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初,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由长沙迁至昆明,正式合并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不久,由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分别是三所大学的校长)三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主持联大工作。但由于蒋、张二人在陪都重庆另有公职,很难对联大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故而昆明时期的联大,只好由梅贻琦一人领衔主持。  相似文献   

2.
《创造》1995,(4)
西南联大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笔谈)编者按抗战爆发,平、津沦陷。在平、津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被迫南迁。1938年4月2日,这三所大学在昆明正式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直至抗战结束,1946年5月4日北返。西南联大在滇八年,不仅促进了云南文化的发展,为...  相似文献   

3.
联大八年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奉命迁至湖南长沙,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日军接踵继至,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往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1938年4月26日抵达云南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于当年11月1日开始上课,直到神州光复为止。西南联大的传奇八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悲壮八年。  相似文献   

4.
《中央日报》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中央机关党报。1928年2月1日于上海创刊,次年迁至南京,1937年12月13日因南京沦陷而停刊。1938年3月在长沙复刊,同年9月迁往重庆,其问又以《重庆各报联合版》《中央日报扫荡报联合版》的形式出版,1945年9月迁往南京复刊,1949年4月23日在大陆停刊,在大陆出版共22年,是当时最重要的官方报纸。  相似文献   

5.
由江苏省教委基础教育处与爱德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英聋童双语教育研讨会”于日前在南京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英国Bristol大学聋人研究中心的研究员Alison Callaway女士和伦敦Frank Barmes聋校校长Pete Makey先生,还有来自江苏省24个市、县聋校校长、教师及部分教育界分管特殊教育的干部。 “双语聋教学法”是80年代以来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一所大学,总共存在仅仅八年,而且是在极端困难的战争年代,却培养出一大批驰誉中外的专家学者和出色的政治活动家.这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绝无仅有,恐怕在世界范内也属罕见.这个学校,就是五十年前北大、清华、南开三所中国最著名的大学迁离沦陷区在西南边陲的昆明联合建校、至今仍然享誉海内外的西南联合大学,人们常简称之为"联大".今年十一月一日,在昆明举行联大建校五十周年的盛大纪念活动.早在一年之前,许多校友即已做好前往庆祝的计划,无论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还是远居海角天涯的.时光虽已  相似文献   

7.
《中国残疾人》2014,(12):7-7
在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由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话剧《沦陷》存南京东南大学大礼堂首演,该剧由南京九洲残疾人艺术团和南京话剧团联合打造,由残疾人士和大学生志愿者出演,通过残疾人的视角,以一个普通南京家庭的命运折射出发生在1937年12月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8.
孙媛媛 《小康》2024,(9):78-80
<正>梅贻琦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针对当时的中国教育旧弊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在教育已经“跃进”的今天来看,也是熠熠生辉。梅贻琦(1889-1962),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天津,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1945年筹备复校,继续担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中国台湾筹办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新竹清华大学前身)。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相似文献   

9.
微头条     
《小康》2016,(14)
正#一个人的毕业典礼#@央视新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王功娜2013年因车祸休学,两年后申请复学但无法到校学习,学校为她开展网络教学和答辩,顺利完成学业。6月26日,学校校长特意来到400公里外的山村,为她举行了一场一个人的毕业典礼。校长说:"大学之大,不仅要有大师、大楼,更要有大爱之心。"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6,(2)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价值观和重要方法论,对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形成了"三学三问三提升"的学习整改提升机制,为学校推进一流特色重点大学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西南交大校长在2014年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了一对情侣,称他们是有担当的典范,这对情侣就是林荔敏和周平。目前为止,林荔敏拿了34张奖状证书,周平更厉害,共有53张。也就是说,在大学前三年里,除去每年寒暑假的3个月,林荔敏平均月入1.2张,周平则接近了2张。近日两人双双保研成功。在别的同学忙着复习考研找工作时,福建莆田的林荔敏和周平已经提前为本科学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对西南交通  相似文献   

12.
薪火相传     
《创造》2008,(11)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保存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力量,原设北方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被迫南迁。最初三校奉命前往湖南,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于1937年11月1日开始上课。随后京沪失守,战火危及长沙,仅维持了四个多月的长沙临大被迫再度迁往昆明。师生们分三路辗转西迁,其中有闻一多、黄钰生等11位教授带领250余名学生组成湘黔滇步行团,徒步穿越三省,历经68天行程3500余华里抵达昆明,史称"世界教育史上的长征"。长沙临大抵昆后,命名为国  相似文献   

13.
忆抗战     
1939年3月,我从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毕业了。毕业那天,蒋校长郑重地对我们说:"你们今天毕业了,不是叫你们出去当官的,是要你们去死的。"大家听到校长的讲话后,热血沸腾,人人都要求学校将自己分配到最前线去抗日杀敌,保卫祖国。我们16个同学分到了驻山西太行山的九十三军,军长刘戡,他命我们下连以后和老兵干部搞  相似文献   

14.
抗战中,我国高校重新布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租界沦陷,民国教育部将20多所专科以上学校合并为东南联合大学,辗转择址于金华、建阳。东南联大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大量东南地区各高校学生分赴内地就学;同时艰苦办学,为战时高等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初,长沙开办了一所明德学校,校长叫胡元俊。胡校长主张教育救国,故请著名革命党人黄兴来校任教。胡元倓先生对黄兴说过这样一段话:“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流血革命险而易,磨血革命稳而难。”这位胡校长把教育视为用热血来磨砺的事业,而且比流血的革命更难,此乃振聋发聩之论,令世人憬悟。  相似文献   

16.
刘彦华  启晨 《小康》2014,(3):22-26
2013年,中国经历了数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最严重的一次曾波及17个省份。“雾霾袭城”已不仅局限在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华北、华东地区,包括西南边陲广西、中部省份湖北等在内的多个省市区也纷纷“沦陷”。2014年春节期间,全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除夕夜,邢台、济南、南京、西安等众多城市更是遭遇“爆表”。“雾霾”这个环境学专业词汇成为了2014年“两会”关注的重要词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投资文化建设与教育事业的进程最近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经长期酝酿与协商,深圳东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联合大学就共同创办“四川大学东辉商学院”达成协议,并于1994年1月6日在成都正式签约。四川大学林理彬校长和深圳东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陈显旋总经理分别代表合作方在合同书上签字。四川省常务副省长蒲海清、省人大副主任饶用虞等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最近,四川大学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成立了四川联合大学,由此成为中国西南最大学府。目前四川联大设有本科专业90个、硕士占94个、博士占31个、教授,副教授2000余名,在校生27000多人,留学生100人。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所重点大学;东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直属深圳市经济发展局领导,拥有资产数十亿元,是以房地产业为主导,集轻工实业、广告设  相似文献   

18.
<正>104个城市重度"沦陷",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多地橙色、红色预警不断,PM2.5增至700、1000,爆表的"霾"纪录,令人震惊。104个城市重度"沦陷"2013年12月,中东部遭遇入冬以来最严重雾霾,尽管不少环保部门进入"战时"应急,仍无法阻挡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持续入围重污染"黑榜单"。就在长三角上空的雾霾渐散之时,空气"尖子生"海口、福州义笼罩在霾下。全国人大环资委巡视员何嘉平指出:"‘霾祸’非一地一域之痛,密集出现的雾霾污染,正衍生为‘生态灾难’。大气污染呈现频率高、‘复合型’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教育史专家郑晓沧(1892~1979),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代宗师。浙江海宁人,1914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文科。同年赴美国留学,在威斯康星大学和哥伦比大学攻读教育,1918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教育系任教授,曾任浙江省立女中校长,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长,浙江大学代理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师范学院教授、院长,杭州大学教授、顾问,担任过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系第二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第一、二届常委,中国民主促进…  相似文献   

20.
全国著名重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座落在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四川省成都市.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以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三所著名院校的电子类学科为基础,创建于1956年的全国最早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教授任职资格审定权及全国电子类院校和西南高校中唯一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学校现占地800余亩,拥有校舍面积35万平方米和1.8万余台仪器设备(含计算机1131台)及120余万册图书.在校生近100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