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以农民和土地这两种资源的流通满足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双重需求,但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因为其不完善性影响了作用的发挥。完善土地权利退出机制应该以保护农民利益、提供农民保障为宗旨,保证农民在让渡出土地权利之后,能够顺利融入城镇化进程,获取非农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自身和后代的顺利转业。  相似文献   

2.
正李克强总理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从而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本质上是资源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传统的城镇化是在制度安排并不充分的背景下快速推进的,对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价格的人为压制,损害了农民融入城镇的经济基础,而压低成本资源要素助长了城市的粗放发展和资源的过度透支;地方政府对资源的错配加剧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背离,这是影响我国城镇化质量的重要原因。随着城镇化高成本时代的快速降临,政府开支的刚性增长和土地收益的日益递减凸显地方“财困”,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如何应对高成本的挑战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城乡关系不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重点聚焦。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传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向新型的城乡一体化体制发展的阶段。在城乡关系转型的重要时期,人口城镇化是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民市民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涉及到社会保障体制、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各个环节,对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人口城镇化迅速发展和城乡关系急速转型的背景下,当前十分紧迫的是要解决三个问题:“新市民”的“同城待遇”、“新市民”的“身心归属”和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脱离土地是我国各种制度不断革新,社会分工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推行城镇化建设,适应改革开放以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来自制度的,有来自产业分工结构的,还有来自现代化生产方式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冲击等多个方面的原因。对于一个拥有几千年传统农业文化的大国而言,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图式已深深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和活动方式,土地是农民生计的根本,又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动力所在,农民脱离土地的问题值得社会各界关注。因此,解决好农民离地问题、寻找新的生存途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农民市民化不仅是身份的转变、职业的改变,也不仅是生活空间的转移,而是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变迁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加速,大批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他们已不再依赖土地而生存。但当来自农村的传统生活观念与现代都市生活发生"亲密接触"时,一些进城农民感到了不适应,甚至由此产生了焦虑。农民市民化可以分为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层面的适应,当他们对城市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心理上获得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城镇化水平偏低,与省会地位不相称,不仅领导层为之焦虑,而且每一个关心石家庄发展的人也无不为之忧心。县域城镇化率低拖了省会城市化的后腿。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和聚集为特征的历史过程,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过程,是—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刘明霞  刘琳 《共产党人》2011,(16):34-37
中国民主革命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核心的问题是土地问题。自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来,90年土地风云,延续了中国宏大历史命题:几亿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进程。二者,归根结底是土地问题。"土地上不仅可以长出粮食,还可以长出城市和房屋。"90年土地风云,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解放区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土改",其基本特征是实现"耕者有其田",以此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业社会的最高理想。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选择是,如何推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农业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中国道路如何走,反映在土地问题上,是上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运动。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90年代至今仍在进行的土地规模流转,则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在探寻中国道路上,对于土地问题的重新审视:既让农民拥有充分的持久的土地经营权,同时保留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国家对土地的主动权。土地从私有到集体与国家所有的跌宕起伏,从现代社会的视角分析,这不仅是关系中国8亿农民安身立命的核心问题,关系粮食安全问题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理论建设》2011,(6):61-66
城镇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十一五”以来,宣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急待解决。如何完善政策,创新思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切实关注失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的65%左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对土地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伴随着这一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呈现随之递减变化趋势.与这一发展变化相对应的就是农村人口中的一部分人群,首先将失去土地而融入到城市化发展体系之中.特别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地区和城市,失地农民的总人口量近些年来在快速增长.这个发展过程意味着农民长期以往的生存方式的一种改变,这种改变的物质基础条件就是农民失去了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他们将面对什么样的生活经济来源.他们在失去土地后的生活水平及生产条件与过去相比,生活富裕程度和文明进步了多少?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依然是他们实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为了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土地第二轮承包政策,出台和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对种粮农民进行了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土地承包权产生的其它相关权益的不断实现。经营土地已经成为农民安居乐业奔小康的主要经济手段。然而在土地承包过程中,一些农村却时有发生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情况。尤其是在城乡结合区域的农村,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紧缺,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当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位阶偏低、土地流转中农民所获收益偏低、土地物权尚不够明晰等问题,导致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必须着力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农地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提高农民的维权素养和监督意识,防止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遭受损害,这对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赖晓军 《理论导报》2012,(11):22-23
城镇化既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又是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地处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的兴国县,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贫困县和农业大县,受城乡二元化结构矛盾制约,全县城镇化发展步伐明显滞后,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带动乏力。为此,兴国县坚持县城、乡镇、新村三位一体发展,统筹规划城镇道路、市场、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努力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本质上是资源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传统的城镇化是在制度安排并不充分的背景下快速推进的,对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价格的人为压制,损害了农民融入城镇的经济基础,而压低成本资源要素助长了城市的粗放发展和资源的过度透支;地方政府对资源的错配加剧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背离,这是影响我国城镇化质量的重要原因。随着城镇化高成本时代的快速降临,政府开支的刚性增长和土地收益的日益递减凸显地方"财困",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如何应对高成本的挑战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城乡关系不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重点聚焦。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传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向新型的城乡一体化体制发展的阶段。在城乡关系转型的重要时期,人口城镇化是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民市民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涉及到社会保障体制、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各个环节,对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人口城镇化迅速发展和城乡关系急速转型的背景下,当前十分紧迫的是要解决三个问题:"新市民"的"同城待遇"、"新市民"的"身心归属"和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城镇化”又起着重要作用。离开了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如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城市化问题、农业工业化、市场化问题等等都难以通过其自身的建设去完全解决。因此,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途径之一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去推进,必须以城镇化发展为支撑,以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前提。诚然,我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近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不论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职业道德培养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的特殊国情。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较大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比重,就必须让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成为城市人口的排头兵。农民工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工能否融入城镇,走进企业,实现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在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贵州,只有先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城市(镇)才能做大做强,进而才能达到"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之理想状态,并最终达到统筹城乡之目的。这里还必须明确一点,即贵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以"农村城镇化"作为"政策主导"(重点支持、优先发展),这是提高其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所谓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县域范围内城镇的集中过程或者说是形成小城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行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为制度藩篱。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运用观察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存在的制约性问题和问题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人地挂钩"模式、"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和"人口梯度转移"模式的联动改革建议,为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4,(8)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行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为制度藩篱。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运用观察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存在的制约性问题和问题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人地挂钩"模式、"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和"人口梯度转移"模式的联动改革建议,为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