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晓滔 《当代贵州》2023,(33):68-69
<正>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理论、历史和实践的逻辑必然性。万里长征路遥迢,青史长留照古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要求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新时代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的精神坐标,担当使命的精神动力和不负人民的精神源泉。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理论、历史和实践的逻辑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马怡菲 《世纪桥》2023,(8):10-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师范生作为学生和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促进民族复兴、振兴国家教育的重责。因此,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师范生至关重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概括和升华,是党百年光辉历史的传承与凝练。回应成长需求,适时对容易产生问题的领域以伟大建党精神内容加以引导,使大学生以史为镜,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度契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百年党史作为生动素材,拓宽育人渠道,贯穿思政课、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个方面,从而增强师范生的政治认同与情感共鸣,以实际行动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奉献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3.
戢颖 《世纪桥》2024,(5):97-9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围绕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形式和效果等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结合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把大学生思政课堂学习、实践教学和大学生日常管理各项工作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理论学习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价值和作用,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宋政凯 《世纪桥》2023,(7):83-85
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高校辅导员应自觉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塑造坚韧品格,指引价值追求,以实际行动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动力之源泉,青年学生是我国人才储备的重要力量和动力。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伟大建党精神有机结合势在必行,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吸引力与课堂魅力,使青年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攀升。  相似文献   

6.
“伟大建党精神”是激励党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结合与落实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背景,深入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对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价值、构建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高校应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致力于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渠道作用,在“三全育人”工作中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伟大建党精神在校园文化中日益充盈,逐步破解思想政治工作“孤岛现象”,切实做到“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7.
<正>伟大建党精神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之源,更是高校大力推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政治品格。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政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8.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题。高校应坚持政治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从完善“领导—同行”的育人机制、发挥“认知—实践”的育人功能、建构“宣讲—内化”的育人模式、营造“文化—浸润”的育人氛围等路径入手,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始终保持踔厉奋发、昂扬向上的意志品格,为培育广大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并将其转化为青年责任教育的实践形态,要遵循由“知”到“行”的逻辑理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理论自觉,是涵养青年责任认知的逻辑起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使命担当,是涵养青年责任情感的催化动力;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是涵养青年责任意志的坚实保障;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政治品质,是涵养青年责任行为的最终归宿。四者之间层层递进,形成了青年责任“知情意行”一体贯通的实践逻辑模式,共同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责任担当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认识和经验总结,更是新时代高举旗帜、坚守信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担当使命、走向复兴的又一次伟大的政治、人民和时代宣言。新时代组工干部必须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锤炼“讲政治”的忠诚本色,历练“重公道”的初心使命,淬炼“业务精”的本领担当,磨炼“作风好”的优良品质,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11.
《理论建设》2022,(1):82-89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灵魂、初心使命、行为遵循、政治担当的有机统一,其形成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借鉴吸收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当坚定信仰信念,筑牢伟大梦想;践行初心使命,建设伟大工程;锤炼革命意志,推进伟大事业;强化政治担当,引领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2.
红船精神诞生于中国共产党酝酿创建时期,是宏观意义上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升华和凝练。2005年习近平同志正式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探赜红船精神的生成逻辑与科学内涵,对于新时代讲好党的初心故事、丰富思想建党的内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作了精辟概括和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概括和阐释,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实践,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鲜明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伟大建党精神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主要内容,强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直面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时刻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我们要进一步厚植坚定理想信念的信仰根基,继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进行伟大斗争中不断赢得胜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独特教育资源,能够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肩负初心使命、强化奉献意识、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从理论逻辑来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是传承红色基因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需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风险挑战的战略需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从实践逻辑来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是体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时代要求,完成“为谁培养人”的现实需要,实现“怎样培养人”的有效路径。高校要通过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一体化等路径,形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践行初心”“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关于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相结合的鲜明例证。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幸福观是对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不负人民”内涵的深化,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高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筑牢共产党人的幸福观,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要体现在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用日用而不觉的核心价值理念凝聚磅礴力量和对人类命运真诚关切的天下情怀上。  相似文献   

16.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号召全党同志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鲜明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深入阐明了传承这一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以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政治品格,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学生,是当前高校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党和国家的命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18.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本源,其内在包含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思想灵魂;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鲜明特色;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精神实质。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可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家园,其历久弥新的理论力量蕴含着培养新时代青年初心使命的时代价值以及铸牢新时代青年初心使命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红色理想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需求。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建立"三个纳入"制度,开展"多元融合"教育,建立"红色课程"模式,形成育人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阐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建党精神充盈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支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始终激励我们朝着实现共产主义不断前进,鞭策我们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