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体现了人类自我主体意识的一种历史性觉醒。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基础、内涵和外延,需要超越两极对立和国际争霸等旧的意识形态及其思维套路,从理解人类现实主体形态的结构和层次入手,深刻理解"类主体"这一特定主体的存在和意义。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要以"不缺席、有担当、不争霸"的勇气、智慧和胸怀,担当起对人类光明前途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关于如何向世界讲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故事,有很多重要论述,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个层面:讲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的故事,让国际社会明白,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讲好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故事,让国际社会相信,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中国对自身苦难遭遇和实现发展条件的认知;讲好中国对世界发展历史和现实的认知故事,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中国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是为人类社会避免灾祸、增进福祉。  相似文献   

3.
《求是》2021,(1):30-35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人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重大课题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新理念,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其在审度全球发展问题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是科学世界观和经典方法论的集成创生。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深刻的时代必然性,其理论渊源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国际战略思想。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用实践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共同体,实现了"共"性思维到实践的价值飞跃,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行方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诉求。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出路,是世界各国走向美好未来的途径和选择。习近平同志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中华民族历史经验、人与自然现实关系、世界各国未来发展三个层面出发的。人类命运共体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性,为人类未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质。一是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从严管党治党,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使命担当品质;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建共享发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真挚为民品质;三是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基于对党情、民情、国情和世情变化的现实考量,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和对世界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并形成了以全面从严治党、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轴心的整体性责任观。习近平责任观的历史意义在于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责任理论的思想谱系,提供了世界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理念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全新概念,中国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因为中国40年快速发展和全面崛起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内推力量,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也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了客观基础和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9.
毛丽娜 《党建》2019,(2):37-38
正习近平外交思想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大势,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厘清主次,在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中体现担当,形成了目标明确、系统全面、重点清晰、路径明确的理论体系。一、把握历史前进大势,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包含着深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国,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构建和谐国际秩序的责任,即大国责任。但是,中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中国能够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只有中国自己最清楚,不容别人指手画脚。就中国在目前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和地位而言,中国的大国责任应是与其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责任,亦即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中的区域责任。中国的国内责任,亦即构建和谐社会,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理应成为中国大国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大国责任的最终目标是履行国际责任,即构建和谐地区秩序与和谐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1.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始终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始终坚持尽全力担当国际责任。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理论逻辑、立足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逻辑、聚焦中国与世界现实问题的实践逻辑。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毫不动摇坚持胸怀天下,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必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之所以"不可逆转",其根本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回顾百年历史,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已经形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党的领导辩...  相似文献   

13.
卢静 《前线》2023,(2):29-3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战略竞争更趋激烈,全球发展赤字加重,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尖锐,世界呼唤新责任新担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胸怀天下,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主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破解挑战的良方,汇聚了广泛共识,促进了共同行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底色和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为回应中国"强而必霸"的"中国威胁论",为推动世界包容发展、和谐发展,让"中国梦"惠及"世界梦",中国外交在"能够做"(如"强而必霸")与"应当做"(如"包容发展")之间,进行了负责任敢担当的国际发展伦理抉择:"我们应当做"。这一抉择既符合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也符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我们应当做",意味着中国"有能力但不任性","有能力并愿意承担相应的发展责任"。同时,中国正大力倡导和践行"人类共同命运体"意识、建设"一路一带"、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将"应当做"付诸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5.
李贵成 《唯实》2008,(6):75-77
奥运社会责任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要正视对奥运社会责任的片面化理解。企业要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中国要为奥林匹克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的普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赵可金 《前线》2017,(11):152-157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必然产物,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需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强调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指明了方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前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创新和发展,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理念对全球海洋治理影响深远,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大国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向国际社会贡献的"中国方案",使全球海洋治理秩序朝向更为合理、平等与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了人类合理利用海洋与有效保护海洋的和谐共生。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有机结合,为引领和推进全球海洋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沈丁立 《学习月刊》2014,(11):20-21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围绕中国国际责任的问题,在国内外出现各种声音。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呼声在增加。在国内,主流舆论并不赞同西方的主流观点,但也出现了不少中国应该承担更大责任的意见。是否应该承担更大责任,取决于我国的国家性质以及国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7,(3)
一是历史维度.今天的"合",就是超越国家的狭隘、国际差异,树立人类整体意识.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优良传统,并在21世纪使之升华.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话语表述是推动全球治理国际话语权变革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更具包容性的国际话语,既是对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以及依附理论等理论困境的回应和批判,也是对当前国际经济话语权失衡、国际政治话语权失序、国际文化话语权失范等现实困境的回应和批判。"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国际话语,旨在倡导构建共同繁荣的世界,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倡导构建持久和平的世界,推动国际政治秩序的变革;倡导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从而构建一种以增进人类整体福祉为旨归的共同体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