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诉讼和解制度规定得非常简单,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应用困难。应该从理论上明确诉讼和解的性质,在立法上从和解的时间、和解的方式、和解的效力、和解的瑕疵范围和救济等方面对诉讼和解制度进行具体的构建,并通过完善我国的审前程序更好地促使诉讼和解达成。  相似文献   

2.
冯浩 《求索》2010,(6):144-146
建立和健全诉讼和解制度,可以满足当前转型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纠纷多元化解决的需要,它是推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落实当事人处分权的具体体现。现阶段,诉讼和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设计的缺失,以及法院调解制度的复兴与扩张对其产生的巨大冲击。完善诉讼和解制度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法官在诉讼和解中的地位、确认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规定诉讼和解的瑕疵救济程序以及明确诉讼和解的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3.
新刑诉法规定的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当代中国在和谐社会命题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体实践和立法进程的功利产物.刑事和解因为兼具私法(契约)与公法上的效力,所以分析其生效要件亦应从私法与公法两方面着手,构建出主体具有诉讼行为能力、加害人真诚悔罪、被害人自愿、适用范围合法以及签订和解协议书等5个刑事和解生效要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法治实践中,一种体现“公私合作治理”的行政和解制度正在生成。无论是处于横轴的具体执法领域,还是处于纵轴的执法、复议和诉讼过程,和解的基因都深深嵌入到各行政领域中。行政和解的兴起彰显从公权力不得处分到行政和解权、从权益保护到纠纷解决、从管制行政到合作行政的法理意蕴。行政和解具有协商、高效的优势,但欠缺制度上的稳定性及清晰性,实践中行政和解面临法律依据缺乏、适用范围不清、和解程序匮乏的多重困境。因此,行政和解必须实现法治化,需要对行政和解中的调查活动、协商活动、决定活动等过程予以通盘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明确行政和解的性质、适用范围以及适用程序等方面的努力,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行政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诉讼替代程序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已经有初步探索,而现行法律对于刑事和解程序尚无明确规定,导致各地方在实施过程中标准不一、形式各异。为保证我国法制的严肃和统一,必须立足于我国法律传统和法律制度的基础,吸收国际刑事和解的理论与经验,从程序规范的角度对刑事和解进行分析,进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已从初始制度均衡走向了制度非均衡状态,将调解制度作为非讼解决纠纷方式从审判方式中分离出来,并借鉴国外的诉讼和解制度改造我国诉讼中的当事人和解,以诉讼和解代替法院调解,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制度以恢复性正义理论为基础,本质地体现了契约自由的理念,能在被告人、被害人和社会和谐三者之间达到整体的正义,并能提高诉讼效率,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我国存在适用该制度的土壤,推行刑事和解制度首要前提是掌握其价值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8.
2012年新刑诉法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和解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利益争端解决方式,通过自愿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标志着刑罚权由国家独占向非国家化的过渡,使传统刑事司法模式下被害人与加害人紧张的敌对状态得到缓解,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以及社会关系的恢复。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公诉案件和解的适用范围、程序和方式、和解协议的效力等问题做出了规定,但很多具体制度和细节还有待完善。对当事人和解制度的概念、适用范围、程序启动、法律效力以及检察机关在当事人和解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使争议多年的刑事和解制度在法律上有了正式"名分"。年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在2012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上透露,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刑事和解程序有专章规定。刑事和解制度是一种体现宽严相济政策的刑事司法制度,是多元化解决纠纷、缓和矛盾的一种司法手段,对于提高刑事  相似文献   

10.
万慧 《人民论坛》2012,(36):120-121
刑事和解制度是一种新的刑事司法和犯罪预防模式。随着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部分法院的尝试取得显著成效,建构未成年刑事案件和解的程序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未成年人犯罪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应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与我国刑罚的目的,提高诉讼效率,寻求有效的和解程序。  相似文献   

11.
理性妥协:和谐社会的重要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思维.理性妥协作为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必不可少.一个在思想文化上完全排斥妥协、追求激烈对抗的社会,即使有先进的制度与体制保证,也是难以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的.纠正对理性妥协的传统偏见,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理性妥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共和政体是自古希腊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种政体形式,虽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化,但其核心仍表现为几种至少两种势均力敌的力量之间的相互斗争、妥协,并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和稳定发展的过程。本文通过对西方共和政体发展历史的追溯,探讨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人民共和国政体的稳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生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程序得以启动的前提。在商事实践中,由于合同当事方缺乏仲裁知识且对仲裁协议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签订的仲裁协议(条款)往往由于内容不够完善而成为有瑕疵的仲裁协议。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商事仲裁中瑕疵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问题:首先对瑕疵仲裁协议进行概念界定:其次从合同效力角度探析瑕疵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最后对瑕疵仲裁协议进行分类,并依据我国仲裁法认定其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然带来阶层分化,随着不同阶层及其成员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的扩大,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随之产生。阶层间的矛盾、冲突源于利益差异,“妥协”则是一种有效的协调和化解阶层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整合机制。深入探讨阶层间的利益妥协,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死刑由兴到衰 ,经历了报复、威慑、等价、矫正、折衷时代 ,其根本动因在于经济的渐进性发展。适应当代国际社会死刑轻缓化的趋势 ,在中国建立科学的轻缓的死刑制度 ,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刑事法律制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刑罚正当性主要指刑罚存在的根据、合理性。刑罚的正当根据是对人们为什么需要刑罚和刑罚在多大程度上合乎理性这一问题的回答。传统的理论争辩出现在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即便并和主义也过于机械与片面。文章主要从有代表性的古典刑事学派与近代刑事学派中关于刑罚正当性的探讨展开,结合分析我国刑罚,阐述了并和主义中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是刑事诉讼活动的主要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立法者希望通过刑事诉讼程序的依法进行,最终实现的法律效果。法律和法律的目的只有通过程序的运行才能得以实现。关于刑事诉讼法目的的讨论,目前存在着“惩罚说”、“保障人权说”、“折衷说”等,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抑或保障人权?若从程序的视角探析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必然得出保障人权才是刑事诉讼法目的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刘长 《思想战线》2004,30(2):72-75
浮士德是歌德一生都在庸俗与伟大、妥协与叛逆的两极之间痛苦摇摆的产物。作者的双重性格使得浮士德身上呈现出二元对立的性格倾向:看思想伟大而崇高,看行动卑劣而渺小。浮士德的意义正在于揭示了当时追求进步的新兴资产阶级想有作为而又不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以致行动起来总是与理想背道而驰的困惑,乃至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类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辨析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概念,探讨责任承担的主体、责任的来源、责任的转移及法律后果。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分配折射出了在新刑事审判方式中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折衷。新确立的以职权主义为背景增强抗辩色彩的庭审方式对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概念与分配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法官应该承担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上仍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股东查账权与公司经营权之间存在冲突,协调两者的关系至关重要。判断股东查账行为目的正当性为重要的法律规制手段。股东可以委托他人协助查账,前股东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行使查账权。立法应赋予股份公司股东查账权,应把查账范围扩大到原始凭证,应允许股东复制会计账簿和原始凭证,股东应免费查阅、自费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