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中国实际不断结合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使中国共产党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新境界。尤其是习近平关于"人"的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固的理论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经历了由曲折探索、巩固成熟到创新发展的阶段,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它蕴含着十分宝贵的经验,即首要前提是实现人的解放、总体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是坚守人民立场、重要保证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理论渊源是西方的人学思想,虽然西方的人学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但是,由于脱离了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他们的人学思想陷入空想。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了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确立了实现人的自由的最高价值目标。为我们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理论渊源是西方的人学思想,虽然西方的人学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但是,由于脱离了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他们的人学思想陷入空想。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了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确立了实现人的自由的最高价值目标。为我们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的思想渊源是西方的人学思想,虽然西方的人学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但是由于脱离了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他们的人学思想陷入空想。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确立了实现人的自由的最高价值目标。为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晖  何建华 《世纪桥》2013,(1):51-52
人的需要观是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争取国家独立富强、人民自由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需要论,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的需要观。毛泽东人的需要观的形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研究毛泽东人的需要观的理论渊源,探究毛泽东人的需要观的特点,对我们深入了解毛泽东人学思想,了解毛泽东的人民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何斌 《世纪桥》2020,(4):81-87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经历了曲折探索、巩固成熟和创新发展的阶段。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中国实际不断结合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使中国共产党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新境界,尤其是习近平关于“人”的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固的理论基石。它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它蕴含着十分宝贵的经验,即首要前提是实现人的解放,基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是坚守人民立场,重要保证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7.
实现国家治理和政党治理的统一,是政党政治时代的一大核心命题。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把党的治理嵌入国家治理之中,把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嵌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从而实现"治党"与"以党治国"的统一,实现政党政治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政党建设的自觉,彰显了先进政党对人类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作用。自我革命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深化了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理论和政党治理思想,不仅为无产阶级政党治理国家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世界人类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哲学界"人学"研究异常火热,透视希腊哲学视野中的"人",挖掘和寻找西方哲学史中早期哲学家对于"人"的定义、属性和特点的相关观点及其思想渊源,是"人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为已成为显学的"人学"研究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背景性研究材料。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要求,以"人的发现—人的幸福—人的消解"为思想脉络,梳理和总结希腊哲学时期众多哲学家关于"人"的观点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重要的现实地位和丰富的实现形式,有效地承接了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需要,这对于培育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需要的文化土壤,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合法渠道和夯实社会稳定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必须坚持协商民主顶层设计与基层改革并举,不断巩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调发展的制度优势,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理念和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人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中的"出场",为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新的逻辑图式。在马克思主义遭遇"西方话语霸权"的当代性和中国陷入"发展话语缺失"的在场性双重危机时,中国共产党站在"谁之发展、发展谁为"的主体确认和"何为发展、发展为何"的价值追问双重维度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五大发展新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话语,具有深刻而丰富的人学意蕴。推进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转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这需要从人的主体性解放、供给侧改革、治理现代化、文化自信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执政党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发展新理念实践转化的人学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需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需要坚持人民性这一价值性思维,人民性思维是在历史动态发展及现实需要中逐步形成的理念。国家提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将“人民性”蕴含于国家建设中,从现实问题出发,围绕人民这个核心词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并实现有效应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耦合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以建立一种理想的、符合人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社会形态为理论旨归。人的问题是其探索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和"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传统"抽象的人"等思想的批判中,主要循着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发展维度、价值维度这四个逻辑进路,推动了对人学研究趋向于现实,建立了人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基础,彻底改变了旧人学传统,最终在"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中形成了"现实的人"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孔孟儒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孔子是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人学思想的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格修养和人的理想的思想家。而自认为"私淑孔子"的孟子,则极大地丰富了孔子的"仁"(即人)学,将孔子的人学思想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潜心构建了儒家人学思想体系。孔子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之中。巨大的社会变革,促使思想家们深刻思考人类自身的问题。当时所存在的"礼崩乐坏"、"民散久矣"、"天下无道"的严峻事实,使"从周好礼"的孔子感到极大的困惑。他没有认识到这些现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而把"周礼"失去约束力的问题归之于人,因而他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还是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子系统,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既对立又统一(同一)的辩证关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同一性关系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命线",通过定向导航、凝心聚力、解忧纾困而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稳健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从总体性而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统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共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情境中,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生意蕴。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须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并着力于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协同发展、强化问题导向,通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机制,有机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3,(1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的人学理论作为其基础理论。马克思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从哲学层面对人做的深刻思考,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线索,以人的需要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人学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实践的人学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这一进程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到多个研究维度。从政治学维度去研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从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政治制度和政治变迁层面进行阐释,以此推进我国"第五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唯实》2014,(11)
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丰富了国家现代化的内涵,是对改革目标的拓展和延伸。《人民论坛》长期致力于国家治理问题研究,集结胡鞍钢、郑永年、王长江等数十位权威专家最新理论思考,深入解读"国家治理"难题,并联合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因子。"仁治"、"德治"、"礼治"是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非战"的思想,以及庄子"人道"与"天道"相统一的思想,均是道家治国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爱"、"非攻"、"尚贤"则是墨家学派治国思想的精华。先哲们的这些治国思想虽时代久远,却历久弥新,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探索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对今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20.
人学,即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马克思人学的基本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的、相对稳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人学内涵,理论依据是人的个体、共同体和社会状态这三种状态相互生成、相互建构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倡导"立足于国家共同体、社会、个体之人三个基点指出了人之成长、成熟与成功的价值追求,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价值航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类永续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