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段时期以来,欧洲国家解除对华武器禁令的呼声日益高涨。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盟国家以及欧盟理事会先后发表声明,呼吁尽早改变横亘在欧中之间实行了15年的不合时宜的禁运政策。然而,美国、日本却跳出来百般反对,横加阻挠。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到底绑住了谁的手脚?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又将意昧着什么?  相似文献   

2.
孔刚 《新东方》2013,(1):47-51
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已经实施了20多年。对华军售禁令是欧盟干涉中国内政的产物,既没有合理性,也早就不合时宜。新世纪以来,欧盟曾经考虑过是否取消禁令的问题,但是由于美国、日本等外部因素的牵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解除禁令始终未能实现。但是,禁令并不能完全阻断中欧之间在防务领域内的互利合作。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发展,中欧合作应对危机的意义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欧盟尽早解除对华武器禁令也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国家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呼声日益响亮。4月26日至27日,欧盟外长会议在卢森堡召开。牵动各方神经的“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这一敏感议题,是此次会议议程中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但此次外长会议最终没有做出解除禁令的任何决议,而只对欧盟理事会“常设代表委员会”提供的“对华评估报告”进行了审议。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势头突然有所减缓,不能不让人探究其间出现的一些变数。一、欧盟内部在“解禁”问题上的平衡被打破1989年6月,美国宣布“停止一切对华军品销售”,这项制裁维持至今已长达15年。在是否解除对华武器禁令方面,…  相似文献   

4.
双周视点     
《时代潮》2004,(20)
“法中两国建立了堪称典范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法国总统希拉克于10月8日至12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对法中目前的发展关系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是对这个大国的不信任,是没有效和无必要的做法。”" ——访华期间,希拉克表示法国支持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希望明年初可以通过解除禁运的决议,他还称“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法国总统希拉克率50名法国企业巨头离开巴黎,向中国发起‘集团冲锋’。”" ——对希拉克总统访华,法新社发表文章表示,法国政界和商界盯住了14000亿美元的庞大中国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5.
丁刚 《时事报告》2006,(1):10-10
新闻事实:近来,“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沉渣泛起,美国政府不但极力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售,还极力阻挠以色列 和乌克兰等向中国出售武器。几起几伏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源自冷战结束后。大的背景是苏联威胁消失了,而中国逐步走向富强。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国威胁论”泛滥于1992年~1993年间。  相似文献   

6.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3,(14):7-7
缅甸因改革成就获欧盟解禁 欧盟成员国外长会议4月22日发表公报称,欧盟注意到缅甸取得的显著改革成就,对其在实现民主和言论自由、打击腐败、议会建设以及释放政治犯方面所作的努力表示欢迎,并决定解除对缅甸除武器禁运外的一切制裁措施。次日,缅甸总统吴臀盛宜布,将赦免93名罪犯,其中包括59名政治犯。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华武器禁运和技术限制开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尽管从中美建交后至80年代中后期曾经有过一段较为宽松的时期,但从整体上看其对华武器装备和技术上的封锁政策一直持续至今。美国的禁运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国国防工业和科技水平的整体进步,妨碍了中国国防工业发展水平,但客观上也激发了中国独立自主发展国防工业的信心和决心。面对美国和西方的武器禁运和技术限制,中国国防工业必须坚决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对外合作的多元化,建立国防科技工业联合反应机制,建立一支国防科技优秀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刘雪莲  章娟 《理论月刊》2008,(3):140-142
2003年,欧盟开始酝酿解除1989年起实施的对华军售禁令.2005年,欧盟解禁意图遭到了美国、日本等多方的阻挠,并导致其搁浅.本文通过回顾自"巴统"以来的欧洲对华军售禁令历史,分析了在欧盟酝酿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过程中的中、欧、美、日等多方博弈.本文认为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已经成为欧中双方的政治共识,随着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推进、中欧经贸合作的进一步腾飞以及欧盟自主性的增强,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将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4年捷克一家公司向中国出售“维拉“雷达因美国阻挠而告吹,世界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一事颇为关注.现在,欢盟解除对华军售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04年捷克一家公司向中国出售“维拉“雷达因美国阻挠而告吹,世界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一事颇为关注.现在,欢盟解除对华军售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刘早荣 《理论月刊》2008,9(4):138-142
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就出台了对华遏制政策,为实现遏制的目的,在经济上对华推行贸易禁运政策.美国要求日本配合美国的对华禁运政策,但日本对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是否明智表示怀疑,虽然在政治上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在贸易上则企图维持与中国的贸易关系.鉴于日本的对美依附地位,日本表面上接受了美国的对华贸易禁运政策,但却在利用一切机会突破美国的限制,并利用对华贸易禁运问题与美国讨价还价,实现日本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孙渤 《时事报告》2005,(2):49-51
武器禁运是一个含义十分宽泛的概念,泛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一方利用各种资源,阻止武器流向另一方的行为。作为学术术语,武器禁运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但作为政策实践,武器禁运的历史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3.
刘越 《长江论坛》2014,(3):91-96
欧盟对华武器禁令是中欧关系中的顽固障碍。本文试图说明欧盟对华武器禁令将长期存在下去,进而说明中欧拓展正常的军火贸易和军事技术交流的可行办法是以"绕行"暂时替代"解禁"。特别是,本文将从"解禁"的困难性、现实意义和中国政府的外交实践三个维度来阐释"以‘绕行’暂替‘解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欧盟对华援助主要通过中欧合作项目提供资金。《对华国家战略文件》拟定了一项2.5亿欧元的预算方案,以支持2002—2006年期间的欧盟在华合作项目,优先援助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可持续发展和高效治理。欧盟对华援助的政策目标主要是,利用其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帮助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加强中欧经贸关系,支持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改革进程,提升欧盟在中国的形象,加强欧盟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5.
袁妍 《传承》2009,(6):106-107
从1860年至1951年的100多年的长时期内,香港主要是一个单纯的转口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香港追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对华禁运,但对华禁运使香港的贸易受到重创。为了摆脱禁运带来的危机,香港抓住国际分工的机遇,利用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市场、原料和土地等有利因素,实现了从转口港向工业化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6.
从1860年至1951年的100多年的长时期内,香港主要是一个单纯的转口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香港追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对华禁运,但对华禁运使香港的贸易受到重创.为了摆脱禁运带来的危机,香港抓住国际分工的机遇,利用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市场、原料和土地等有利因素,实现了从转口港向工业化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01年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343号决议(见附件),决定从2001年5月7日起对利比里亚实施武器禁运、未加工钻石禁运和旅行限制等制裁措施。决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对利比里亚实施全面武器禁运。作为例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的常见手段包括:在经济领域,主动对华挑起贸易争端,实施科技出口"禁运";在政治领域,建立盟友体系,对华施行军事上的包围、制衡;在意识形态领域,挑起信息与舆论战,炮制"中国威胁论"。面对西方对华遏制的系列动作,我们不仅要从历史中借鉴应对经验,更要借鉴中国与西方关系正常化、友好化的经验,从而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19.
时讯快递     
涉台要闻 胡锦涛与希拉克 谈台湾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月31日下午应约与法国总统希拉克通电话。希拉克重申法国政府坚定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原则立场,强调法方将致力于不断推进法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希拉克向胡锦涛介绍了法方对进一步加强法中经贸合作和对即将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活动的设想。希拉克还通报了欧盟解除对华军  相似文献   

20.
最近,国际社会的目光一次次聚焦海湾,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危和欧盟可能对伊朗的石油禁运,牵动着世界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