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此次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我非常激动。按照我们确定的探月工程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第一步是无人月球探测。无人月球探测里面又分为三期,第一期是绕月探测,已经完成了,由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完成,第二期是落月探测,落月探测只完成了一半,嫦娥三号落在月球正面,嫦娥四号的要求非常高,要落到月球背面,而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终于进入绕月周期为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在这个瞬间,上海天文台的监测室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30多名技术人员紧紧相拥,热泪盈眶,欢呼起来。他们胜利完成了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奔月阶段的VLBI精密测轨任务。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6-97
据介绍,目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确定了四大科学目标和五大工程目标。今年将正式展开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1):4-4
去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据悉,此后我国探月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执行该任务的“嫦娥五号”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8,(1)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华民族实现千年梦想。"千里眼"测定嫦娥一号2007年10月31日,坐落在天山北麓的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的25米射电望远镜。当日17时28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11,(2):88-90
国内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 2010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7,(6):101-102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地球轨道。10月3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三次近地点变轨.进入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奔向月球。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进行绕月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从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中国的航天之路走得越来越远。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往返太空;2007年,嫦娥一号首次实现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梦想;2014年,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影像     
《北京观察》2013,(12):8-9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 12月2日凌晨1点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0.
人物     
<正>探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30日,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部分成员与记者见面,从左至右分别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栾恩杰,探月工程副总指挥阴和俊,探月工  相似文献   

11.
《党建研究》2012,(6):71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在重大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12.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发射,经过23天任务周期,返回器于12月17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2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五号任务取得的成就。他强调,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表示,中国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将在2007年3至4月首次发射。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成真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4.
天下     
中国◆胡锦涛在庆祝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0年12,9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庞之浩 《时事报告》2010,(11):46-47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10月9日,“嫦娥二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100千米×100千米环月圆轨道,开始长期运行。  相似文献   

16.
自豪之外     
在中国,关于月亮,有太多的传奇和故事。 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升空,到11月26日第一张高质的月图“亮相”,中国人的千年奔月梦想就这样实现了。清晰的月图告诉我们,月亮上面没有桂花树,没有广寒宫,更没有美丽的嫦娥。  相似文献   

17.
这个新世纪,月球吸引了全地球的"眼球"。在沉寂了30年以后,曾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美、俄有了重返月球的计划。而欧洲、日本、印度也都公布了自己的第一次月球探测计划,并已经开始实施。而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8月16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说。8月1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一号"卫星于日前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完成了发射场、测试、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通过了出厂评审。至此,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嫦娥一号"在人们翘首期盼中登台亮相了。  相似文献   

18.
承载着希望,也承载着风险,“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升天,于11月5日11时37分到达第一次近月制动点,成为月球卫星,标志着中国向深空迈出了成功一步。  相似文献   

19.
正"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十二五"我国航天宇航任务圆满收官,也标志着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达到分钟级高频次监测能力。2015年12月29日0时0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位置。"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十二五"我国航天宇航任务圆满收官,也标志着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达到分钟级高频次监测能力。"高分四号"卫星主要  相似文献   

20.
石磊 《时事报告》2007,(6):25-27
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预计将于2007年10月升空。“嫦娥一号”奔月为哪般?成功“奔月”需要哪些关键性技术?让我们通过本文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