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璞  刘祥志 《小康》2008,(6):100-101
"咱祖辈没当过一个官,到咱这了,领导和群众信任我推我当上了村官,这可是荣誉。村官虽小,可它也是官,在官的位置上,不为老少爷们办点事,咱心里就是不踏实。"——山东博兴县福旺村党支书、村主任李宝永说。  相似文献   

2.
<正>某地领导开会时批评有的领导干部说话不算话、不兑现自己的承诺、糊弄百姓的行为是"官赖"。"官赖"现象值得警惕,并予以切实根治,以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官赖"现象大致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官"赖"官",有"大官"赖"小官",也有"小官"赖"大官",还有"新官"赖"旧官"。比如上级承诺给下级的帮助不兑现,下级拍胸脯要落实的交办事项不解决,"新官不理旧账"都是其典型表现。二是"官"赖民,在解决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民工工资、疑难信访问题等等方面,不少领导干部反  相似文献   

3.
袁浩 《前进》2014,(1):62-62
<正>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给领导干部念了一副关于官德的对联。这副对联源自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内乡县衙,全文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对联的作者为清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诚如习总书记所言,封建时代的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笔者以为,品读这副官德对联,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向县委书记提出了"四条要求",第一条就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这是对全国2800多名县委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对所有党员干部(也就是当官)的谆谆告诫。自古以来,官有好官坏官之说、清官贪官之分、勤官懒官之别。好官、清官、勤官就是明白官,坏官、贪官、懒官就是糊涂官。人们对周永康、徐才厚等痛恨之余不禁感叹:他们咋这样糊涂啊!很明显,为官当做明白人!为官当做明白人,关键要  相似文献   

5.
当前,官德缺失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并深恶痛绝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少数领导干部或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或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或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或官气熏天、横行霸道,或趣味低级、包养情妇……这巳成为腐败屡禁不止的重要诱因。官风不正,民风难清;官德不彰,民风难淳。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前不久,本刊联合中央党校哲学部举办座谈会,就“领导干部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探讨,本期特别策划摘要刊发。警示人们: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必须直面官德缺失之痛,下猛药治沉疴!  相似文献   

6.
(一)坚决抵制跑官要官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凡是向省常委跑官要官的,不但不给,而且要教育批,并告诉组织部门,记录在案,今后对这样的志要注意观察。(二)坚决拒收钱物凡是给省委常委班子成员送钱、有价证、支付凭证和贵重物品的,一概拒收,并对送物的人提出严肃批评。拒绝不了的立即上交织,记录在案,并责成有关部门调查核实,严处理。(三)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凡是以领导及其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名义事、谋利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一概拒绝,严批评,并向领导同志或办公室报告。领导干要从严管住配偶、子…  相似文献   

7.
严以用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以用权"的重要论述,是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行动准则,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虽然《唐律疏议》并未规定官员受贿贬官这一制度,但从史书记载来看,贬官是唐代官员受贿的责任形式之一。官员受贿贬官不受刑,是在追究官员受贿的法律责任时,以行政责任替代刑事责任。唐代官员受贿贬官包括两种,贬授正员官和贬为左降官。官员受贿贬官制度强化了唐律"刑不上大夫"、"以礼责官"的立法精神,是对唐律除免当赎制度的完善和补充,但在实践中,由于统治者私心自用,贬官这一责任形式变成了偿恩报怨、党同伐异的工具,"以礼责官"的精神也被"任情坏法"的现实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正> 廉政和勤政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所谓廉政,就是讲从政清廉,不以权谋私;所谓勤政,就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但是,这种区别又不是绝对的,廉政和勤政的内涵和外延有着深层次的关联关系。比如:“执政者艰苦奋斗”的行为,它便既包含着“廉”,又包含着“勤”的因素,我们常说的“克己奉公”。就既有“廉”的要求,又有为党为人民作贡献的要求。从人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来看,大量事实说明,“廉”和“勤”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曾经把懒、馋、占、贪、变连在一起,这是从反面道破了不勤政与不廉政的相互影响及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从正面来研究问题,就可以得出廉政建设和勤政建设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结论。再者,我们应该特别弄明白的一个道理:共产党人之所以提出廉政和勤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政府官微对民众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一些政府官微存在着运营不用心,出现"僵尸官微""累赘官微"等只重视"形式"却忽略官微服务民众这个"实质"的问题。为此,必须正视问题主动出击,以切实的行动服务民众。  相似文献   

11.
<正>何为"软弱涣散"?从字面理解,就是不"硬"、不"强"、不集中,散漫、懒散,凝聚力不强。其表现为班子内部不团结,或者碰到问题绕着走,不敢坚持原则、亮明观点,又或者干部不遵守党的纪律,管理不规范,制度不执行,甚至搞以权谋私等等。截至4月底,全国共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近6万个,占村党组织总数近10%;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5000多个,占  相似文献   

12.
元代的"遥授"现象承自金末,成吉思汗时期就已略有采用,世祖建立元朝之后,开始较大规模地利用。一般而言,元朝统治者利用遥授达成各种政治目的,如奖励军功、安抚降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首领以及作为官员致仕后的荣誉衔等。武宗时期,"遥授官"大量出现,这与武宗试图巩固自身及其儿子的地位息息相关。仁宗继位后,大规模的遥授活动基本停止。此外,由于《元史·百官志》不载"遥授官",导致其存在许多易被忽略的问题,如与"加带衔"的区别、是否食俸禄、《元史》对"遥授官"的记载情况等。综合分析各种史料,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加以解答。  相似文献   

13.
想不到官员也有自己的"粉丝"了。这或许真是社会的进步,官民之间零距离,官知民意,民知官情,也是中国社会由"官本"走向"民本"的标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23)
正近日,笔者到某单位采访,碰巧赶上该单位召开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总结。旁听未几,该单位党委书记的一句诫之语飘然入耳:不要为"官"而干事,而要为干事而为"官"。肺腑之语,诚哉斯言!为"官"干事与干事为"官",一个词句顺序的置换,两者蕴潜的内涵却如天壤之别。前一类的干部,不会不干事,大大小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谈到,"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切中要害。其中包含的三层意思,有深意,也有新意。其一,讲"官"、"商"交往之道。此非"小道",关乎如何发展、如何执政。如果把"官"联系到执政者来看,把"商"联系到发展市场经济来看,共产党当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治国理政,官、商之间不能不打交道。但经营经济,不等于"官商经济"。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等手段,按照  相似文献   

16.
激情与政治     
传统政治是一种庙堂政治,远离平民百姓,政治人物普遍地给人以冷漠、生硬和矫揉造作的印象,与激情无缘。后周李涛有宰相之才,而为人不拘小节。雄才大略如周世宗竟不能用其所长,理由是李涛"官仪不修"。何谓"官仪"?就是为官者所应具备的不苟言笑、严肃端庄的仪态,即所谓"官架子"。做官须有"官仪"相配,方能显示出官场等级森严的秩序,显示出官僚身份之高贵和权威。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中 ,难免人民议论种种官 ,一般认为有五种类型的官。一是清官。清正廉明 ,勤政为民 ,讲实话 ,办实事 ,求实效。遵纪守法 ,无私奉献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他们得到的正像民歌中唱的那样 :金奖银奖 ,不如夸奖 ;金牌银牌 ,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据说真正的清官是少数 ,但古今中外历代都有。无论是哪个时代的清官 ,都在人民心目中立下丰碑。政通人和 ,纪律严明 ,依法办事 ,清官也可多起来。二是贪官。贪权 ,贪钱 ,贪物 ,贪色。他们贪污受贿 ,营私舞弊 ,以权谋私 ,钱权交易 ,权色交易 ,贪赃枉法 ,甚至谋财害命。当然 ,这是极少数。如果真的多…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20,(5)
蒙化彝族左氏土官是明清时期云南"三大土知府"之一,历经明清两朝长达五百余年。由于蒙化地区一直实施"土流合治"模式,即兼有流官和土官的模式,蒙化的改土归流问题目前并未定论。本文以土官与流官在治理蒙化过程中的权力更替为线索,将改土归流置于土官与流官的治理权力转换这一情景下去分析。在左氏土官权力转移向流官的过程中,从左氏土官行为和朝廷举措两方面入手,厘清蒙化地区改土归流的基本过程。并剖析了这个过程中左氏土官的角色变换,明确蒙化地区完成改土归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从秦汉时期即在县中设立县尉,负责巡捕事宜。明代取消了县尉这一职官,设立巡捕官来负责维持县中的治安和秩序。明代的县巡捕官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县级官员的序列中没有巡捕官这一具体官职,处于一种有职无缺的状态。其运行方式是从知县以下的县级官员中选择一员来担任巡捕官,由担任者来履行巡捕职权。这个担任者就是县巡捕官。这一人选一般从县丞、主簿和典史三者中产生。三者担任巡捕官的情况都有,因地方而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明嘉靖之后,随着典史职权的变迁,县巡捕官职权有逐渐向典史集中,典史也开始被广泛地称为"县尉"。至此明代的县巡捕官制度有向古代回归的趋势。但终明一代,统一的县巡捕官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报》载:湖南省浏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徐湘平甘愿出庭当被告,以支持原告——某村的诉讼。笔者读后十分感慨,不禁为之叫好,叫好有三:一、民告官的勇气。自古就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如今的农民为什么胆敢告起"父母官"来了呢?因为当今的中国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三足鼎立,构成了我国三大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趋于完善的象征。民事诉讼是民告民,刑事诉讼是官告民,行政诉讼是民告官。老百姓能够告官,除了勇气外更有法律作为保障,这实在是民主与法制之一大进步,中国之一大进步。二、市长的胆识。常言刑不上大夫,是指为官护官的一种旧习气,实质是司法不公平不公正的体现。徐市长勇于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