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俊 《红岩春秋》2020,(6):22-24
正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占领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5月,第二野战军先后接到中央"准备两个月后以主力或全军向西南进军,经营川黔"的命令及解放和建设云南、西康、西藏的任务,积极准备进军西南。  相似文献   

2.
1949年,解放战争的形势如排山倒海、雷霆万钧。渡江战役胜利后,8月19日,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下达了《川黔作战基本命令》。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之后,为了肃清退守到西南地区的国民党残余,第二野战军迅速挺进大西南。  相似文献   

3.
1949年金秋时节,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胜利进军,挺进大西北. 8月4日,第一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发布了解放兰州,进军青海、新疆的命令.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率领由一军、二军和附六十二军组成的近10万大军,发起兰州战役的左翼进攻.  相似文献   

4.
正1949年11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进军川黔作战,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幕。进军途中,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英勇战斗。同时,留下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耐人寻味。"泡兵司令"和"革命油纸伞"在长途行军中,解放军战士双脚打起一个个水泡,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行军打仗,大家都顾不得疼痛,只能到了晚上在宿  相似文献   

5.
1949年秋天,我军继横渡长江以后,接连解放了长沙、兰州、西宁等城市和广大地区。中央军委及时下达了“向华中南进军,围歼白崇禧集团”的作战命令。这个命令,使我们特别振奋,深深感到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不仅解放华中  相似文献   

6.
《天津支部生活》2011,(6):19-20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党中央、中央军委便不失时机地作出部队停止休整、立即进军关内的战略决策。遵照中央的命令,东北野战军刚刚组建的12个纵队及特种兵部队近百万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军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7.
《湘潮》1986,(1)
一九四九年金秋,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跃马长江,进入常德、慈利一带集结待命。不久,接受新的任务——挺进湘西,迅速歼灭大庸之敌。湘西,湘鄂川黔四省的边陲之地。境内高山连绵,地势险峻,有湘川、湘黔公路通四川、贵州,是我二野进军川黔、解放大西南的必经之地。蒋介石为了保住西南  相似文献   

8.
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撤离湘鄂边少数民族地区之后,昼夜兼程,马不停蹄,挥师向大西南挺进。不数月,已抵川黔边境。 1934年5月8日,红三军攻占川黔边境之彭水县城,歼敌一个营。尔后,部队在彭水稍事休整,又继续向西南进军。 西征途中,贺龙和关向应骑在战马上,并辔徐行。贺龙远眺连绵的群山,感慨万端,心潮起伏。他想到在湘鄂川黔边区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征战,也想起了许许多多出生入死为革命洒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友。这腥风血雨、战火硝烟何日才能结束?他希望黔东地区能成为八年烽火里程的最后一站。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1949年后,消灭国民党政府军主力的三大战役①已经结束,国民党政府军在战略上已处于支离破碎的境地。可是国民党当局仍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企图卷土重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于这一年的4月21日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遵照这个气吞山河的命令,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举行了全面大进军。  相似文献   

10.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雷霆万钧之势,迅速解放了江南大片土地。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  相似文献   

11.
从 1937年 7月日本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国民党不顾国难当头 ,悍然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对国民党制造的这两次国共摩擦 ,美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即从第一次的不干预政策到第二次的反对国民党打内战。为什么美国会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呢 ?这同它的对华政策及当时的世界局势密切相关。本文试分别析之。(一 )日本在 1937年 7月 ,开始了全面侵华 ,抗日救亡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呼声。国共两党终于停止内战 ,重新合作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它反共的政策 ,在 1939年 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 ,确立了“防…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协: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兴起必然要求对原有政治体系进行相应调整以释放其发展的空间。人民政协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特点使之成为实现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中介作用,通过人民政协的改革和完善,架起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一、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和共产国际策略的转变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党的主要因素。 1.共产国际的性质及其国际主义精神决定其必然帮助中国建党。 1919年3月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宣告共产国际的诞生。通过共产国际的纲领、宣言及其章程,可以看出共产国际的性质。共产国际“是无产阶级的统一的、集中的国际性政党。”①“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的共产党。共产国际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袖和组织者,是共产主义原则和目标的体现者,它为争取工人阶级的多数和贫苦农民的广大阶层,为确立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一、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1959年4月由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并开展起来的.从此,全国政协和地方委员会先后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或文史工作组,直至沿革到现在的文史资料委员会.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的内容,根据周恩来同志在1959年对60岁以上委员提出的把从清末"戊戌变法"到全国解放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的要求开始,其后根据五届全国政协以后委员中增加了一批老党员的特点,文史资料又增添了革命史资料的新内容,使文史资料工作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而在建国前夕 ,作为新中国的立国理论和政策导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却显得极为初步和不足。因此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 ,党和国家领导人 ,把全面系统地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特别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定位和基本属性问题 ,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并达成共识。但是事实上 ,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存在极为短暂 ,“过渡形态”也离开了原始设想的相对稳定的初衷。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肤浅的分析。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 ,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16.
切实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坚决防止权力腐败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进一步解决党的权力监督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完善权力监督领导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实现权力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余玮 《党史纵横》2009,(3):11-16
大洋彼岸频频向东方神州“暗送秋波”,与中国人共跳“一场错综复杂的小步舞”。经过一番磋商,基辛格终于明白了中美联合公报中方草案“求同立异”精神的奇妙之处。尼克松端起酒杯,不无得意地说:“我们访问中国的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相似文献   

18.
一、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代表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生命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 ,由于大工业的出现 ,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这为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19世纪 4 0年代 ,马克思主义诞生 ,其后 ,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诞生了。在 2 0世纪 2 0年代 ,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 2 8年的艰苦奋斗 ,在中国推翻了旧的剥削制度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为先进生产力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开始不久 ,毛泽…  相似文献   

19.
一、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部过程 历史证明,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克敌制胜的第一大法宝。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开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抓住不放,并且贯穿于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过程,未敢丝毫懈怠。 (一)在历史转折关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抓好自身建设的敏锐性和超前意识。 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历史的经验中学习。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甲申三百年祭》印发高级干部.告戒全党从李自成的失败中引以为戒。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代…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略一词被引用到经济领域,与“经济发展”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使用率极高的新名词——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情况,制定的本国或本地区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针。 经济发展战略,是带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东西。经济发展战略对头了,就能保证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顺畅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发生失误,就可能阻碍或破坏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