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历史上首次核试验,宣告了"核模糊"政策的终结而正式跨越"核门槛",并迈入"有核国家"行列.朝鲜为什么在此时放弃长期以来的"核模糊"政策而选择了将核政策"清晰化"呢?这有其诸多考虑. 相似文献
2.
朝鲜第二次核试验既有其稳定体制、为三子接班积累业绩及用核成就弥补经济缺憾的国内政治需要,又有突破与美关系和展示自身核能力的原因。朝鲜核试可能给中国东北带来生态污染,同时,美日利用核危机推进地区导弹防御系统、核试验有可能引发东北亚军备竞赛,这些都使中国处于“被挟持人质”的困境,因此中国有必要反思以往的对朝政策。联合国对朝鲜制裁决议出台后,朝鲜有可能继续试爆核武器或重回谈判桌,美国可能考虑军事应对,半岛也有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18日,六方会谈得以重启,但最后仍然无果而返.朝鲜半岛无核化到底能否实现?六方会谈是否还有进行下去的意义?核问题的发展趋势会使朝鲜半岛陷入何种动荡和危机升级的局面?我们又将如何应对?本文将以这些令人困扰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朝鲜和美国在核问题上的相关行动、意图及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就朝鲜核问题的发展态势做出大致的预测,进而为正确认识矛盾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难度、寻找缓和与控制危机的良策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朝鲜发展核计划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其目标不止一个,成为有核国家是其长远目标,而鼓舞人民斗志,增强国民凝聚力,提高领袖权威,维护政权统治;转嫁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的责任,显示“先军政治”的正确性;迫使美国与其改善关系,取消制裁;打破外交僵局,寻求国际援助;在南北统一进程中增强自身的砝码等则是其现实目标。就今后核开发的态势走向而言,朝鲜“可以终止核武器开发”的表示应该是真诚的,只要满足朝鲜的基本诉求,朝鲜是可以放弃核开发计划的,核危机也可以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后至今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历经转变与突破,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战略阶段:战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优先战略;90年代中期“农业、轻工业、贸易第一主义”战略——三大第一主义战略;世纪之交建设强盛大国战略——强国战略。目前朝鲜半岛形势日趋复杂,许多变数必将影响朝鲜的经济政策。相当长时期内,朝鲜不大可能改变“优先发展军工业和重工业,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经济方针,但会根据安全环境的变化逐步调整其比例。同时,朝鲜依然会为实现强国经济战略而不懈努力,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朝鲜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近年来朝鲜借鉴中国的经验 ,走朝鲜式改革开放之路的动向看 ,对内主要体现在“7·1措施”等一系列的改革 ,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建设四足鼎立的经济特区等重大举措上。“7·1措施”是朝鲜改革进入实质性进展划时代标志 ,4大特区建设是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载体 ,这两方面的战略措施支持着朝鲜的全方位改革开放 ,但其战略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经济困境 ,除本国因素外 ,关键取决于能否获得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7.
2009年末朝鲜突然实施的货币更换和禁止外币流通措施以失败告终,虽然没有达到抑制通货膨胀、扭转汇率双重结构、整顿经济管理秩序混乱的目的,却加快了朝鲜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的步伐,明确显示出朝鲜利用外部力量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轨迹。朝鲜将经济重心由重工业向农业和轻工业转变,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但是,朝鲜要正确处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自力更生与有限的对外开放、重工业与农业和轻工业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经济难题,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由于朝鲜坦言其并没有放弃秘密研发核武器计划,导致稍有缓和迹象的朝美关系重新陷入危机状态,朝鲜半岛局势也深受影响,再度处于微妙境地。朝鲜核问题成因复杂,绝非短期能够解决。朝鲜核问题最为有利的解决途径无疑是和平对话,但是从中长期分析,在外交等对话途径日显弱化的情况下,动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的潜在危险性还是存在的,并有可能渐成强势。 相似文献
9.
自金正日出任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开始,朝鲜对其国家生存与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朝意识形态上以先军政治思想为指导稳定渡过危机时期;国家安保上由打核牌向拥核战略转变,以此保障国家生存安全;外交上以全方位外交为基础寻求对美外交突破,改善外部环境;经济上对内加强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控制,对外继续扩大经济合作,寻求经济发展。朝鲜希望通过国家战略调整实现2012年打开通向强盛大国之门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朝鲜“核牌”战略的缘起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不断打出“核牌”,引发两次核危机,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最棘手问题之一。解读朝鲜“核牌”战略背后的真实意图和战略目标,有助于正确把握朝核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发展前景。一、朝核问题的由来朝鲜开发核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6年和1959年,朝鲜同苏联先后签署两个技术合作协定,在苏联帮助下,60年代上半叶在平壤以北80公里的宁边建成核研发基地。80年代初,美国怀疑朝鲜秘密研制核武并告知苏联,在苏联压力下,朝鲜于1985年12月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此后朝鲜开始自行研发核技术。1989年9月,美国卫星…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自从朝核问题出现以来,东北亚的安全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朝核问题已然成为东北亚安全的焦点与核心。基于东北亚的区域特点和安全形势,朝核问题的地区解决方式应该是比较稳妥、长远、符合现实的,同时需要地区内主要大国的推动以及双边与多边机制的结合,重要的是在区域的核心点上将朝鲜纳入国际社会的发展轨道。然后,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去探索东北亚安全机制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期朝鲜经济发展变化及中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自2002年7月开始实行经济管理调整措施以来已经历了五个年头,此间在经济发展政策上虽然做过一些调整,但总体政策上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经济上出现了恢复性的好转,可是,短期内还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困难局面。中韩两国均是朝鲜的近邻,目前都与朝鲜建立了较为密切的经济往来关系,为缓解朝鲜的经济困难给予了较多的支援,对朝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今后的作用会愈来愈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朝日“绑架问题”上的日本外交方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日"绑架问题"历经小泉内阁、安倍内阁、福田内阁,已成为朝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悬案之一。针对日益僵化的"绑架问题",小泉内阁以"绑架问题不解决,日朝邦交不会正常化"为基本原则,回避历史问题,企图完全以"对话和压力"的外交方针来解决"绑架问题"。而安倍内阁则继承和"发扬"小泉的上述方针,一味地强调以"压力"来解决"绑架问题"。福田当选日本首相以后,多次表示一揽子解决日朝间的历史问题和"绑架问题"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朝鲜的稳定发展和朝鲜半岛的无核化,符合我国利益。西方力图颠覆朝鲜政权。朝鲜政权能够生存,关键在于高层领导内部的求同存异、精诚团结,并得益于有效地强化政治教育、对西方渗透的严防死守。金正恩成为领袖,将集全权于一身,独自领导朝鲜。朝鲜的经济体制正在发生变化,"中产阶级"的代表已经出现,原始的资本主义方式成为许多朝鲜人谋生的手段。金正恩需要改变朝鲜的贫穷状况,让人民富裕,出现了改革的舆论和迹象。近年,中俄两国均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朝鲜改善管理制度、培育造血功能。中朝共同开发、共同管理罗先区和黄金坪、威化岛,俄罗斯推出俄朝韩三方合作新模式。目前朝鲜投资风险大,预期回报率低。建议中俄应排除干扰,求同存异,积极探索互相配合、分担和分摊风险、减轻负担,有利各方的合作途径。充分发挥中国政府的图们江开发战略和中俄两国元首签署的区域合作规划战略的作用,进一步深入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2月9日《欧洲联盟条约》签署后,欧洲联盟国家在追求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在追求政治一体化,即欧洲联盟国家应以国家联盟共同体的方式,用一种声音说话。由于欧盟成员国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在对外关系中的各自特点和差异,欧盟在对外政策上要完全用一个声音说话,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也会受到成员国各种因素的制约。欧盟对朝鲜半岛政策从奉行接触到积极介入以及其中的起伏变化,多少能够看出欧盟在对外政策方面的相对模糊与迟缓。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新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5月7日宣誓就职。他与前任总统普京关系密切,是普京把他扶上了总统宝座。梅德韦杰夫提名普京为总理并获得通过,“梅普组合”正式成立。梅德韦杰夫的治国理念与普京具有一致性。中俄两国关系是高度信赖的关系,是保障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不需要过渡期,可以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紫外线 (ultraviolet,UV)照射对牛孤雌激活卵母细胞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卵裂和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 ,经UV照射 2 0s和 40s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都极显著低于UV照射 0s和 1 0s的卵母细胞 (P <0 .0 1 ) ,表明UV照射卵母细胞超过 2 0s降低了孤雌激活胚胎的卵裂和体外发育潜力。核移植中UV照射卵母细胞 2 0s后 ,重组胚的卵裂率极显著低于卵母细胞照射 0s和 1 0s时所构建的重组胚 (P <0 .0 1 ) ,但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而UV照射卵母细胞 40s时 ,所构建的重组胚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都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表明超过 2 0s的UV照射显著降低了重组胚的卵裂和体外发育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核移植中用UV指导卵母细胞去核时UV照射时间应控制在 2 0s以内 ,UV照射 1 0s对核移植胚胎的发育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缅甸油气领域正处于开发活跃期,但油气产量不均衡,油少气多。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曾长期是缅甸油气开发的先锋和主力,然而,本世纪以来,东盟及缅甸周边国家石油企业跃升为缅甸油气开发的新主力军。2010年缅甸开启民主进程,西方企业投资缅甸油气领域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但难以改变现有的外资参与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