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陵怀古词是中国词史中篇制浩繁、体系完备的题材类型.它成为追忆金陵历史、寄托政治感慨、抒写人生感怀的重要文学载体,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金陵怀古词形成鲜明的意象、典故系统,成功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古今对照等表现手法,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肖绮雯 《政法学刊》2011,28(3):123-128
海岩一系列的公安题材小说在当代小说大众通俗文学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用"案件+爱情"、"冷艳"复加突破公安题材小说制造英雄呼唤崇高的原有模式,成功制造了一大批英雄民警和爱情英雄,用独特的公安文学视觉用执着的崇高审美开创出"因冷艳显得更浪漫、遇到热辣即回归理智"的题材叙事模式,成为当代文学大众文化中"最不雷同"的成功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梁朝后期出现的宫体诗,与南朝以来的新变思潮、社会流行的重色风气和梁代的好文之风密不可分.受新变思潮的影响,宫体诗在题材上大胆描写女性,并以此寄托作者的审美理想和追求.社会上流行的重色风气则对宫体诗抒情模式的形成有潜在的影响,因此宫体诗表达了一定审美规范下的程式化感情.同时梁朝兴起的好文之风,与现实政治形势息息相关,有利于文学集团的形成.此外受萧梁君主审美趣味的影响,文坛上以俗为胜,使得宫体诗具有世俗化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余华的<兄弟>在2005、2006年的分期出版是当代文学的一次重要事件,它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典型地显示了消费市场和商品文化主导与影响下的文学生产机制对文学的宰制作用.从文学叙事的角度看,消费文化及其文学生产机制影响了<兄弟>的审美品格和叙事特征,"文革"历史与改革时代的现实在小说中呈现出夸饰化、漫画化、荒诞化的倾向.这种文学症候标识出余华由先锋作家到畅销写手的某种隐形蜕变,同时,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来说,文学与市场、消费文化保持适度联姻时,要规避其对文学自主性和文学审美品质的潜在伤害,要对消费文化保持适当的警觉.  相似文献   

5.
上海沦陷时期复杂的政治文化语境形成了特殊的文学氛围,严格限制了文学创作的自由,首先就体现在文学题材的选择上。本文以上海沦陷时期创作最为集中的三种文学题材——日常生活题材、女性题材及历史题材——为切入点,探讨了文学编辑在文学题材选择上的趋导作用,以及倡导这些题材的书写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制文学作为宣传法律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普法工作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法制文学的审美特质使受众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教育 ;法制文学的形象性使法律宣传更为直接和生动 ;法制文学的审美取向和通俗特性使其拥有众多的读者 ,体现了法制宣传的广泛性 ;法制文学的道德教化作用使其具有远比法律条文更为宽广的普法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歌意象的不确定性与模糊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意象常常没有确定的边界、性状和意义,显示出模糊性,对其所作的阐释往往带有随机性。诗歌意象的这种不确定因素,决定了诗歌审美是一种模糊审美。  相似文献   

8.
梅花与其他花木的类聚、比较 ,是梅花审美认识和描写的一个重要角度。梅柳组合、桃杏衬梅、松竹梅“三友”齐美 ,三种不同的类比映衬组合 ,揭示出梅花美的不同层面 ,体现了梅花审美认识的不断发展 ,构成了梅花意象历史提升的三级阶梯。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作为文学主潮的小说和戏剧对诗文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散文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寻常人物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借鉴小说刻画人物的某些艺术手法,以及语言的通俗化;诗歌方面主要表现为:作为叙事性文学样式的小说和戏剧的勃兴,促进了这个时期叙事诗题材上的开拓,以及体式上的成熟和艺术表现上的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从1949到1966年,中国"十七年"文学呈现复杂的景观.特殊的政治情势和氛围,使它始终处于政治风暴的中心.苏联文学理论和作品的大量译介,给它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农村题材作品、革命战争题材作品、社会主义"新悲剧"作品得失相依,很难一概而论.对于中国"十七年"文学持审视历史的批判态度是需要的,但同时必须进行设身处地的"体察",给予实事求是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