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使用了一个新概念——感性意识。通过对感性意识概念的解读,我们发现马克思主张意识是由人的感性活动带来的,而不是自我意识的逻辑展开;人通过类意识——感性意识确证着自己的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感性意识呈现方式的语言,也是在人与人的实践交往中生长出来的。只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感性意识概念,我们才能在理论上把握马克思同近代思辨哲学的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也才有可能与我们真正照面。  相似文献   

2.
侯才 《理论视野》2005,(4):45-47
本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特质进行了考察和揭示,并以此为基础,批驳了一直被视为权威定论的康德的“感性、知性、理性”三要素认识结构模式,提出了“感性、理性、悟性”三要素新认识结构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马毅 《理论探讨》2006,(6):56-59
哲学的形而上学经历了理念论、神学论和知识论三种存在范式。尼采确立了意义生存论哲学范式,其本质特征是彻底摧毁了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论用超生命的抽象存在去解释所有的生存特征和千差万别的生命现象,也彻底摧毁了超生命存在的永恒性和绝对性神话。把形而上学的真正哲学意义指向人的生命存在,其本质内涵在于认定真实生命存在的过程性、生成性和意义性的深层价值,立足生活世界探问和追求人生存的意义结构和崇高的审美艺术境界,为此,尼采向世人传达了形而上学的生命观、生成观和艺术生存观,即“人在事在意在”观。  相似文献   

4.
祁程  郑忆石 《理论导刊》2012,(4):57-60,87
百年演进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诸多相似相通的因素,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和思想资源.在哲学思维方式方面,传统辩证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多层次的相通,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哲学范式;在社会思想的文化价值心理方面,“大同”理想作为世俗的社会理想,经几千年历史阐释流转积淀为中华民族一种恒久的文化价值心理,与“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相通性;在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取向方面,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交互,体现了民生“共同体”的社会价值结构模式;在社会践行的贯彻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国哲学的“知行观”相得益彰;在哲学思想与方法方面,中国传统哲学的“实学”思潮,形成一种重“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躬行践履的思想和学术价值取向.这些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找了生长的土壤和空间.  相似文献   

5.
但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并非出自我们的自觉意识,而是对前人长期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中国传统思想表达的提炼升华。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但足这种强调却是建立在我们理解了不同于我们思维方式的两方哲学的基础之上,是我们通过不同哲学之间比较的结果。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对我们自身哲学的重新认识,甚至是对自身哲学思维方式的重新定位,激发了我们全面理解自身哲学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6.
谭立衡  李钢 《学理论》2013,(7):26-29
马克思在哲学范式方面实现了重大转变,摒弃以往哲学家纯理论推理的思维方式,把哲学的根基建立在人的生命活动方式——实践的基础之上。而实现这一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马克思哲学中的感性思想的确立,对马克思哲学的感性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挖掘马克思哲学超越于以往哲学家思想的合理性,理清发展脉络,同时,确立感性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意义地位。  相似文献   

7.
传统哲学都是关于超验存在的本质的哲学学说.马克思对这种形而上学的传统哲学从哲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展开批判.马克思将寻求人类现存感性世界的真理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主题,并将实践作为理解人类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和根据,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相统一的哲学学说.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思维的并存与互补郭彦从中西方人文文化史中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的主体人具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总体上来讲东方人善于整体的直觉体悟,而西方人偏于分析的逻辑实证。如何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不妨从哲学的角度去探视一下。一、中国“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9.
尼采创立了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生命哲学,他用实践权利意志的超人肯定和超越“悲剧人生”,引导和启发现代人与拒斥感性、惧怕变化无常生命的独断理性主义、颓废基督教信仰、悲观主义不断抗争,用昂扬生命斗志去塑造完整、幸福的意义人生。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 ,人格是统摄了人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并在人的感性活动中呈现的“价值生命” ,它是由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所构成的多重复合体。理想人格是自由自觉的人格 ,是自觉为“人”的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 ,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是统一的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否定过往认识的深入,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研究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意识”来看待这些困难,使我们意识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流形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切实际”.受到歪曲的“原理”相比这些“原理”最初试图捍卫的洞见而言,要更具有社会影响力.这不仅仅是在教科书层面上,而且还是在马克思的基本哲学观念和原则的阐释层面上,尤其是在人们甚至赋予马克思有一种为“理念”而牺牲的烈士心态上.之所以有这种依附在“理念”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义,是因为人们无法摆脱广为人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行动的二元论倾向.  相似文献   

12.
刘奇玉 《学理论》2009,(20):169-171
中国古代剧论家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主张作家主体对事物客体的艺术改造。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他们借鉴了古代哲学和文艺理论中的传神论,形成了与西方重视精细而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不同的审美追求,强调人物外在“形”的真实描写和内在“神”的形象化描绘,并以“形神兼备”作为戏曲人物塑造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传统价值观与当代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与人伦合一、知识与道德融合、宇宙法则与治世规范统一、“必然”原理与“应然”判断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运思方式,这种运思方式的终极理论指向就是探讨价值问题和建立价值观念。从而使价值论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也成为中国哲学相异于西方哲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论视界,主要不在于探讨价值的一般原理,如价值的本质、特性、分类和评价等等,而着重于论述人应该追求什么价值,人应该怎样生活才有意义,即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思考的重点。中国古代的儒、墨、道、法各派哲学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由此而…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哲学应吸收利用中国传统哲学的优良传统及合理的范畴与命题,克服中国传统哲学的固有弱点,从而使当代中国哲学成为一种既克服“民族的片面性”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成为中国当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哲学范畴完成了当代中国哲学对哲学自我的理论想象,实现了当代中国哲学对哲学本性的自我理解,从而塑造了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发展的生命形式。当代中国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是一场文化选择和文明融合,"实事求是"哲学范畴提供了对待、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而构成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本性和价值诉求,"解放思想"哲学范畴进一步提供了克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完成当代中国哲学的自我理解和生命形式。通过"解放思想"哲学范畴所实现的思维方式的自觉变革,当代中国哲学具有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同步性,是拒斥形而上学的中国形式,当代中国哲学进一步具有同马克思哲学的精神一致性,是文化兼容和哲学自我的创新形式。这是我们当前提倡"三个自信"以及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所必须面对的理论前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其他社会生活有较大区别,它主要借助感性形式通过情感共鸣塑造人的自我和生命品质.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意识形态主要诉诸人的理智,形式僵化呆板,与主要诉诸感性和感情、因而形式自由的艺术生活格格不入.实际上,理智并不等于呆板僵化,自由更不是艺术的全部,感情和理智二者共同植根于人类的本性,感情直接通过感性呈现自身,理智则借助感性的间接形式呈现自身,概言之,感情和理智在感性上有其统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变革,从对以往哲学的发展角度来说,就是以"感性现实"为出发点颠覆了形而上学贬抑感性的理性主义传统,又以"感性活动"为主导原则扬弃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实体"的直观受动原则,从而宣告了那种脱离感性现实、超越实证科学的玄思哲学和脱离物质生产劳动的被动僵化的人本哲学的终结,实现了哲学致思取向从抽象的概念世界和被动的自在世界,转向作为感性个体的人的自为的现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1.“本体世界”是从“此岸世界”抽象出来的。传统哲学以彼岸本体世界为图景“设计”和“安排”此岸世界 ,试图建立“人间天国”,这种“违规操作”使它陷入空前危机。2 .“存在本体化”和“哲学本体论化”的深层根源 ,在于哲学思维方式沿用了从科学思维方式中异化出来的极端理性主义思维方式 ,导致哲学世界观要么指向极端“理性世界”,要么诉诸物性“经验世界”。 3.海德格尔所谓“被遗忘的存在”,其实是一个超越传统哲学视野的“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既不能从“神”,也不能从“物”入手 ,而只能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 4.哲学只有抛弃形而上学固守的神性本体世界 ,退出科学占据的物性经验世界 ,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才能进入自己的“世界”——那个科学无法“分割”、“量化”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19.
"合法性"的讨论,旨在完善"中国哲学"学科的方法与理念,而绝不是如某些学者所耸人听闻地表述的,是旨在颠覆"中国哲学"学科.目前"中国哲学史"的写作方式,一方面使我们隔绝和远离了传统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对典籍文化的原生态造成很大破坏.  相似文献   

20.
柴玉洁 《学理论》2009,(9):129-131
莫言的作品在历史背景下述说着中华民族的过往,它能深入到我们选择性遗忘的历史图景让我们在其作品的死亡意识和生殖崇拜下去解读莫言及其作品的生命意识,他以鲜明的色彩,大胆的叙述去体悟大地民间的生命强力,莫言代大地立言,去为失去话语权的人们唱响生命的悲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