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从那时起,白求恩这个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白求恩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永恒丰碑,跨越时代,历久弥坚。毛泽东同志写作《纪念白求恩》的由来《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一位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而作的。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早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的著名文章《纪念白求恩》,使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提及为白求恩拍照、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加拿大  相似文献   

3.
60载尘烟飘过。然而,一个伟大的名字——诺尔曼&#183;白求恩,依然在中华大地上世代传诵。60年前,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鼓舞着几代中国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留下了不朽的白求恩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今年11月12日是诺尔曼.白求恩逝世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重温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同时,把时光回溯到那壮怀激烈的抗日年代,再次感悟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14,(12):34-34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纪念加大共产党党员,著名医生,国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白求恩1937年受加拿大产党的派遣,率加美医疗队到中国,帮助抗战。1938年3到达延安,不久前往晋察冀区工作,他热忱的态度、高度责任心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到八路军士兵的称赞。193911月12日,他因病毒感染不牺牲。  相似文献   

6.
白求恩,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在参加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光荣献身。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使他为中国几代人所熟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医学博士还写过文艺作品,甚至到中国后还抽空写过有关中国的小说。 1940年5月,香港《大路》杂志复刊号上,刊出一篇诺尔曼·白求恩的短篇小说《中国肥田里的秽草》。这篇小说,开始发表在美国《进步周刊》上,是该刊第一次发表关于中国抗战的文艺作品。《大路》发表的小说,是由庄栋翻译的。  相似文献   

7.
正1939年12月,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白求恩的故事,早已在中国家喻户晓,而当年与白求恩同行的一位名叫琼·尤恩的护士的经历,却鲜为人知。琼·尤恩曾3次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8.
1979年是加拿大人诺尔曼·白求恩大夫(1890—1939)逝世40周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在那年特地出版了《纪念白求恩》大型纪念刊。这本书内容很丰富,收集选印了白求恩本人的一部分写作,和有关的图片,读了使人倍加钦佩白求恩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热诚和他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本纪念册内载有一张贺龙和白求恩、布朗的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读到《毛泽东选集》里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既为加拿大来的诺尔曼·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所感动,也有过一个弄不清楚的疑问:一个外国医生是怎么经过延安跑到中国抗日的敌后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去的呢?因为这仅仅是一个历史细节,几十年都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资料,也没有提出来向史学界请教,一直摆在心里,但也没有忘记。2004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借到加拿大探亲的机会,去白求恩的故乡--格雷文赫斯特参观访问白求恩故  相似文献   

10.
范雅康 《湘潮》2023,(4):22-23
<正>1939年11月,在晋察冀军民反“扫荡”作战中,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不幸受伤感染败血症,后医治无效身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为缅怀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虽与白求恩仅有一面之缘,却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名篇——《纪念白求恩》(原标题为《学习白求恩》,1952年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时,改名为《纪念白求恩》)。在这篇千字的文章中,毛泽东4处提到“学习”白求恩同志,10次使用“精神”一词,并鼓励大家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在白求恩纪念馆内,有一幅经典的油画,画面是毛泽东亲切会见白求恩时的情景:在延安一间陈设简陋的房间里,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张桌子两边面对面坐着,交谈甚欢.画面尽管传神,可惜这是画作,不是照片.前几年,突然出现的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在延安时的合影,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月12日是诺尔曼·白求恩逝世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重温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同时,把时光回溯到那壮怀激烈的抗日年代,再次感悟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熟读了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2009年白求恩又被中国网民评为100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是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为追悼白求恩逝世所写的纪念文章。文章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国际主义战士,同时倡导了至今仍被我们作为一种风范和准则的“白求恩精神”。悠悠岁月,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毛泽东与白求恩当年会面的情景成为不同寻常的故事。 1938年3月,白求恩经过长途跋涉,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封锁,终于来到日夜向往的延安。 延安,当时对于白求恩,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自从1935年10月,毛主席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陕北,延安便和共产党毛主席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希望的象征。 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踏进延安这样一个崭新的天地,白求恩的心情十分激动。刚刚安顿住下,他便迫不及待地向军区卫生部领导提出了想见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关怀和支持。加拿大优秀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同志就是支援我国抗战的一个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来到中国工作80周年。1938年初,白求恩不远万里,冲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4月,他前往晋察冀边区,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医疗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11月,白求恩同志以身殉职。12月21日,毛泽东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曾激励了几代人。而在此之前,第一个将白求恩的事迹向海外传播的是新加坡华侨记者黄薇。  相似文献   

17.
在“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员干部正按照市委的要求,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三篇经典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正读过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一文的人都应该记得,有一位曾活跃在晋察冀根据地抗战的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党员、外科专家白求恩,他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外国人。然而,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也有一位支援中国抗战的外国医生,被陈毅元帅尊称为"活着的白求恩"的奥地利友人——他就是从希特勒故乡维也纳杀出的反法西斯英雄,转战华中、山东、东北9年,担任三大战略区医学顾问,是外国医科专家在解放军中唯一一名将  相似文献   

19.
6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对人民、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医术精益求精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并号召解放区人民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在白求恩大夫生活、战斗并殉职的革命老区唐县,这种精神一直激励、鞭策着唐县每一位有志之士,他们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向着成功勇往直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共产党员,“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在救治伤员中手指受伤,感染败血症,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以身殉职”.白求恩弥留之际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写下一份感人至深的遗嘱,聂荣臻读到第一句:“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有泪不轻弹的他禁不住潸然泪下.遗嘱大部分文字是以平静的语气交代后事,白求恩提到了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写信通报情况,提到了离婚妻子的生活问题,提到了把遗物赠与同志、友人作纪念.遗嘱提及10名外国人和13名中国人,其中贺龙、聂荣臻、吕正操等叱咤风云的将领无须赘言,本文仅就与白求恩工作、生活关系密切者做一追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