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胡莹 《求实》2013,(8):72-77
在垄断金融资本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与金融化具有共生关系。垄断金融资本借助金融工具来获取高额投机利润,进一步加深了"强资本"与"弱劳动"的对立。在过去的30年里,资本主义变化的特征通常被人们用三个词来概括;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其中,金融化是三者中的主导力量,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本质是金融化的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金融化造成了经济停滞、债务负担、工人失业、世界经济危机和新帝国主义。伴随着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必要反思新自由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5,(6)
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仍在于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同时与金融化的资本积累方式、虚拟化的"财富幻象"和投机化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危机宣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破产,冲击了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体系,也引发资本主义经济伦理观念混乱。要消除危机,根本途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而言,则需要在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财富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站在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理论高度,以金融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政治经济重大事件为研究对象,具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年末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不仅是一场金融危机,而且也反映出美国政治本身所蕴含的困境。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对金融资本主义政治特性的分析,深入探讨二战以来美国政治的特点。在21世纪前后,美国政治在金融资本主义的支配下越来越趋于保守和集权,而这样一种政治形态也最终导致了美国霸权的衰落。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我们不能仅仅从体制运作层面采寻找危机的原因,而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层面,寻找它的深刻根源.这次危机表面上是金融危机,本质上同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是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这次生产过剩的特点.即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除了发达国家自身一些产品如房屋、汽车等生产过剩.  相似文献   

5.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因《马克思的生态学》而闻名于世,他在这部著作中更正了大家对马克思的误解,即马克思没有"遭遇"环境局限这一问题。在其最新力作《无休止的危机》(The Endless Crisis,2012;与罗伯特·麦克切斯尼合著)中,福斯特对其所称之的"停滞-金融化陷阱"进行了剖析。当前,美英两国正陷入这种经济困境,经济增长则需要依赖目前已经破裂的金融泡沫,未来一段时间,两国的经济仍将处于持续不景气的状态。在访谈中,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教授指出,目前不仅成熟资本主义国家身陷经济危机,而且"停滞—金融化陷阱"也使社会民主主义遭遇危机。对福斯特来说,从诸多方面可以表明,"停滞—金融化陷阱"就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末日,社会民主主义再也无法指望会促进经济增长,重新分配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经济处于停滞而非增长状态,是当今的社会现实。福斯特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民主党必须进行重新改造,与传统的支持渠道重建联系。尤其是,社会民主党应当增强大多数人的政治意识,因为与金融精英相比,他们的处境相当不利。  相似文献   

6.
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性危机的表现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周期危机已经多次发生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把第一次危机称为"多血症危机",即由生产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中肯地说明了危机的实质。马克思认为,繁荣、生产过剩、危机、停滞这几个时期的顺序而不断地转换,是资本主义工业生命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或许已经过去,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显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程恩富、杨斌在《国际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提出,这次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新自由主义泛滥所导致的结果,尽管美国官方宣布经济已恢复增长,但这不值得人们乐观并放松警惕。欧美国家引发金融危机的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西方资本主义可能陷入长期动荡。金融危机削弱了美国的整体实力,给其全球霸权地位带来了严重挑战,美国正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挽救其全球霸权。  相似文献   

8.
银锋 《求实》2014,(3):64-68
金融资本掠夺和获取巨额利润、进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活的统治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经济金融化是当代金融资本获取巨额利润的重要机制。当代金融资本实现霸权利益和巨额利润的经济金融化的具体路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路径、劳动力金融化路径、资本家阶级金融化和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化路径、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化路径。凭借在各个领域和全球范围的扩张所形成的经济金融化趋势,当代金融资本获得了巨额利润和巨大权力。  相似文献   

9.
金融资本主义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它的确立时间被普遍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具有经济金融化,金融资本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积累方式以及用美元霸权来进行全球统治这四个特征。金融资本的统治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它的增值方式决定了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其主要形态即主权债务危机。在全球化阶段,金融资本会操纵并制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本主义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它的确立时间被普遍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具有经济金融化,金融资本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积累方式以及用美元霸权来进行全球统治这四个特征。金融资本的统治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它的增值方式决定了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其主要形态即主权债务危机。在全球化阶段,金融资本会操纵并制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  相似文献   

11.
政治危机是对社会政治关系秩序和价值准则产生严重威胁,迫使政治体系的维护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不完全信息下迅速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政治危机产生的诱因很多,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只有进入政治领域才能称为政治危机;政治危机的发展周期会经历潜伏、爆发、升温、缓和、结束等阶段;政治发展中的危机管理则包括危机前早期预警、监控和预防,危机状态的管理控制和危机后的秩序恢复和政治变革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危机性事件的特征、类别与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冠琼 《新视野》2003,(6):44-46
为了有效地管理危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从理论上说明:一是危机性事件的特征、危机性事件的生成机制;二是危机性事件的类别;三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涵义。本文指出,危机性事件具有结构不良、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三个特征;突变是危机性事件生成的基本方式;危机性事件主要可分为政治性、社会性、宏观经济性、生产性和自然性五种类别;在界定了政府危机管理概念的同时,提出了政府危机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危机教育是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也是战胜各种危机的必备条件之一.面对高发频发的各种危机事件,亟须我们反思危机教育问题,改革传统的危机教育体制,提高全民的危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危机是一种事实状态,是指某种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的状态。公共危机则是指危机转而传导至公众本身,由公众、决策者、社会等机体互相作用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并最终可能引发将社会控制与治理置于危险之中或导致崩溃的状态。危机并不天然地就是公共危机,危机是否转化为公共危机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公共决策本身,一旦政府的公共决策有重大失误,公共决策失去公信力或形成政府公共决策公信力危机,已经出现的危机就可能转化为公共危机。而要避免危机转化为公共危机,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在危机状态时公共决策的公信力,其所依赖的是决策者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决策能力的提高。要提高政府在危机状态下公共决策的公信力,需要全面提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包括领导能力、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平衡能力和政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情境领导理论为我们研究领导素质、领导智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理论框架.危机情境与常态情境对领导者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常时刻需要非常智慧.从动态的角度来解读领导智慧,能够深化对智慧一词的理解.在危机日益变得常态化的形势下,危机情境为领导者施展智慧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各种危机袭来,没有什么万用良方,唯有靠领导者加强自我修炼,提高应变能力,使"死"的知识"活"起来,变刚性领导为柔性领导,充分展示出独特的个人智慧,从而在战胜危机的关键时刻,树立起新的领导形象.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生存危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读者数锐减,社会对图书馆的认同度降低;网络信息迅速增长,替代了图书馆的部分功能;图书馆网络资源存在安全隐患;图书馆人才流失,人才不济;机制缺失,生机不足等五个层面阐述当今图书馆的生存危机。指出图书馆再也不是高枕无忧的行业了,时时都有淡出历史舞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湖面减少、冰川退缩、洪水、滑坡、泥石流、崩塌、耕地减少、水污染、赤潮等。其成因是近现代人口膨胀、国民环境意识淡薄、决策失误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是两个不同的经济现象,需要严格区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经济周期包含的一个环节,是市场经济下需求无计划性和供给无计划性的必然结果,实际上已成为自然规律.金融危机纯属人为遣成,它来自货币、股票、衍生金融工具以及相关经济现象.经济周期不可能消除,只能设法缓解.因此,经济危机总会出现,只不过有时间持续长短、结果影响大小的区别.金融危机完全可以消除,关键在于要有一系列有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危机管理体制对于应对公共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危机管理体制当前存在着危机意识缺乏、信息沟通不顺畅、法律法规不完备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危机管理体制,需要我国政府从提升危机意识、建立危机沟通机制、完善危机法制基础、加强危机的参与协调与指挥决策机制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1956年危机     
1956年下半年,我国不少地方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罢工、罢课和请愿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引起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震惊和关注。在半年内,全国各地,大约1万多工人罢工,1万多学生罢课。从1956年10月起,广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山西、河北、辽宁等省,还发生了部分农民要求退社的情况。根据薄一波同志不完全统计: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半年时间内,全国发生数十起罢工、请愿事件,每起人数一般有十多人至数十人,多者有一二百人,甚至近千人,共约1万多人;有几十个城市发生大、中学校学生罢课、请愿事件,也有1万多人;在农村还连续发生了闹社的风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