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82年前发生在湖南汝城县"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该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要把仅有的一床被子留给老乡。但是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6,(11)
正2016年10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长征中的一个小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据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龙新民介绍,当时会场所有的代表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还轻轻地用手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相似文献   

3.
“半条被子呦好温暖百姓疾苦哟常挂牵共产党的大恩情山高水长爱无边”……感人肺腑的旋律一直回荡在心底。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党和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深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有3名女红军留下"半条被子"的故事;在贵州剑河县中都村(现镇江村),流传着"毛主席送毛衣"的佳话。从"半条被子"到"一件毛衣",成为军民鱼水情深、党群血浓于水的生动注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取得长征胜利、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前些日在医院的走廊上遇到一位外科主任,他向我讲了半个月前经历的一件事情。那天快下班时,外科主任接到一位年轻记者的电话,说需要一组数字。主任问什么时候要?急吗?记者说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6.
正先从两个小故事说起。第一个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路上。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送给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正月十七,我响应省委号召,来到四十亩滩村任第一书记。到今天,已经897天了。刚进村时,我右手骨折打着石膏,全靠两个队友照顾,住在大队部,每天晚上都睡不着,一是盖两床被子都冷,冻得慌;二是想起扶贫工作,就愁得慌!我一个普通老师,可怎么让乡亲们脱贫啊?村里人也透着疑惑的眼光……我媳妇惦念我,一打电话就哭。她下岗多年,前两年刚做过手  相似文献   

8.
据报载: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大连疗养。一天,他驱车来到农村,看见一间露天的碾房里,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在吃力位地推着碾子,边推边擦汗。总理便上前问:大娘。您碾这苞米骨子干什么?老大娘叹口气说:“碾碎了,用箩筛筛,掺点苞米面蒸着吃。现在正是大忙季节,一天三两粮,还不够吃一顿,活儿又累,不想法子填饱肚子,还不把地撂荒了?到秋天打不出粮来,还不得饿死人!”正说着,大娘的小孙子跑过来叫着要吃……  相似文献   

9.
悠悠八十载,沧海变桑田,当年红军攻克的福建漳州天宝,现在已是千里蕉园,而红军当年送来的被子,依然被柯清江家人珍藏,并见证了近80年前一段令人感怀不已的故事。对于这床红军被,柯清江表示愿意捐献出来让博物馆或者其他相关部门收藏,让这一凝结着军民深厚情谊、见证历史的文物能代代存留。  相似文献   

10.
正"从红军长征一直到西柏坡,我是九死一生,是从地狱里爬回来的。"在中央军委空军机关西区那座宁静的营院里,记者曾专访过空军原副司令员王定烈少将,感受到一名曾浴血沙场的老兵风趣、幽默而豁达的一面。持续80多年的草鞋缘采访时,只见王定烈脚穿草鞋,胸前佩戴着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毛泽东像章。一问才知他"从小就穿草鞋,穿了80多年了。每年夏天爱穿草鞋,透气、舒服"。"草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6,(3)
正红军借据、红军树碑、红军册、半床棉被,还有红军池、红军楼……在汝城采访,我们不时被红军留下的一处处印记所感染,被一处处红色遗迹所牵动。遗址:记录17天战斗历程在卢阳镇联江村,当地老百姓竞相说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战事,一幅壮丽的战争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2.
李维娜 《党建文汇》2006,(11):24-24
“那天同去的我家吉薰有没有什么消息?”不久前,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光荣院,一位112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听说我们是“从上面来的”,就禁不住向我们打听她丈夫的下落。这位老人叫陈发姑,70多年前,她的丈夫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去了;70多年后,她还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正>三次走过草地的女红军1933年4月的一天,川北旺苍县白水乡来了红军。那天正逢白水赶集,年仅13岁的侯敏去集市换盐巴。刚走到场上,她便发现不远处,有几个剪着齐耳短发、打着绑腿的女红军,正对着人群大声地讲着什么。侯敏凑了过去一看,原来她们正在动员人们参军。"乡亲们,红军是咱们穷人自己的队伍,是带领穷人翻身做主的革命军队。"穷苦出身的侯敏被红军的话打动了,她鼓起勇气问:"女子也能当兵吗?"女红军说:"当然行啦!我们不是姐妹吗?"侯敏怯生生地问:"你们能不能收下我呀?"女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我去医院输液时,听到邻床两位老人的对话。 大爷问大妈:“你是建国前参加工作还是建国后参加工作的?” 大妈回答:“什么建国前建国后的,有什么区别?” “这不是要涨工资吗?要是建国后,差别就大了。”大爷说。  相似文献   

15.
正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天下午,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人来到湖南浏阳县葛水乡乡政府,和颜悦色地问:"乡长在吗?"正在打算盘的乡干部连头都没抬,随口答道:"在里面开会,有事在外面等着。"这个中年人坐在门槛上等了半个小时,仍不见乡长人影,他隐约听到里屋传来打牌的声音,便请乡干部再催催。哪成想,这位乡干部极不耐烦,火气更大  相似文献   

16.
“闺女,你一直这么伺候我,是图个啥呢?”柞村镇北马驿村81岁的孤寡老人刘淑兰动情地问同村的曹京雪。“大娘,这是咱娘俩这辈子的情分。我什么也不图,就图这份感情。”20多个春秋,8000多个日夜,曹京雪用真情演绎了一段超越血缘关系的母女情缘。  相似文献   

17.
<正>农六师奇台农场一0八社区城管办职工刘月英18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并把一双儿女送进了大学的校门,一家4口享受着天伦之乐。用她丈夫的话说:"我们家全靠我的妻子,不然这个家就难以维持,更谈不上让两个孩子上大学了。"15年前的一个下午,当时正在  相似文献   

18.
“妈,现在开始凝冻了,天气冷得很,给你加床新被子。”2020年12月16日,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气温连续下降,大屯村副支书张仕慧考虑到79岁的婆婆徐学伟不太习惯用电热毯,就买了一床厚厚的新被子,给她加在床上。"这样的被子我也给娘家的父亲买了一床,晚点不忙就送过去。"张仕慧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除了身体硬朗的父母,还有一对从重点大学毕业的儿女。  相似文献   

19.
炎热的夏季,社区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位乘凉的大爷大娘在树下聊着天。就在这闷热的下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的几位女检察官悄悄地走进了位于河北区的某小区。“这不是一分院的检察官吗?”一位眼尖的大娘发现了他们。“大爷大娘,我们这次来是想实地看一看噪音彻底消除了没有。”“消了,消了。多亏了你们,这回我们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大爷大娘拉着检察官的手,亲切地说。这是位于河北区一繁华路段的商住楼,自今年年初以来,  相似文献   

20.
正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留守在大别山区的红军部队进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时期。这一时期,在皖豫交界的金刚台上活跃着一支妇女红军队伍,人们称之为"金刚台妇女排"。由于工作的关系,近几年,笔者收集了一些有关"金刚台妇女排"的资料,也发表了一些相关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深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关注"妇女排"这个英雄的群体以及女英雄们。前不久,妇女排女战士、红军女医官范明的外孙张帆,向我提供了一份有关其外祖母范明、外祖父胡继亭(或作胡继庭)的材料。由此,让我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