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资本存在三种形式,即处于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本、借贷货币资本和"虚拟的货币资本",三者在循环与积累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融合。但是,货币资本在后两种形式上的积累具有脱离现实生产过程、不断自我膨胀的潜在特性,20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发展放大了这一特性,使得它们的积累规模远远超出现实资本积累的承受能力,并最终引发经济危机。因此,现代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货币资本在三种形式上的错配而导致的生产与金融的断裂。  相似文献   

2.
如何有效解决资本积累问题,或者说资本积累方式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自觉地完成由劳动积累向财产积累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成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和要素积累等三大部分。深圳市工业在2000~2007年间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经济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现象,工业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变化和要素积累都阻碍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圳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促进资本深化、提高技术能力和选择适宜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4.
从整体结构研究经济增长曹新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研究虽然学派林立,然而,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把影响经济增长中的诸多要素中的某一种要素及其变化,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根据这一理论的立论分野,便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物质资本积累决定论、技术进步决定论、人...  相似文献   

5.
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农业技术进步机制公玉芬1、农业增长方式转型的核心:确立农业技术进步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基本依靠低技术含量的要素投入的不断追加。尤其是劳动的积累,劳动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5%,而农业技术进步因素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相似文献   

6.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徐鹏航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上。在现代经济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日俱增,远远超过其他生产要素对经济...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理论是战后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探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适合指导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科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可表征为人均工资变化率、企业数量增长率与企业资本周转增速的线性组合。劳动分工、技术进步、鼓励自主创新与兴办企业,是实现经济内生增长、个体与社会利益之和谐,保证按劳分配、就业充分、实现富国裕民之理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农业的“内源性”增长是我国农业自主发展的基础性因素;目前,“内源性”增长因素在促进农业发展上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实现农业的“内源性”增长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业的资本积累、增加农业人力增本投入、促进农业技术的内生性创新、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集群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转型期社会资本积累的传统思想观念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中国进行社会资本积累是确保我国政治经济成功转型的必要条件 ,但传统思想观念的障碍和现有体制的障碍使积累过程困难重重。本文将着重从中国传统“家文化”观念、“关系本位”思想、“重情抑理”思想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在中国转型期进行社会资本积累的传统思想观念障碍。期望此文对转型期社会资本的建构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湖北农业经济有所增长,这首先表现为土地产出的增长。在耕作技术未见进步,再生产性资本也没有大的增长的情况下,土地产出的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人口增长所导致的劳动投入的增加。另外,这一时期,劳动的平均收益也在增长,显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但是,农业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原因在于政府支持乏力却榨取无度。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等同于技术进步 在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解困目标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无疑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进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依照经济理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归结为两部分。一是资本—劳动比率的提高,另一个是技术进步。“技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指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由此可以推论,相对剩余价值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零工经济的兴起已然成为时下就业领域最热门的现象之一。其中,以日常生活服务为导向的基础性零工经济得以盛行离不开以下因素:社会的泛消费化意识形态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成了消费形式与内容的变迁,从而为基础性零工经济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基础性零工经济所秉持的去技能的劳动形式与劳动内容,则满足了其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本质需求,使得扩张所需的大量劳动力涌入成为可能;零工经济所特有的算法加持下的劳动控制,则实现了平台从信息中介向零工经济再组织者的转变,推动了整个社会都投入到零工经济的维系之中。尽管零工经济的兴起是社会转型的一种必然,但是其带来的劳动不稳定性问题依旧值得全社会深思。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研究,是指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充分动员和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外贸外援及以不断提高以知识和技术为依托的技术进步水平,加速资本积累,缩短工业化进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探讨了物质资本的积累理论,认为资本积累是一国财富增长的物质基础;并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我国资本的运作和资本积累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首先揭露了隐藏于生产过程中资产阶级的无情压迫和剥削,并对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作出了解读与预言。在马克思研究的基础上,布雷弗曼聚焦劳动过程研究,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变迁进行了深刻剖析,发现了劳动控制权的转移规律,尤其是技术进步所催生的管理方法。在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变革和工人结构调整背景下,管理制度实现了由原始的工匠控制到现代管理的转变,逐渐开始了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布雷弗曼对管理和科学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研究——以劳动者保护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社会通过“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实现了近代社会进步的正义。然而,近代社会的“从身份到契约”运动给人们带来的平等自由,逐渐在现代社会中演变成一种“新的身份”——强势和弱势主体,这种新型的身份关系的出现,使得近代社会中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中正倒转为“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基于强势和弱势主体地位的认识,决定了对弱势主体“倾斜保护原则”的必然产生,而“倾斜保护原则”正在实现着现代社会进步的正义。劳动关系的人身上、组织上、经济上的从属性特点,使得表面的、形式的平等掩盖了实质的不平等,形成了用人单位、劳动者强势和弱势主体之分,这就应该以“倾斜保护原则”对劳动者进行保护,处理好从自由到平等的转换,进而实现现代社会进步的正义。  相似文献   

19.
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新增长理论的出现导致了增长理论研究的复兴。新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内生化,并将不完全竞争和R&D理论引入增长理论,从而为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新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有诸多借鉴意义。为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政府在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减少社会激励结构的扭曲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  相似文献   

20.
当前受中国经济新常态、数字经济以及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灵活就业劳动者体量日趋增长,然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发展滞后,致使此类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保护弱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是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职责。我们从工会的角度去探讨保护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的具体实现路径,同时也为探究劳动关系发展的新趋势提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