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年逾古稀的傅筑夫教授,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写下了我国第一部《中国经济史论丛》,填补了我国这门学科的空白,第一版很快就销售一空。它还引起了国外同行们的兴趣。美国黄宗志副教授,去年专程到北京,同傅老进行学术交流;日本东洋史学会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东洋文库,还把傅筑夫作为他们固定的学术交流对象,并寄来了许多资料。不久前的一天早晨,我来到北京朝阳门外傅长夫教授的寓所去访问他。一进门,我兄傅老正在书房里伏案写书。他一边热情地把我让进客厅,一边招呼夫人沏茶。我坐下后,首先祝贺他的著作出版,并请他谈谈治学经历。傅老呷了口茶说:「就从我的儿时谈起吧!」  相似文献   

2.
我在开罗的时候,有一天遇见一个儿时的朋友,他现在是埃及一家大型世界级清洁公司的销售经理。见到这位老朋友,让我回想起我们在学校里的一些事儿。聊天时,他突然话锋一转向我谈起他同事的妻子,他的同事是公司里的一个德国人,  相似文献   

3.
发动“西安事变”、改写中国现代史的张学良,日前以101岁高龄辞世,但在他回忆“西安事变”的口述历史记录里,他亲口追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境和缘由,解开了影响中国和世局的大谜题,也澄清了历来史家种种推敲和臆测。楔子主动提起最讳谈话题1989年6月1日,是张学良89大寿,王冀教授从美国来看他,出乎客人意料,张学良先生谈起了他最讳谈的“西安事变”话题。“今天我忍不住,我对你们说,事情完全是临时逼出来的。就是一二·九那天,我对学生说,我可以代表蒋委员长,考虑你们的要求,我也可以代表你们,把你们的请求转达…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我乘火车往广州,在车厢里结识了一位姓吴的台湾农业博士。闲聊中,他跟我谈起去某地招商办考察招商引资的经历。接待他的是一位科长,吴博士便问科  相似文献   

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艺术学院里,有一座一百多平方米的楼房——教授楼。我国著名的岭南派画家、老归侨黄独峯教授就住在这里。一天,我满怀喜悦的心情访问了这位从事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已有五十多年的老教授。当我走进黄老寓所一间小画室时,但见墙壁上、画架上、画桌上满是书画,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给。黄老笑吟吟地走上前来迎接,寒喧后,即捧出许多画卷来,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漓江百里图》长卷。这幅长达二十一米的山水画,把桂林至阳朔一百里的景物全画进去了:你看那桂林的象鼻山、水月洞、七星岩、独秀峯、花桥,直到阳朔,江上名胜搜罗殆遍,仿如身临其境,诚巨制也。至于其它花鸟鱼虫、人物风情,也无不跃然纸上,栩栩如生。黄独峯教授今年七十二岁,花白头发,岁月的流逝早在他的脸上刻下道道皱纹,但他步履坚实,精神矍铄。他向我谈起,他一生的艺术道路是坎坷不平的。他在写给一位友人的信中说:“艺术道路本来是曲折的,  相似文献   

6.
百岁老人金善宝,1895年7月生,今年正满百岁。辛亥革命那年他正在家乡诸暨读书,新中国成立时金瞢宝早已成为著名农业科学家、教授。凭着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凭着他的人品、道德和文章,建国后他被任命为南京大学农学院和南京农学院院长、南京市副市长。1957年3月调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如今,金老仍是名誉院长。今年7月的一天,我为庆祝九三学社建社50周年活动事拜访金老——他是九三学社名誉主席,也是目前寓居北京唯一尚健的九三学社创始人。金老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之后,我们谈起了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谈起了“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7.
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琼克其其村农民沙吾提·尕依提在自家的庭院里种植了20亩的葡萄,前年他已将这些葡萄全部嫁接成了沙玉葡萄,望着吊满枝梢的葡萄,老汉高兴地告诉笔者:"去年我一亩地收入了2000元,20亩地共收入了4万元,种植沙玉葡萄就是赚钱啊!"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我在巴黎会见了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谈起上海世博会,他的眼神里闪出了兴奋的光芒。洛塞泰斯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他担任国际展览局秘书长已经17年了,他把上海世博会视为他国际展览局秘书长生涯中的大事,他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上海世博会是世博运动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类文明的盛会。  相似文献   

9.
与智者聊天,总会感受到有一种从容淡定的气质在吸引着你,第一次采访余惕君教授(虽然他是集团老总,但我习惯这样称呼他),就有这样一种感觉;今天再次与他面对面地谈起人才话题,这种感觉尤甚  相似文献   

10.
我从报纸上获悉,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有一位在江苏的民族宗教界人士,他就是南京大学教授伍贻业。后听人谈起他不仅是名人后裔,而且还是一位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的学者,于是便萌发了去拜访伍贻业的念头。待他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返回南京后,我怀着祟敬造访了伍贻业教授。他的住房虽不算宽敞,倒是被主人收拾得干净整洁,装潢布置得极富有艺术情调。我特别参观了他的书房,面积不大,一人多高的书柜占去了大部分面积,里面的书籍琳琅满目,其中大部分是历史、文学、哲学、民族宗教等方面的书籍,可见伍贻业教授学问涉猎之广,难怪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听他的课。此时我被墙上的一幅书法所吸引,使我感兴趣的是"躲进小楼"四个大字,下面一段小字则更为精妙:"伍贻业君,宅有小楼,写作其间,  相似文献   

11.
段玉梅 《中国保安》2012,(21):76-76
母亲家在南城,离我家有五六公里那么远,母亲在家里种了一棵葡萄树,每年夏季一到,满院子里都结满了葡萄,母亲知道我,特别喜欢吃葡萄,只要院子里的葡萄成熟了,就会步行走五六公里的路程,把满满的一篮子葡萄给我送过来,让我尝尝鲜。  相似文献   

12.
悔……     
悔……张东民我们见到宋强时,他脸色灰白,精神沮丧,眼睛里没有一丝神来,像害了一场大病的样子,只是谈起话来,流利的语言表明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说,在新加坡打工的遭遇就像一场恶梦一样总是一幕幕出现在脑海里,令他追悔莫及,让他终生难忘……出国淘金梦我叫宋强...  相似文献   

13.
去年11月初,我赴德国波恩考察一家园艺公司。回国前夕,为答谢这家园艺公司部门经理施密勒先生的不吝赐教,我特地邀请他到一家中国餐厅用午餐,施密勒先生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邀请。  相似文献   

14.
怀念费孝通     
胡荣 《政协天地》2007,(6):44-44
费孝通教授去世2年了,但我还是时时想起他。费孝通教授是我们1984年南开大学社会学研究生班的导师。我们班37个人,是社会学重建后第二个研究生班。我们第一次见到费老是1984年10月17日上午。那天是南开大学65周年校庆,我们没去参加校庆大会,而是在主楼的教室里等从北京赶来参加校庆的费老。费老参加完学校的校庆大会,于上午10点半来到主楼和我们见面。费老坐下后,就和我们谈起了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讲他如何采取“愿者上钩”的钓鱼方式从其他学科中招兵买马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5.
黄皮肤,讲汉语,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我是在台湾长大的,1984年去美国读书,本科和硕士学的都是公共管理,博士修3个专业: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劳工经济。1992年开始在加州州立大学任教,1995年取得终身教职……”丁元教授的形象和自我介绍.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采访距离,话题自然从他的研究领域谈起——  相似文献   

16.
我为中山先生守灵□左治生口述朱小鑫撰文现已是银发飘逸的左治生先生是西南财经大学教授。71年前,他曾为中山先生守灵护灵。谈起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幕,他仍十分激动—92岁高龄的左治生先生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  相似文献   

17.
35岁的蒋明华从警14年以来,一直扎根基层所队。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讲土话的调解能手"。不久前,他刚刚成功解开一个结了13年的"老疙瘩"。种葡萄惹祸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还得从2000年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永岁乡下洞村村民唐甲为了发家致富,率先在自家责任田里种了两亩巨峰葡萄。他不辞辛苦,日夜精心侍弄,经常拖着辆人力板车到离家五里开外的黄沙河小学掏大粪。还别说,有机肥料种出来的葡萄就是甜!一年下来,能够挣个三五万。为了防止两亩葡萄被破坏,他在田埂上编了竹篱笆,倒也省了不少心。  相似文献   

18.
癸未春节,与滨州医学院教授徐天和族弟相聚,谈起徐氏名人,天和讲,我们本家徐荣祥教授可算当今名人,他现为美宝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烧伤及烧伤外科教授、高级研究员,还是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中国青年科协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烧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2年国务院授予他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特别是他的爱国情怀更令世人敬佩——面对美国医学界欲出2亿美元买断他的研究成果的诱惑,他拒绝了;面对“给你美国籍”的承诺,他也放弃了。  相似文献   

19.
每逢“两会”召开,我总想到阎洪臣教授,不仅是因为他的平易近人和豁达开朗的性格所致,吸引我的还源于他上书提案中所蕴含的忧国代民的思想和睿智。他1984年的“关于精减会议的议案”,1991年的“关于反腐斗争中的大案要案必须派中央调查组专门进行调查的意见”等提案,不仅被中央采纳实施,而且深得民心。采访前已听说他的又一项关于精简会议的提案引起了乔石委员长的共鸣,见面落座后,话题便从这项提案谈起。十三年后您又重提此案,是为什么呢?我问他。因为会风本息,且愈刮愈烈。周教授贯于沉稳的语调中透出几分忧思。他说,中共三代…  相似文献   

20.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中医肿瘤专家徐继康教授再获佳绩的季节。继1999年获得由科技部等评选的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之后,他又登上了2000年度十大医学跨世纪人才的领奖台。当他从中央一级领导人手中接过获奖证书时,心潮起伏。他怎能不激动呢?他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在国务院一招下榻处,他向笔者谈起了创业史。乡村里的探索者登上国际领奖台清朝光绪年间,皇太子突然得了肝癌(当时叫鼓胀病、肝腹水),生命垂危,宫廷御医束手无策,于是请来了江苏名医徐桂皇。太子服了他开的汤药和他配的散剂,腹胀症状很快好转,连服三个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