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孙辉 《唯实》2001,(7):7-10
看待哈耶克思想不能脱离时代的针对性.作为一个毕生致力于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的思想有其合理性,但不能因此就把他和他的思想奉若神明,更不应拿哈耶克对"社会公正"的反对来为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辩护.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人生存发展条件改善、精神观念的解放与主动性发挥及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成长,反映了我国市场化进程总体上和历史性的人文进步;不能把转型时期有复杂社会根源的诸种负面现象简单归结于经济制度本身,市场制度包括对正当利益追求的承认与对非理性欲望制约的规则之两面;如果因市场制度负面人文效应的存在而得出其人文短缺的总体判断,则可能导致市场经济较以往时代在人文领域出现倒退的历史错觉。  相似文献   

3.
张康之 《探索》2003,(1):48-50
关于公正的研究是近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凡是思考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问题时 ,都会思考公正的问题。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中 ,基本任务是解决法律公正与道德公正的冲突 ,具体方向是在理论上把公正规定为责任和义务 ,确立起制度与个人之间实现公正的统一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思想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论述并实践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正思想.反对封建特权,主张人人平等;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实现共同富裕;规范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依靠制度建设来消除社会不公正现象,是邓小平社会公正观的主要内容.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基础,是邓小平社会公正观的立足点;把共同富裕的公正理想与现实的公正实现形式结合起来,是邓小平社会公正观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实现社会公正。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是从事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研究多年的知名学者,其新作《社会公正论》对有关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中国现阶段社会公正问题的具体现象和基本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作者在阐述公正的规则时,对公正的社会调剂原则作了充分的阐述。作者指出,社会调剂原则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作用有限的“补偿性”的原则,而实际上,它是现代社会公正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调剂原则同公正的保证原则、机会平等原则以及按贡献分配原则共…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的不和谐现象日益增多,这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不难看出,社会的诸多不和谐现象以及许多深层次矛盾都与政府公正越来越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只有政府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推动社会实现公正,从而真正建成和谐社会。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浪潮中,对政府公正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把公正贯穿于政府行政之中,不仅是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表现,同时也有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必将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做好农民充分就业这篇大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历史任务.这对于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为一个发达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任务的关键.我认为是建立公正就业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刘金祥 《奋斗》2007,(4):53-55
易中天、于丹、阎崇年之后.2007年初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成为《百家讲坛》推出的又一位“学术超人”.由王立群主讲的“读史记”才播出五期,《百家讲坛》收视率再创新高。看着“读史记”收视率节节攀升.大有超“品三国”赶“讲论语”的态势。无论是阎崇年、易中天、于丹还是王立群,毕竟通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这一媒介引发了日益火爆的读史热,对这一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产生的深层诱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精神是: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人民的权利平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坚持唯物史观,强调社会主义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社会主义要处理好发展生产力与推进社会公正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不能否定效益原则,要打破“大锅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思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强调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际上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核心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指向.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加强中国社会建设和推进社会公正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琛  吕梁山 《求实》2007,1(11):19-22
社会公正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始终坚信和坚持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人民社会公正追求的唯一正确途径,他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正道路。他实事求是地承认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不公问题和倾向并预见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我国追求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提供了科学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社会公正的缺失及其制度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德性决定着社会的德性,不公正的社会现象都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我国当前社会中存在着政治权利不公、经济分配不公、教育不公和司法不公的现象,对造成这些不公现象的制度根源分析,进而进行制度伦理建设,对建构公正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以通俗生动的说书方式诠释“三国”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批观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中国人到底是看不惯人成名的,尤其看不惯文化明星。先是有人讥讽易中天“媚俗”,由头是易中天讲到古人的“避席”礼节时,为了让讲课更生动,就自己脱下鞋,向观众演示古人是怎样“避席”的细节,不曾想便被人说成不严肃、轻佻,丧失一个学者应有的仪表等。最近又有许多人打着“维护学术尊严”、“反对把历史、文化娱乐化”的旗号批评易中天,引起很大争论。如果易中天的讲座中有失误,这是可以批评的。但我们要看到…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正问题是当前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各阶层对社会公正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为了使人们对社会公正问题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 ,本文对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解决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正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否实现社会公正,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快速地发展。邓小平对于社会公正的论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公正问题,克服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邓小平...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正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社会公正的理论阐释社会公正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社会和谐的价值理念。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开宗明义的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P1)Willoughby在《Social Justice》一书中指出"所有文明国家的人民都要把社会和经济状况交由合理性和正义性的标准加以同等的检验,就如同他们曾在过去对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提出质疑一样。"要理解社会公正,首先要为其正名。罗尔斯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社会公正就是社会的一种良性的结构安排。我国学者吴忠民指出,公正就是每个人得到应得之物。  相似文献   

16.
观点搜索     
《理论与当代》2005,(10):37-42
政府职能转变攸关改革成败;公开不是秘密的秘密;政策权威不能靠个性官员捍卫;农民消费水平落后整十年;“受贿扶贫”现象之忧思;谁在阻止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农民工贡献大收益小;民意热点聚集什么;把社会公正放在突出位置;飓风带来防灾警示;洪昭光:英年早逝谁之过;呼唤低成本法治;香港廉政公署官员淡反贪;德国司机行年有德;法国独特的“星期三现象”;美高等教育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不公正现象削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破坏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阻碍经济改革的推进,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社会不公正现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追寻社会公正的发展过程,力求准确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公平思想,提出树立正确的社会公正观念;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正的实现状况,论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通过剖析社会公正问题在我国社会凸显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促进社会公正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社会形态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在建立初期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突出,这种客观现实带来的是历发展进程中各种异时态的公正问题渗透在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之中,且相互影响。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的公正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张力、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殊国情的结合、政府与市场的耦合,从本源到现实再到实践逻辑上层层递进,是中国当前复杂公正问题图谱中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要推进社会公正,建构一个合适的社会公正价值体系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思想史上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公正观,概述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的社会公正理论,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公正理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