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在互联网上兴起的新型搜索工具,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网络事件,充分的显示了其强大的威力,但是"人肉搜索"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侵犯被搜索对象的隐私权和名誉权。本文指出如何认识"人肉搜索"以及如何在法律上对其进行规制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社会热点现象,从道德和法律的二维角度来看."人肉搜索"既是自发形成的一种维护社会正义和道德法律的舆论监督机制,同时也可能演变为一种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但是,不管是基于"人肉搜索"的道德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和失控"人肉搜索"的负面性,作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网民道德教育的加强和网络法规的监管,"人肉搜索"必然会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被评为2008年的热门词汇,其中牵涉到的不仅有道德问题也有法律问题。本文以几个影响较大的"人肉搜索"事件开篇,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利与弊,尝试以隐私权的视角思索其背后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的侵权法规制——从隐私权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种像其他科技产品一样的搜索工具,是在网络普及的当今时代网络技术与传统人工调查结合的产物,这种搜索本身并不是违法行为。但是,在很多事件中,网友、包括网站的某些行为已经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边缘,逐渐演化为了一种实施侵权行为的工具。本文针对此种情况,讨论如何给"人肉搜索"一个恰如其分的法律地位和合理适度的制度框架,使"人肉搜索"不至于越出基本边界而过分侵犯公民权利和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5.
刘晗 《中外法学》2011,(4):870-879
人肉搜索是中国社会中的热点现象,也是目前网络上典型的法律纠纷。本文通过对于目前政府规制和法院判决的分析,认为目前关于人肉搜索的讨论和处理中,存在依据隐私权来支持管制人肉搜索和依据言论自由权利支持人肉搜索行为的两种倾向之间的冲突。本文进而通过对于两方意见的深入剖析,借助法律的文化研究的视角,归纳出人肉搜索问题的法律辩论背后的两种法律文化和法律价值的实质冲突:一方依据自由个体主义的隐私权文化来反对人肉搜索,另一方(本文称之为"中国网民文化")则认为人肉搜索涉及基本的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不能以自由个体主义的隐私权为之辩护。两种实质价值之间的冲突构成了人肉搜索规制的根本困境。  相似文献   

6.
曹晶 《法制与社会》2013,(13):61-62
近年"人肉搜索"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事件频发,严重侵扰公民的现实生活,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法律应当对"人肉搜索"的行为进行有效限制。本文中主要研究"人肉搜索"中网络用户侵犯他人网络隐私权的民事责任,尤其是多主体的复杂侵权过程中多个侵权主体内部如何进行责任划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社区互动搜索方式,这种新的搜索现象本质上是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折射,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原因,并且这种搜索方式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众多网友的参与下,人肉搜索重新构建了社会的伦理道德框架,对人性的阴暗面无情的进行揭露,对社会的阴暗面全方位进行监督和揭露;另一方面,很多别有用心的网友,利用人肉搜索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被人肉的人却投诉无门。众多的人肉事件表明,网友对人肉搜索缺乏正确的认知,而我国的法律目前对类似的行为亦缺乏系统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陈自瑶事件"后,"人肉搜索"在网上逐渐流行.最近几年来,随着"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钱军打人事件"、"流氓外教事件"、"华南虎事件"、"辽宁女事件"等人肉搜索事件的层出不穷,"人肉搜索"对越来越多的当事人的生活已经产生或即将产生巨大影响,社会公众亦开始反思"人肉搜索"行为的是非功过.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搜寻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但其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使得它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本文拟通过对"人肉搜索"和隐私权的阐述,分析它们可能出现的冲突,并根据相关法律提出规制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侵权法律适用与立法补全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作为公民社会一种原始的社会自力救济方式,因其具有群众运动性,极其隐蔽性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对被侵权人构成实质伤害,也更加需要相关法律进行明确性引导和规制。鉴于网络侵权的复杂性特点和《侵权责任法》尚未正式颁行和隐私权概念在审判工作中的模糊性,本文在法律适用方面主要对名誉权、肖像权、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等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立法补全方面主要对隐私权、安宁权、"人肉搜索"是否需要入刑规制、网络侵权证据保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引擎是互联网兴起的以搜索人为主的方式,它体现民众追求社会公正和道德的正义力量,但搜索过程中的侵权行为与群体暴力也破坏着社会生活。本文力求通过对人肉搜索传播模式、特点的解读,探讨引导和规制其过激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搜索引擎已成为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肉搜索"作为新类型的搜索方式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巨大的不良社会效应。特别是针对公民身份的"人肉搜索"是天使抑或是魔鬼目前亦是众说份纭,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法律思考并提出了框架性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网络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令人惊奇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有利有弊,它是公民表达自由①的体现,也是民众舆论监督和私立救济的方式,有其存在价值。但是它的弊端在一系列网络暴力中显露无疑,其背后的法律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法律和社会影响两方面讲述人肉搜索存在的合理性,提出如何趋利避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本身只是一种搜索方式,具有中立性,但是"人肉搜索"存在侵犯他人隐私,泄漏他人个人信息的可能,因此需要对"人肉搜索"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一般的"人肉搜索"行为,不应禁止,但是同时应该将"人肉搜索"置于隐私权保护的视角下进行考察,对于侵犯个人隐私,泄漏个人信息的"人肉搜索"行为,应该予以禁止,满足私权利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近来,人肉搜索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对于它所带来的不利后果,本文首先从其法律属性进行剖析,论证了其构成侵权的各种情形,进而提出了针对人肉搜索进行法律救济的两种方式:一为提起侵权之诉,二为借鉴英美法系中的禁令制度并同时允许提起损害赔偿之诉,从而将人肉搜索置于法律的制约之下。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已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最直接反映。人肉搜索作为网络搜罗信息的一种工具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代网络上涉及人肉搜索的相关事件以及我国的网络立法情况、网络发展的水平来讨论在我国如何通过法律来对人肉搜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网络搜索引擎模式,在带给人们全新搜索体验的同时,它也滋生出一定的社会问题。当"人肉搜索"演变为"网络暴力",公民人格权就会成为这场暴力背后的牺牲品。反思"人肉搜索"的合法性并试从悬崖边上对其进行深刻而彻底的法律救赎,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葛志群 《法制与社会》2012,(10):275-27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伴随着2001年第一起人肉搜索事件的出现,人肉搜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起来,人肉搜索引擎也由此被人们熟知,并熟练使用.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人们使用人肉搜索引擎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的搜索,人肉搜索壮大为群体网络社会活动.在人肉搜索引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人肉搜索事件,在其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一定的法律问题.本文就人肉搜索引擎使用背后的法律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起源于"猫扑网",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检索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但其不恰当的使用也会导致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受到侵犯,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但是我国现存法律并未直接涉及到"人肉搜索"侵权保护的问题上。本文从"人肉搜索"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人肉搜索造成的危害,折射出的法律问题等进行分析整合,对如何规制"人肉搜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人肉搜索”中的权利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法律争议。在"人肉搜索"中存在着公民知情权与网络隐私权、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名誉权等权利的冲突,对"人肉搜索"不能做简单化的处理,而要平衡好冲突的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