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城市带动农村设想的市管县体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设想,我国开始推行市管县行政体制改革,随之市管县发展成为我国主导性地方行政体制。然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在计划体制背景下形成的制度安排,其制度预期已基本落空。究其根源,这一制度设计没有考虑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所处的现实阶段,而完全以行政方式推行,不仅不可能实现"以城带乡"的预期目标,反而会加剧城乡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省管县建制模式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二十世纪80年代初,为推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开始实施市管县行政体制.这一体制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有其合理性,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在揭示现阶段市管县体制弊端的基础上,从浙江实际出发,分析了浙江改革市管县和实行省管县体制的可行性,并对其改革路径进行了思索.  相似文献   

3.
市管县体制指的是在行政区划上,根据行使国家政权和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把同一经济区内的若干县或自治县划归为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进行管理,以期达到带动周围农村发展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早期,市管县体制的推行,对于密切城乡关系,加强城乡合作,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种体制也逐渐失去存在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弊病。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当代户籍制度是50年代中期在国家工业化进程发生曲折的情况下逐步建立和形成的。这一制度的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一)它是根据中国工业化赶超战略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行政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个核心制度,起着让农村支撑城市、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功能;(二)它的建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刻矛盾,并在这个矛盾冲突中固化和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三)它用行政手段把全体公民划分为城市人和农村人两个不平等的集团,城镇居民享有福利待遇和劳动就业机会,而农民则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身分等级制度。这一制度既有碍公平,也有碍效益,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最近,“强县扩权”这一词语频繁出现在一些省份的“十一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形成了一股值得关注的地方政改新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直管县”被中央在重大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了农村资源向城市的大量集中,不利于农村的发展,而且造成了行政成本的大大增加。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政府职能调整步伐加快,基本具备了省直管县的改革条件。  相似文献   

6.
市管县体制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管县体制在我国已实施了多年,实践表明市管县体制是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探索,有成绩也有不足。市管县体制的实施既有它的历史原因,取得过重要的成绩,也由于时代的改变而越来越体现它的缺陷。对于未来的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并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按照稳中求进、由点到面等原则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区管理,是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实质上讲,目前的社区建设就是一个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从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上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关节点:(1)弱化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2)扩大以社区自治为基本前提和主要内涵的基层民主;(3)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地区省直管县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由“市管县”到“省管县”已经是大势所趋。省直管县改革关系到整个行政体制改革的全局,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合理的路径,强县扩权,这是省直管县改革的前奏。市县分治,这是省直管县改革的核心。市级行政机构改革是省直管改革的继续和延伸。  相似文献   

9.
省管县成为近年来政府改革热议的话题,在过去市管县体制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即地方行政层级过多,使得政令的上传下达走样,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地级市截留县级政府的财政,束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市区的扩张导致城市虚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并不能成为支持省管县的理由.“浙江模式”将省管县体制改革推向高潮,但是浙江省在省管县改革中有着地理、县域数量的优势;私营经济充分发展的优势;以及长期实行省管县的政治延续性的优势,这些优势都是其他省份所不具有的,所以“浙江模式”并不能被复制.在省管县的改革落实以前,还有区域划分、财税改革以及司法改革的问题,而这些前提其实是与省管县改革相悖的.通过对省管县热潮的理性批判,笔者再次证明市管县体制不能废除.  相似文献   

10.
改革现行的“市管县”体制,推行“省管县”,近期又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热点,这主要是基于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最新提法的激发。其实,不仅相关的民间呼声已经有多年,而且不同方式的现实探索也早在许多地方开始了。如海南省从1988年建省之初,就坚持推行了“省管县”体制,被称为“海南模式”。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9,(3)
岳阳为古巴陵郡,素称“湘北门户”。城垣滨临洞庭,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市辖岳阳、临湘、平江、汨罗、湘阴、华容6个县(市)及城市3区和5个国营农场,属地1.5万平方公里。岳阳市刚解放时属长沙行政专署。1950年改属湘潭行政专署。1964年建岳阳行政专署,1976年恢复岳阳市,1983年升为省辖市。1986年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有人口447万,其中城市人口43.9万。  相似文献   

12.
“一把手“监督难原因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把手"的监督始终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个难点,不少专家和学者对"一把手"监督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监督客体原因;(2)监督主体原因;(3)监督体制和制度法规不健全;(4)政治体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13.
石言 《新长征》2009,(9):19-20
现行的“市管县”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改革开放之初,“市管县”体制与当时的现实需要相符合,各类经济资源主要由行政力量配置,按行政区划流动,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城乡联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管县”的弊端日益显现。一方面,由于县级政府管理部门的权限不断被中央、省、市上收,使县级政府在许多领域出现无权管理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政策指南     
我省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我省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   "三个取消",即取消乡统筹费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取消屠宰税。目前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一定比例征收的乡村两级办学经费 (即农村教育附加 )、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费以及所有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都必须取消。停止征收屠宰税,原来随屠宰税附征的其他收费也一并停收。   "一个逐步取消",即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  相似文献   

15.
“省直管县”体制取代“市管县”体制,成为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在“省直管县”体制下,市域经济发展在区位、人力资源、产业体系与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支付能力、发展空间、建设资源等方面存在劣势;既面对城市规模扩张、行政效率提高等机遇,也面临竞争激烈、市县协调难度加大等挑战.在新一轮的体制改革趋向中,市域经济要采取新措施,取得新优势,谋求新发展:一是把握机遇,形成增长极;二是培植财源,壮大实力;三是整合功能,扩展市区;四是发挥优势,构建产业群.  相似文献   

16.
11.如何继续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答: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方向出发,提出继续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许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是:(1)职能转变仍不到位。一方面,政府管了许多应当由企业、市场和社会承担的事情;另一方面,有不少应当由政府负责的问题,政府又没有真正解决好。(2)机构臃肿、人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行政改革也启动多年,并成为建国以来最深刻的一场政府改革。与以往相比,我国现今的行政改革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1、行政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 建国以来,我国曾进行过多次行政改革,但结果总是陷入精简又膨胀的怪圈,成效不大,终其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经济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行政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行政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来确定我国政府的职能、机构设置以及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这使得我国的行政改革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8.
继2003年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取消了近三千年的皇粮国税之后,2006年启动的农村综合改革再掀中国农村改革的高潮。按照中央部署,“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欢欣鼓舞之余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一轮农村综合改革能够完成中国农村改革的最终使命吗?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06,(8)
1.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基本程序是什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选拔任用条件;(3)选拔任用工作程序;(4)选拔任用干部的管理;(5)选拔任用工作的纪律和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程序有:(1)民主推荐;(2)考察;(3)酝酿;(4)讨论决定;(5)任职;(6)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2.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六个方面的基本条件:(1)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06,(12)
1.什么是公务员?哪些人员属于公务员的范围?我国《公务员法》所称的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按照上述界定标准,公务员的范围主要是以下七类机关的工作人员:(1)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2)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3)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4)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5)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6)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7)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的工作人员。2《.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