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后期,中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各民主党派出于争取民主、改良中国政治及政党关系和确立中国在战后国际关系中的有利地位的原因,赞同中共的主张,成为联合政府运动中的中间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共两党起了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三步退让"促和平早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共就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希望通过谈判使国民党同意结束"训政",成立联合政府。而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队主力尚在西南、西北地区,立刻发动内战有很大困难。于是,在蒋介石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电邀下,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和谈,  相似文献   

3.
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前,中共抗日话语叙述在不同时期发挥的政治功能也呈现差异。长城抗战前,中共"反帝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政治导向功能;长城抗战到红军长征前,中共"反蒋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动员功能;在红军长征时期,中共"北上抗日"话语主要发挥对红军长征的激励功能;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中共"联合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统战功能。中共抗日话语叙述演进与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话语主要反映出先抗日与先安内主张的差别,而国民党"安内攘外"话语最后让位于中共的"联合抗日"话语,并形成国共合作和全国联合抗日格局,显示出中共抗日话语具有激发和推动全国民众抗日浪潮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在中日两国、国共两党的眼中具有各自的性质和意义,其发生是必然的。日本的国策是侵占中国大陆、称霸亚太地区、实现所谓建设"新日本"的奢想。在制造华北"自治"的企图落空后,它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以此作为所谓"新文化创造的战争"的重要一步。国共两党对七七事变性质的看法存在本质区别:国民党认为全国性抗战即全面抗战,中共提出全面抗战是动员全国人民起来的抗战;国民党主张通过抗日战争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民主新国家",中共提出建立"工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两党均认为,抗日战争不仅是拯救民族危亡,而且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七七事变使中国进入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新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1944年毛泽东提出"联合政府"口号,与国民党开展谈判.希冀建立的联合政府和新政协协议被内战所打破.此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仍提倡建立联合政府,但此时的联合政府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排除了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未放弃联合政府的口号,因此,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联合政府的实践,是四个阶级当家做主...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争取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口号,也是中共一直坚持的原则。对于在全国范围内要实现什么样式的民主政治,中共的追求经历了抗战初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到中期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选择美国式民主政治,最后确定了新民主主义联合政府的样式。这一过程,既联系着中共的理论创建,也联系着中共对国际形势发展前途的判断,同时还联系着中共对苏美民主的认识发展。选择过程中的变化,表现了中共对自身人民代表地位的强大自信。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边区民主政治的发展前后经历两个阶段。从苏维埃式的"阶级民主"变为参议会式"议会民主",再由"议会民主"过渡到人民代表会议式的"人民民主"。在此过程中,中共通过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建构,既实现了理论创新,也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赢得社会民众的广泛支持。特别是中共对边区的治理和民生的改善,以及党领导下"一元化"实体民主与"党派协商"观念民主的运用,使中共的革命行为与现代民主有机融合。这不仅意味着国民党在内战开始前的"先天下之亡而亡",更为中共破解民国以来的民主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并为未来中国现代国家的民主建政打开了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8.
刘肖委  王皓玉 《世纪桥》2011,(11):13-15
抗战胜利后,在国内外形势激荡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围绕中国的前途,各自提出了"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政治主张,并为此展开了和平谈判、军事斗争等多种形式的较量。国民党政府在实质上不愿放弃其"一党训政"的政治体制,并因此发动内战,来试图"捍卫"这一逆历史潮流而行的专制体制,最终被历史无情的舍弃了。中共"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在解放战争时期因国共双方政治、军事力量的逆转,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积极筹备及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共"联合政府"主张得到了完整、彻底的贯彻和执行。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试着去研讨这一时期中共"联合政府"政治主张发展演变的整体过程。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同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反革命力量在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之后进行的最后决战。这一决战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还是使中国继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声势浩大的民主宪政运动,是中国宪政运动历史上最具光彩的一页,它是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共的领导和影响下,进步力量为全民族的抗战胜利和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而在政治上采取的一种行动。中共不仅为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深入发展指明方向和途径,保证了民主宪政运动的健康发展,而且牢牢抓住宪政这面旗帜,团结、教育和锻炼民主力量,形成了对国民党统治的多方位冲击,为后来中国政治的进步打下了基础。早在抗战前夕,中共就曾明确指出:为了抗战,中国必须实行两方面的民主改革:其一是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时期,中共的宣传在与国民党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这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中共集中了一大批理论精英投入宣传工作,而国民党则缺乏优秀的理论人才和刊物,没有一个堪与中共匹敌的喉舌,以至于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共的宣传;其二,国民党在提出能鼓舞人心的政治口号方面也有所欠缺,而中共却不断提出一系列响亮的口号,契合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内心需求;其三,中共的宣传之所以能深入人心,还在于它"少说抽象的理论,多注重事实的宣传",并不断纠偏,真正贴近了工农大众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蒋介石在国共谈判中同意,"经费,军队照人数编制的一般规定发给"。七七事变后,由于战端初开,局势尚不明朗,蒋介石试图控制中共军队的军事指挥权,提出红军改编后"各师须直隶行营,政治机关只管联络",包括军饷在内的很多问题也就僵持下来。7月底,蒋介石不断"催促红军迅速出动抗日"。为便于出兵对日作战,中共坚持要求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及中共将领全  相似文献   

15.
《探索》2015,(3)
重庆谈判并不局限于国共双方,而是具有宽广的历史背景,尤其带有明显的美国因素。1944年8月美国政府派遣赫尔利前往中国调解国共关系,协调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横跨二战后期和中国抗战胜利初期,赫尔利比较忠实地履行了其作为美国政府代表的职责。在二战后期同盟国联合作战并着手战后安排的背景下,赫尔利对国共两党劝和、促谈,合力打击日本,试图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联合政府",从而提升了中国在二战中的影响。这也与中国共产党的"七大路线"吻合,对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抗战已经胜利,构架中国战后政治秩序的过程中,赫尔利仍然为了美国的利益,在保持国民党统治的前提下,推动国共两党和平谈判,最终达成协议。这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和平、民主、团结"的方向发展。本文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FRUS)为基础,努力补充史料,完善并还原这段历史,探讨在二战胜利前美国政府对中国事务特别是国共关系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夕,就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而言,局势已经不可能回复战前的状态。一九四五年四月,毛泽东提醒国民党和外国注意:共产党将不会继续接受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他们提出的建议是成立“联合政府”。共产党给他们关于政治改组的建议涂上了一层薄薄的糖衣。  相似文献   

17.
<正>民族主义是一面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并获得民众支持的旗帜。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顺应时代潮流,与包括中共在内之各党派团结抗战,确立"三民主义暨总理遗教为一般抗战行动及建国之最高准绳",并对民族主义作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释,恢复和继承了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之革命内容:"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从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到抗战胜利,国共对陕甘宁边区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若干轮的谈判论争。抗战爆发前夕和初期,出于合作抗日的需要,两党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协,陕甘宁边区得以成立;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谈判中提出苛刻的条件,意图限制甚至撤销边区,进而削弱共产党,中共随之对国民党采取强硬态度,提高了谈判条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给发动内战做充分准备,邀请中共谈判,中共为了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答应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这就注定了两党不可能就边区(亦即解放区)的任何问题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就开始了重建国家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目标提出之前,先后在特定背景下提出并实践过“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与“民主共和国”等目标。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治设计在20世纪40年代初即已成型并公布于众,只是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发动了内战,中共的政治设计未能在全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抗战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是艰难的、曲折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