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罪犯数量大幅度下降,近几年开始有所缓慢回升,青少年罪犯占全国罪犯总体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然而,青少年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由此我们看到反映青少年犯罪情况的两个代表性指标一一犯罪数量和人口犯罪率。影响青少年犯罪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基数和青少年人口犯罪率,而后者更能够反映青少年个体及群体的越轨行为危险程度。我们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决策和实务工作中更应当密切关注青少年人口犯罪率,同时重视青少年群体人口基数的变化。此外,从罪犯数量和人口犯罪率两个指标来看,未成年人与青年两个亚群体差异较为明显,因此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不能笼而统之,需要日益精细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主体上多表现为无业人员、共同犯罪,且前科、累犯率明显增加,在犯罪类型上表现为侵财犯罪突出等;犯罪现象是研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前提,青少年犯罪的生成规律符合历史合力法则并受相关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现象在演化上契合质量互变规律与犯罪饱和定律。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都面临着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和犯罪率不断攀升的严峻局面.据美国司法部1996年3月7日发布的报告,1994年因凶杀、强奸、抢劫等暴力犯罪被捕的青少年超过15万人,创历史最高记录,青少年杀人犯的数量比10年前增加了2倍,因暴力犯罪而被捕的青少年人数增加了50%.英国近年来每年少年犯罪达700万起.1996年德国共有13万未成年人犯罪,比1995年增加了12.3%.1994年,俄罗斯有20多万少年因违法犯罪被判刑或劳教.日本在“二战”以后曾出现过三次大的少年犯罪高峰,且一次比一次迅猛.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从八十年代末形成的新的高峰延续至今.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当前青少年犯罪成员已占到全社会犯罪成员的70%-80%.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流动人口犯罪数量不断增加,且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逐年上升.针对此种现象,文章设计构建了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综合性信息平台.以平台为依托实现了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数据共享,挖掘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关联社会服务行业,提高青少年思想意识.为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对于犯罪规律的研究是犯罪学的重要课题,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具有相应的规律性。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因果律中存在着原因、条件与影响因素等不同的要素;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演进过程表现为互变律;某些类型的青少年犯罪与治理的关系表现为博弈律。明晰青少年犯罪规律,可以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是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该文根据广东省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探析青少年的特点与成因。指了青少年犯罪具有数量大、低龄化、团伙化、暴力性、突发性的特点。女性犯罪、性犯罪、电脑网络在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在校学生犯罪呈上升的趋势。由于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新的犯罪群体--“二世祖”。家庭的负面影响、精神污染和毒品的祸害是青少年犯罪的三大主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仍然非常严重:青少年犯罪的总体上升趋势或格局,在短期内仍难以改变,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还没有持续稳定的基础和保障;青少年犯罪性质、类型、危害的严重性趋势,是比数量更应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创新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应积极树立动态战略思维,不断研究新情况、新动向、新变化,将日常管理的统一协调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落到实处,并强化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清代17个性侵男性青少年案件进行分析发现,犯罪主体皆为男性,多来自社会底层,且熟人作案的情形较常见;犯罪方式均属鸡奸;幼童在犯罪对象中的占比最高。在司法实践中,受害人的年龄越小,对加害人的惩罚就越重;亲属、僧人和儒师等特殊身份的人实施犯罪,所受处罚比常人更加严厉;加害人是否享有司法特权、受害人的法律地位和贞节因素等也会对案件的审理产生影响。从犯罪的社会根源来看,性侵男性青少年案件的频发与男风的盛行有密切联系,而经济上的贫困则是导致犯罪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能为当前防治性侵男性青少年犯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后继力量,其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中国近年来的社会变革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数量的逐年递增就是问题之一。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出发,以及从教育资源、文化资源、身份资源的分层出发,阐述了社会变迁中的公民资源冲突、公民资源分层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层级轨迹、青少年犯罪的层级预防,列举了三起青少年杀人案件,从层级角度讨论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犯罪的趋势、犯罪的种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投身于恐怖主义活动一线的人员年龄在二十岁左右。青少年暴恐犯罪呈现以下新动态:极端激进分子、青少年黑客与暴恐犯罪人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恐怖分子中青年少数民族女性成员的数量呈递增趋势;网上暴力恐怖音视频已成为当前青少年走上暴恐犯罪道路的重要诱因。基于上述态势,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加强对青年少数民族女性"去民族极端化"的宣传教育和转化;依据《刑法修正案(九)》出台《反恐怖主义法》,将煽动恐怖主义行为纳入刑事法律惩治框架,以法律的威慑力防控青少年被暴恐音视频洗脑。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组织化程度的变化是青少年犯罪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社会解组理论虽然分析了社会失范现象的原因,但并没有完全解释失范问题出现的社会现实原因。社会组织化程度下降导致社会控制力减弱,青少年犯罪现象就会大量出现。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单位组织、社区组织都出现了瓦解、转换,社会组织化程度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青少年犯罪会迅速增长。通过增加社会组织的数量和提高稳定性,强化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青少年犯罪问题同样困扰着正处于转型阶段的海峡两岸社会。在祖国大陆,青少年犯罪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还是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但近二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社会转型的加速,青少年犯罪在数量上快速上升,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呈现出了现代化起步阶段的社会犯罪的特点。在台湾地区,随着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进一步演进和发展,虽然目前其现代化程度比大陆高,但还远未达到现代化的成熟阶段,转型社会的性质还十分明显,现代化初始阶段的诸多严峻的社会问题同样困扰着台湾社会,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文化是与社会主流青少年文化背道而驰的不健康的文化。青少年的犯罪文化心理主要有;重视为朋友两胁插刀的义气,性欲望的放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兴盛、崇尚暴力等,这些犯罪文化心理引发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4.
从矫治青少年不规范行为,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角度出发,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对1991年至1993年该院判处的25件32名少年犯案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18名重点对象进行了跟踪回访。现就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尤其是对形成当今青少年犯罪急剧上升的一些社会原因进行剖析,并就今后如何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以及法院如何在加强青少年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提出一些初步设想及对策思路。 一、基本状况 通过对1991年、1992年、1993年近三年来该院判处的32名少年犯调查分析:(一)从犯罪类型来看,犯盗窃罪25人,占78.1%;强奸罪3人,占9.4%;伤害罪2人,占6.3%;抢劫罪1人,占3.1%;放火罪1人,占3.1%。(二)从犯罪对象来看,待业在家13人,占40.6%;在校学生9人,占28.1%;在职职工4人,占12.5%;外地民工3人,占9.4%;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被害这对现象是当前犯罪学和社会学关注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生活背景中,在网络犯罪场的作用下,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被害的互动性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网络犯罪场的基本特征,分析网络犯罪场的作用下的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被害各自发生的机制及其内在关联性,并为预防和控制由网络诱发的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被害提出可行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命历程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命历程角度并结合我国青少年犯罪状况的犯罪数据统计以及相当数量的典型个案资料分析,去探索和剖析生命历程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7.
<正>《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509;国内统一刊号:CN31—1193/D),是我国公开发行的,以研究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和青少年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一贯注重反映世界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深化和繁荣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是青少年犯罪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形式,也是传统有组织犯罪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它对青少年一代和整个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与传统有组织犯罪相比,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有着显著的新特点。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刚刚开始在互联网上出现,对其进行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509;国内统一刊号:CN31—1193/D),是我国公开发行的,以研究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和青少年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一贯注重反映世界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深化和繁荣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20.
<正>《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509;国内统一刊号:CN31—1193/D),是我国公开发行的,以研究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和青少年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一贯注重反映世界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深化和繁荣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