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远 《党史纵览》2011,(10):33-37
1971年10月,纽约时间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第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联大主席当即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致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邀请中国...  相似文献   

2.
1971年10月,纽约时间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一举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以及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以及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联大主席当即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致函中国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邀请中国派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这一特大喜讯传来,中国政府和毛泽东主席郑重决定,迅速组建中国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参加联大剩下的会议。  相似文献   

3.
出师未捷身先死 留得重任付后人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性的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相似文献   

4.
孟红 《党史纵览》2008,(6):27-30
1971年10月.纽约时间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以及一切所属机构的合法席位、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驱逐出去的提案。顿时.在美国纽约东河河畔的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里沸腾起来.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9)
正组团赴联大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美国和日本提出的恢复中国代表权必须由联大三分之二多数赞成的"重要问题"提案。接着,会议表决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地位,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完全无权代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理所当然地应当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然而,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挠,中国的这一合理要求却长期得不到实现。 中国政府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支持正义的国家历经22年的斗争,终于在1971年10月的第26届联大上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一个中国原则的重大胜利。中国人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  相似文献   

7.
张兵 《党史纵横》2008,(7):37-40
1971年1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美国和日本提出的恢复中国代表权必须由联大三分之二多数赞成的“重要问题”提案,接着表决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  相似文献   

8.
1997年1月,安南出任联合国秘书长后,开始着手对联合国进行改革。同年7月16日,安南向第51届联合国大会就联合国改革问题提出全面报告。安南的改革方案主要概括为:精简联合国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削减财政支出,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等。从那时起,联合国改革问题就一直是联合国大会的热门话题。在不久前召开的第59届联大上,这个问题又一次被摆上了桌面。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从1949年提出到1971年最终解决,历时22年之久。尼克松政府和台湾为保住联大及安理会席位作最后的挣扎。美国推出了在确保台湾席位的同时,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即带有两个中国意味的双重代表权方案,并就此展开了外交斡旋。事实证明,无论台湾怎样挣扎,终是难逃被驱逐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从1949年提出到1971年最终解决,历时22年之久.尼克松政府和台湾为保住联大及安理会席位作最后的挣扎.美国推出了在确保台湾席位的同时,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即带有"两个中国"意味的"双重代表权方案",并就此展开了外交斡旋.事实证明,无论台湾怎样挣扎,终是难逃被驱逐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边际 《新湘评论》2006,(11):64-64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增强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进一步做好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胡锦涛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第61届联大正式任命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农村银行及其创始人。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23日,巴勒斯坦向联合国提交申请,寻求成为联合国第194个会员国。根据联合国宪章,任何国家欲成为正式会员国,必须先向联合国秘书长提出申请,再由秘书长转交安理会,而后由安理会向联合国大会推荐,最后通过联大表决。只有获得现有全部会员国2/3以上的支持,才能真正成为联合国会员国。联合国现有193个会员国,申请国至少需要获得129张赞成票。现在,全球已经有131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国家已达到125个,待投票时预计会达到150个。  相似文献   

13.
祖言 《共产党人》2007,(10):46-48
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在联合国中国席位上就座的那一刻,以及他在联大代表中国作第一次发言后,很多国家代表排队向他祝贺的场面,让人永远难忘。所有的人都驻足观看。“红色中国”像一股巨大的旋风,席卷着这个  相似文献   

14.
正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出席第26届联大的代表团于11月9日离开北京。先遣组已于11月8日抵达纽约,次日将随带的五星红旗交给联合国礼宾司司长锡南·科尔莱。原来的设想是,待中国代表团到达后,选择适当的时间,举行隆重的仪式,由乔冠华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上首次升起五星红旗。然而,五星红旗已于11月1日在联合国升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合法性是一切权威(或权力)赖以维持和有效运作的前提.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则是权威取得和维系合法性的依据.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作为国际社会(各主权国家)赋予联合国的一项重要权力,其合法性的取得和维持同样离不开自身的合法性基础.本文主要依据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对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的合法性及其基础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冷战后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面临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原因作了客观的表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这项决议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而结束了台湾当局窃据联合国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了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那时起,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理所当然地就应属于新中国、但是由于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蒋介石集团窃踞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达22年之久。 从1949年11月始,苏联等国即在联大宣布,不承认蒋介石代表团的合法性,建议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出席联合国大会。此后每年联大期间,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并驱蒋的提案,均为大会所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8.
周南 《共产党人》2006,(16):24-28
1971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没过几天,出席第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成立,11月9日出发赴纽约,我以一等秘书的身份随行。联大会议之后,中国留下了以黄华为首的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点名要我参加。我这一留不要紧,一下子就是10年,直到1981年11月10日才正式奉调回国内工作。在这10年,我相继担任一秘、政务参赞、大使衔副代表,自始至终负责安理会事务和大会的政治事务。  相似文献   

19.
在出席首届联大代表的组成问题上,蒋介石一开始就排挤中共人选 1944年至1945年春,欧洲反法西斯战争以希特勒的灭亡而告结束.德国法西斯的崩溃,使日本法西斯陷入孤立绝境,中国解放区军民转入反攻.这时,由中、苏、美、英四国发起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和参加国参加的<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围绕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怎么组成问题,以中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势力和以国民党为首的反民主势力展开了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20.
郭强 《党建文汇》2007,(8):15-15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提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历届台湾当局都没有放弃过重返联合国的图谋,到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陈水扁当局上台后.更奉行冲撞“外交政策”,不断鼓动所谓“友邦”提案台湾入联。虽然图谋一再遭到挫败,但陈水扁当局并不死心,在2008“大选”和明年初“立委”选举将要来临的情况下,甚至提出“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并计划在岛内举办“公投”。日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具名退回了所谓“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书,中台办、国台办负责人对此表示赞赏,并重批陈水扁是阴谋家与破坏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