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一则储蓄存款合同纠纷引出的问题 (一)基本案情[1] 2003年3月1日,原告鞠某在被告甲银行处办理了一张借记卡及对应存折一张.2003年11月2日晚20时许,原告鞠某在餐馆用餐时钱包被盗,包内所装原告鞠某的身份证及原告在被告处办理的借记卡一同丢失.当晚20:08,该借记卡的原密码(为原告的出生日期)被修改成功.原告发现被盗后,于20:19起向被告的95588电脑银行语音系统询问挂失的相关手续.20:27,原告再次进入该语音系统,明确告知当晚值班人员,在身份证和借记卡一同丢失后,原密码也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如何办理挂失手续;并明确要求立即持户口等证明文件到被告处办理挂失手续.  相似文献   

2.
【案情简介】原告系一家从事进出口业务的物流企业。被告是一家拥有两栋商业地产的房地产企业,除部分楼层用于自用,两栋大楼的其余楼层主要用于出租。2009年2月,原告需要租赁房屋,遂通过被告设立的招商处了解出租房的情况,被告提供了其出租房屋的宣传资料与房产证复印件,据宣传资料与复印件记载,其3楼A单元和B单元合计面积为2357.4平方米,单价为24.5元/平方米/月。  相似文献   

3.
冯彦彬 《人权》2006,(4):45-47
基本案情原告赵盛强、宫克系夫妻关系。1981年10月29日,原告宫克在被告通化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顺产一名男婴,按医院的规定,新生儿由院方医护人员在婴儿室看护3日。3日后,原告宫克同被告通化市人民医院交予的男婴一同出院,该男婴取名赵达,由二原告抚养至今。2001年4月6日,赵达在大  相似文献   

4.
案情:原告李某与被告龙某曾有生意往来,1998年4月至5月被告欠原告木材款12900元。1998年5月25日被告写下对帐凭证一张给原告,未约定还款期限,2000年2月原告要求被告还款,至2001年1月13日,被告分期分批归还了部分欠款,2003年9月17日原告起诉被告要求归还余下欠款8900元。  相似文献   

5.
[案例] 原告秦淑蓉,原系保险公司业务员,被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县支公司。1997年5月28日,原、被告签订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代理业务员合同书》,由原告以被告名义办理保险业务,被告签订后,原告向被告缴纳保证金1500元,被告于1997年6月给原告颁发了营销员证。  相似文献   

6.
《干部人事月报》2010,(12):58-59
【原告】李某,技术工程师 【被告一】某德资天津公司 【被告二】某德资江苏公司(注:两被告为关联公司)2008年,被告二通过猎头公司联系到原告,邀请其参加应聘。原告通过了两次面试,随后被告二以公司正在筹建尚未投产为由通知其到被告一处任职,并于2008年7月31日向其传真《聘用通知书》,其中约定原告与被告一的合同期限为两年,月工资为14000元。原告签收并回传给被告二,随后前往公司报到。  相似文献   

7.
[案情回放] 被告莫某(男)和被告牟某(女)原系夫妻关系,2014年3月因孩子抚养等纠纷分居,2015年12月双方经法院调解离婚. 2014年4月5日,被告莫某因家庭开支、抚养小孩向原告张某借款1.2万元.2015年1月8日,莫某以偿还车贷及家庭开支为由再次向原告张某借款4万元.莫某向张某的两次借款均出具了借条,但并未约定借款期限和是否支付利息.之后,原告多次催收借款未果,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二被告莫某和牟某共同偿还借款5.2万元及利息.  相似文献   

8.
秦某、葛某、徐某、赵某系山东省枣庄市某机厂女工,2003年7月,四人以厂方对他们作出的除名决定不当为由向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法院起诉。四原告诉称,她们是被告枣庄某机厂职工,分别与被告订立了劳动合同。2003年前后,由于被告经营不善,采取了对职工不定期放假的措施以减少工资开支,四原告曾分别被告知在家不定期待岗。2003年2月,四原告正常上班时,被告借口终止了与四原告的劳动合同,为此,四原告向山亭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中,被告对四原告重新作出除名决定,山亭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维持了工厂对四原告中的前数三原告的除名决定。四原告要求法院撤销对四原告的除名决定,续订劳动合同,并赔偿四原告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30日,原告将其所有的房屋卖与被告,双方签订了买卖合同。约定:房款为186000元,有关交易费用均由买方承担,全部款项且需一次性交付。2002年5月3日,原告收到被告给付的房款后,将房屋产权证交给被告,并从该房屋搬出,随后被告搬入该房屋居住。但双方一直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2006年5月,原  相似文献   

10.
1999年4月28日,我国第一起与国际互联网有关的著作权侵权案在京宣判;此后,该案的原告和被告均服从一审判决。未提起上诉,现该案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案情原告为陈卫华。被告为成都电脑商情报社。“3D芝麻街”为国际互联网上一个人主页的名称,网址为http://www.nease.net/-xmchang/3ds(HYPERLINK http:/  相似文献   

11.
1994年7月1日,原告工贸分公司与被告糖酒蔬菜公司签订了一份白糖购销合同,由原告方为被告方提供白糖2000吨,每吨3100元。合同签订后,原告方为履行合同,又与新疆测绘仪器经销公司驻喀什办事处(下称喀什办事处)签订了订货合同,并向其支付定金40万元。此后,被告中途提出不要货,故合同没有履行,为此喀什办事处只退给原告订金2万元,余款以原告违约而未退还。原告认为此损失应由被告方承担,故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承担一切经济损失。乌鲁木齐市沙衣巴克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积极履行。被告未按合同付款,中途不要货,使  相似文献   

12.
原告:肖家兴,男,76岁,原籍江西省上高县人,现在台湾省桃园市中山东路124号 被告:肖新仁,男,47岁,江西省上高县酒厂职工,住该县敖阳镇建筑公司宿舍。 案情经过 原告肖家兴与被告肖新仁系叔侄关系。1947年,肖家兴随军去台湾,女儿肖正妹留在大陆。  相似文献   

13.
曹军 《人大论坛》2010,(7):24-25
2008年11月19日,原告石某将自己拥有的桂AL2633号中型普通客车出售给顾某,并于当日订立“车辆转让协议书”,该协议书约定,原告以总价23800元将桂AL2633号中型普通客车转让给被告,被告暂时付给原告车款11000元,下次部分在原告办好年检和强制保险时,被告一次性付偿给原告。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01,(10):45-46
案情 原告:高志雄,男,24岁,住台湾省台北县板桥市 原告:高月子,女,51岁,系高志雄姑姑,住台湾省台北县新店市。 被告:翁美桃,女,19岁,住福建省漳浦县。 被告:翁明月,男,45岁,系翁美桃之父,住同上。 原告高志雄、高月子于1994年12月从台湾省来到福建省漳浦县探亲。经他人介绍,高志雄与  相似文献   

15.
被告下落不明的离婚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是对"原告就被告"原则的合理突破。但近年来出现了多起原告滥用该规则,人为制造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以规避"原告就被告"原则。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准确认定被告是否下落不明。杜双华案中原告对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明及法院对被告下落不明的调查和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认定被告下落不明的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案情】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间,被告邓某多次到原告陈某经营的饲料店赊购饲料。其间,被告也支付了部分货款,其余货款原告多  相似文献   

17.
周素琴 《当代广西》2010,(13):54-54
【案情】2006年12月,某大学在互联网上发布招聘广告,广告载明薪酬待遇:……安家费1万元……2007年5月8日原告李某与被告某大学签订《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约定被告聘用原告,未约定有关安家费事宜。2007年7月8日原告到被告处报到并签订《聘用劳动合同》亦未约定安家费事宜。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07,(4S):62-62
2006年第24期《请你断案》栏目中《“一女”能否嫁“二郎”》一文中法院认为:在本案中,被告张行峰与村民委员会签订的承包协议在前,原告李振强与村民委员会签订的承包协议在后.原告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协议时,被告对原告的承包行为是非常清楚的.被告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原告的承包行为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应对原告的承包作出补救的办法,但被告在明知有可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而不阻止,反而在原告的承包合同上签字,同意让原告承包荒山的行为应当认为是一种过错,被告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被告对自己的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被告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对原告造成的损失,应当认定为侵权。  相似文献   

19.
6月22日下午,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对国内首例试药人直接状告试药方人身索赔案件进行宣判。法院认定,被告医院及药厂的试药行为,没有构成对原告的身体伤害,但被告医院的试药过程中侵犯了原告郭朝斌的知情权,判令赔偿其精神抚慰金1万元,被告药厂对此赔偿承担连带责任。尽管只判赔1万元,但此案具有里程碑意义。至少,它为目前中国每年直接参与试药的50多万名“从业人员”提供了维权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日前.某法院审理了一起房产纠纷案件。案中,原告长期在外地工作.父亲去世后,其父在老家建有两间草房由被告借用管理。被告在使用管理该两间住房时曾将草房维修改建成两间瓦房。2004年3月份,原告回家时告诉被告他将回老家居住,要求被告让出该住房.遭到被告拒绝.在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原告以被告侵权为由将被告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