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工读学校男生网络成瘾的一般特点与影响因素,采用Young问卷和CIAS对117名工读男生进行团体调查,发现工读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7.95%,成瘾男生和非成瘾男生在网络成瘾的五个特征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工读男生所在的地区、是否拥有电脑、是否容易上网、网龄、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等与网络成瘾各特征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显著相关;强迫性上网行为和网络成瘾耐受性对工读男生网络成瘾具有较强预测性,其中,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和学习成绩对强迫性上网具有直接的预测性,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学习成绩和是否拥有电脑对网络成瘾耐受性具有直接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发放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等相关问卷对湖南警察学院大一新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湖南警察学院新生的网络成瘾总检出率为10%,其中男性高于女性,非公安专业高于公安专业。在具体的心理特点上,网瘾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更高的自尊水平。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团体辅导和干预研究后发现,学生网络成瘾程度有所下降,同时强迫性上网症状、时间管理问题等问题有所改善,研究结果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定可资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1.荒废学业.毋庸讳言,网络有极强的趣味性,由此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学生相对自制力较差,开始因好奇上网,逐渐迷恋网络,进一步发展到痴迷网络成为"网虫"不能自拔.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女生以网上聊天为主,男生以玩网上游戏为主,真正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比例很小.有许多高校允许学生宿舍内安装电脑,并签有协议书,注有必须遵守的事项,但事实上形同虚设,笔者见到的绝大多数是打游戏,看黄色光盘.痴迷上网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业的荒废.许多青少年以网吧为家,平时很少听课,或者干脆不上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某校在研究处理学习差的学生时,发现他们绝大多数是上网者.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成就动机相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程度与成就动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344名中学生进行测验,然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性别对网络成瘾程度的主效应显著,男性网络成瘾程度高于女性;性别对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显著,男性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女性;2)是否独生对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显著,独生被试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非独生被试。3)网络成瘾程度和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4)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成就动机的学习、控制2个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成就动机水平预测其网络成瘾程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网络在给大学生拓展视野、开阔眼界的同时也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危害,如人际交往障碍、逻辑思维能力下降、人格异常、网络成瘾等,分析大学生上网存在着种种心理,笔者提出解决网络心理问题要从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加强系统化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管理入手。  相似文献   

6.
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笔者采用上网成瘾测验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验。测查结果显示:在父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采取赏识、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上网成瘾。  相似文献   

7.
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笔者采用上网成瘾测验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验。测查结果显示:在父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采取赏识、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上网成瘾。  相似文献   

8.
参照群体估计是指个体对不同参照群体行为的社会认知。本研究试图探讨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与其对同伴参照群体估计的关系。通过使用自编的对自身和不同参照群体上网行为的估计fq卷及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对福州市某中学初一至高三的522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与对好朋友估计值相关最高,其次是同性别,同班同学;(2)在上网时间上,重度网络依赖者对不同参照群体的估计值显著长于轻度组和正常组被试;而在学习用途比例上,轻度组和重度组的估计值却显著低于正常组;(3)青少年高估了参照群体的上网时间而低估了其上网学习用途比例,重度网络依赖组的这种估计误差(参照群体实际值一参照群体估计值)绝对值显著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青年学生报复性熬夜与手机成瘾及时间管理能力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报复性熬夜问卷、手机成瘾量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5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3%的青年学生几乎每天熬夜,娱乐性的熬夜活动占44%;85.8%以上的青年学生平均5天内会出现3次及以上的熬夜行为。报复性熬夜呈现出性别、年级等方面的差异性特点。报复性熬夜与手机成瘾和时间管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手机成瘾、时间管理对报复性熬夜倾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1.荒废学业。毋庸讳言,网络有极强的趣味性,由此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学生相对自制力较差,开始因好奇上网,逐渐迷恋网络,进一步发展到痴迷网络成为“网虫”不能自拔。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女生以网上聊天为主,男生以玩网上游戏为主,真正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比例很小。有许多高校允许学生宿舍内安装电脑,并签有协议书,注有必须遵守的事项,但事实上形同虚设,笔者见到的绝大多数是打游戏,看黄色光盘。痴迷上网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业的荒废。许多青少年以网吧为家,平时很少听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习倦怠、心理韧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46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网络成瘾率6.88%;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初中生在心理韧性及学习倦怠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学习倦怠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初中生心理韧性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中学生沉溺上网的形势不容小觑,网络成瘾对中学生道德素质、身心健康、人格塑造和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法律法规、道德、政策、社会、管理等方面研究对策,解决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以期制定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使用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问卷》对1827名青少年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1.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总发生率高达23.2%,但重度网络成瘾者占6.95%。2.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存在年级、学校类型、学校类别、性别的差异。从年级看,高二、大一、大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而高三则明显低于其他年级;从学校类别看,普通学校高于重点学校;从学校类型看,大学高于中学,民办学校、职业中专高于中学;从性别看,男性高于女性。结论:面对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尽快实施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山东省两所高校共43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性别和专业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效应显著,且年级和专业的交互作用显著;(2)年级和专业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主效应显著;(3)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已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剖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诊断标准、类型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揭示出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健康上网教育、家庭和谐与交流、以及心理矫治和优化社会网络环境等方面的措施来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已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剖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诊断标准、类型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揭示出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健康上网教育、家庭和谐与交流、以及心理矫治和优化社会网络环境等方面的措施来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已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剖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诊断标准、类型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揭示出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健康上网教育、家庭和谐与交流、以及心理矫治和优化社会网络环境等方面的措施来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比较复杂,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角度探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缺乏教育,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等。家长应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子女正确使用网络、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等方法预防子女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和分析未成年人上网的家庭环境特征,为家长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文明上网、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法和座谈访问法,用自编问卷对湖南省14市州的3951名未成年人和508名家长进行调查,以及组织42名未成年人学生、家长进行座谈。结果:家长对未成年孩子上网情况了解不全面,对未成年孩子的上网行为持较多的消极态度,同时家长却对其上网行为指导少,教育引导能力差,多采取严格控制方式,而不注重科学方法,甚至自身起了不良榜样作用,导致未成年孩子不健康上网。结论:未成年人上网的家庭环境亟待改善,家长对未成年孩子上网行为的教育指导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表现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强迫成瘾、网络黑客成瘾等。中学生人生发展的阶段性矛盾、认知策略缺失、对情感支持的需求以及人格特征等都是影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戒除中学生网癌可以从改变其认知、行为入手,在进行心理矫治的同时,要给予其积极的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