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正在走向新的发展十字路口。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成为两国巩固共同利益、最大限度维护地区秩序、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抓手。在欧亚内陆广袤的经济空间中,"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并行不悖,相互融通,推动两国战略一致性的形成与互联互通的深化推进。尽管当前两国在"带盟"对接上仍有部分问题有待解决,但双方都秉持积极开放心态推进对接合作。"带盟"对接能够给欧亚地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此外,展现两国高水平合作的"带盟"对接,也将成为建设亚欧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示范,必能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促进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在"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实、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正在走向深化。在"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16+1智库网络")的组织协调下,中欧学界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等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基于这些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16+1智库网络"秘书处与《欧洲研究》编辑部联合组织了本次  相似文献   

3.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发展战略应作为指引其未来走向的规划,这一规划对于增强其制度引领能力、推进安全与经济合作、参与全球治理具有关键作用。SWOT模型为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适宜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可以采取劣势—机会战略,即借助有利的外部环境,弥补自身的劣势,实现组织更为良性的发展。随着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实现了由传统的陆地型区域组织向海陆兼备型区域组织的转变,这为该地区国家的发展战略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创造了条件。具体而言,中国应借助中俄印三国互动机制,深化能源、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缓解因扩员对上海合作组织造成的冲击;同时,以"一带一盟"战略对接为切入点,将合作成果惠及中亚及周边地区,并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接与合作的中枢。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容克投资计划是新时期中欧构建合作共赢伙伴关系的新形式。中欧战略对接首先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与国际产能合作。目前双方已搭起了初步的合作框架,但对接进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欧盟对"一带一路"的战略认知、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FSI)管理结构问题,以及欧盟相关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与市场风险等。对此,中欧需保持和加强政策对话,通过多元化方式落实和推动多层战略对接,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以此降低投资风险和保证对接合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中俄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的进程、内容和发展动力等问题,重点分析了中美俄三方对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态度,特别是美方和俄方的官方与学界的不同观点.作者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中的问题及原因:交易量下降,围绕价格、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的分歧等,但认为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潜力和前景依然看好,同时对中国国家利益关系重大,作者为此提出了深化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以来 ,大西洋同盟遭遇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 ,美欧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几乎宣告“西方的终结”以及“大西洋同盟的崩溃”。与冷战时期相比 ,今天大西洋两岸矛盾的根源在于 :一是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二是共同威胁消失 ,两者共同导致相互依赖关系下降。因此 ,大西洋同盟如果不能恢复一种保持稳定的权力分配格局 ,不能寻求一种共同、致命的威胁 ,从而继续维持相互依赖关系 ,那么其走向衰落并解体的命运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界对"一带一路"的属性认知与学术定位比较分散这一现象,文章从制度视角考察了古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历史变迁.作为物质形态的丝绸之路承载着东西方商贸流通、文明对话的重要功能,在长期的演化进程中,逐渐内化为一种制度,协调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而"一带一路"倡议所体现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是在现代话语体系下对丝路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其多元性、复合性、开放性、关系性及互补性表现出对现有国际制度创新的典型特征,是一种能兼容贸易、金融、货币、发展等治理领域的多边制度.这一创新性设计,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合作绩效的制度功能.随着"一带一路"的走深走实,客观上需要"一带一路"合作进一步制度化,形成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机制.制度分析有助于对"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加以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取得了很大进展。从历史和现实看,东北亚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地区,亦即"一带一路"区域的重要构成。但是,由于东北亚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对立的国际局势,使得东北亚经济合作难以发展。近来,以中日关系回暖和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为标志的东北亚国际局势的好转,为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果上述趋势得以继续,那么,东北亚国际合作将会实现快速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将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构成,有力地促进倡议构想的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此后,该倡议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互联互通平台,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中国部分边境省份以及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将面临的发展挑战,另一方面是为了缩小中国与邻近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发展方面的差距。中国的务实方式和拟提供的资金是"一带一路"倡议初期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近年来,由于对"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产生的不对称影响的看法存在分歧,中国的合作伙伴的反响也各不相同(主要是积极的)。本文通过梳理德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反响,发现对该倡议存在强有力的经济考量和支持,但关于以下一些问题的政治疑虑却在逐渐增加,如关于平等市场准入的规制冲突、中国在欧盟的投资及其对欧盟内部决策程序的(潜在)政治影响。文章从自由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认为尽管一些结构性冲突不可避免,但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存在进一步推动合作共赢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古已有之,源远流长。这条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在2013年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沿着这条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中韩两国互利合作,硕果累累,于2015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在此利好基础上,中韩两国应当继续携手合作,奋发作为,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韩国的"欧亚倡议"充分有效对接,让中韩之间的这条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两国世代友好、共生共赢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中国与各合作方的共同努力下,务实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与习近平主席后来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给出的解释却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的存在说明对这一关系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一致,尚需进一步探讨。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未来世界的展望,是中国的国际社会理念。它超越了国际政治学领域的国际社会概念,因为在这种国际社会状态下,各方承认他们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存在深度的相互依赖关系(或某种形式的共同命运),并因此愿意通过协商、合作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处理各国/各文明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化解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以创造和维护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中国以激励性机制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国际社会理念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研究》2021,(4):148-175
冷战结束以来,中俄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越来越紧密。中俄太空合作是两国政治关系发展的表征。就太空技术而言,以2014年乌克兰危机为分界线,中俄太空合作的内容与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合作由浅入深。在太空外交方面,两国相互配合,为预防太空军备竞赛与太空武器化开展密切合作。中俄太空合作是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具体表现,也是针对美国太空武器化政策的回应。同时,两国太空合作也势必塑造太空地缘政治,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俄太空技术合作,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中俄太空合作是应对太空地缘政治挑战的必然结果,对于维护太空多极化与总体稳定的中美俄太空三角关系、维护太空的"全球公地"地位与属性,制定未来公平公正的太空治理规则,从而确保太空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俄太空合作,尤其是建立联合月球科研站,是贯彻"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尝试,也是中国为变革太空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中俄太空合作的扩大与深化,将进一步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是其安全保障问题。虽然安全合作并非"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但"一带一路"能否顺利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安全环境密切相关。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海洋安全环境的关键性区域,"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中有两条涉及东南亚国家。一方面,海洋是中国与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各方都需要和平稳定的海洋安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双方存在合作的必要性和基础。在海洋领土争端等传统安全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在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合作议题及方式,以海洋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增量来培植各方的政治与安全互信,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塑造良好的政治与安全环境。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合作平台,以构筑和保障海洋互联互通网络安全为合作目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可以从保障海洋航道安全、打击海洋跨国犯罪、实施海上人道主义救援和海洋自然灾害救助、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等领域做起,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海洋安全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14.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已经由最初的构想阶段进入了实施阶段,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在多领域同中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相关区域国家经济发展,能够给合作各方带来利益,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之中。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了消极和怀疑的态度。近两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以及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是中法学术界都十分关注的议题,但由于双方在信息获取、价值观念、历史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具体而言,中法学术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集中在"一带一路"是地缘政治战略还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宽泛模糊的计划还是面向世界的合作框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国内利益国际化还是打造命运共同体、是为了成为全球发展治理的楷模还是实现民族复兴,"一带一路"将加剧中欧竞争还是促进中欧合作、"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设立的制度规范是替代性的还是补充性的六个问题上。缩小中法学术界的认知差异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观点之争,反映了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之间的重要分歧。从这一视角来考察中俄科技合作的实践并探讨其特殊性,有助于分析中俄科技合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偏好,从而总结出对收益偏好产生影响的重要要素。通过对关键的敏感系数K值的计算和讨论、推演,有助于中俄科技合作实现高水平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正>古老的丝绸之路随着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而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终点的欧洲.在这个宏伟的计划中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对欧盟的意义,并以"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即容克投资计划)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和欧盟的合作前景,并就促进两者对接提出政策建议。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欧盟的意义以及潜在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日本安倍政府表现出极为抵触、防范的情绪,其根源在于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扭曲、错误的认知观使然。受其影响,安倍政府采取了多个层面的防范性政策,如,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DA覆盖、构建"价值观同盟体系"、挑起海洋问题争端、追加注资ADB以抗衡AIIB、提出"印太战略"新概念等。尽管如此,"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最终促成安倍政府转变了其错误的认知观,并在具体政策上从"消极抵触"转变为"积极接触",为未来中日围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战略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一周年之际,对于推进两国经贸合作关系来说,必须立足于新世纪的历史碑界来采取新举措。为此,必须注重主要方面达成共识:认定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目前要侧重解决制度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使之逐步达到现代化水平;实现申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双方在现阶段有必要共同采取城市经济行为,作为从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的一种过渡形式;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既要考虑战略衔接又要注重市场对接,才能在21世纪初叶形成双方全面合作态势,共同进军世界市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中俄关系史上存在五条路:丝绸之路、毛皮之路、茶叶之路、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东路、中苏生命交通线。这五条路如同河流,流淌在中俄两国之间,将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中俄(苏)两国串联在一起,不但关联着中俄两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而且关联着中俄两大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战略。基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尽管有些路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但整体而言,这五条路客观上分别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交流层面对中俄两国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为当下构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格局、顺利实践有利于全人类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