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人的需求(需求侧)和社会发展(供给侧)之间矛盾的历史变迁。需要结构维度,从物质文化需要上升为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价值维度,从追求物质精神价值上升为追求审美价值;需要发展维度,从追求人的基本发展上升为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从供给结构维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从供给价值维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科学发展的价值需要;从供给发展维度上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支撑。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解决需求侧和供给侧矛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维度。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心理健康的重要论述有其内在生成逻辑:以全球严峻的心理健康形势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时代背景;以马克思主义人本心理观与中国共产党人心理健康理念为理论渊源;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发展、主体成长、教育培训增强、管理监督完善为实践基础;以中国传统"和"文化思想与"治未病"思想为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生态产品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维度,深刻思考绿色发展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哲学逻辑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绿色发展是美好生活的现实基础,它摒弃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弊端,具有辩证统一性和内在超越性,并通过绿色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执政方式为美好生活奠定经济、文化和政治基础。美好生活是绿色发展的根本价值旨归,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与绿色发展具有哲学的内在一致性,创造性劳动是联结二者的实践中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成和发展是基于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发展过程,是“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美好生活需要”的主体。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进一步探究了人的需要是如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同时指出,资本以利润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发展与“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新时代中国既要坚持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需要全面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内涵,人民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性需要,除此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并在此基础上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方面的关系寻求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6.
美好生活是解读中国的当下与未来的关键词。理解何为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何以实现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马克思的美好生活思想是理解当代中国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私有制度、异化劳动、资本统治是制约美好生活的三重桎梏。要真正实现美好生活,必须以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为起点,以构建自由人联合体为手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解读马克思的美好生活思想,有助于指导当下中国的美好生活实践与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2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幸福观历经"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共同富裕""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发展,在人民的经济生活、民主政治、精神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取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方向指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政治保障,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将人民幸福引向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需要。美好生活需要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是一种发展性、多样性、共享性的需要。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内生动力和评价依据。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之基,中华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阐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的依据。理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矛盾转化的变化规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本经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实践上着重分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的具体表现,说明社会发展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也就决定了党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使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产业体系为支撑,以构建经济体系为动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蕾 《奋斗》2023,(3):31-3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黑龙江省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将文旅融合置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布局,从观念融、产业融、要素融三个维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观念融:高站位推进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融合发展一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文旅融合是文旅发展的时代主题,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7,(10)
<正>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价值目的和最终归宿,是一种“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生存状态,实现了对人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和精神要素的全面占有与有机统一。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包括生产需要、人本需要与生态需要。新时代我们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平衡与充分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增强人民的主体性;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向人的全面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未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共创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境界。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全体人民创造美好、美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习近平  相似文献   

15.
袁雷 《实事求是》2016,(1):50-53
从前提上看,社会建设理想的科学设定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形态演进的人的维度、共产主义的预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从原则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坚持现实选择与未来指向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从主体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科学认识到真正的"人的历史"靠人自身来完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劳动人民自我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还要坚持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逻辑主线。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蕴含着系统的空间逻辑、学理支撑和实践智慧,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全球治理新格局的系统思考。从空间逻辑维度看,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为从提出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中所蕴含的清晰的空间逻辑发展脉络;从学理支撑维度看,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唯物史观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同时,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从关注国内人民需要到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最终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归旨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在十九大报告中,“美好生活”出现了14次,足见其重要性、现实性与紧迫性,这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体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是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坚实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的获得感;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以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民的幸福感;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治理效能的提升筑牢人民的安全感。探讨基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实现路径,有助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转化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结合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在追求伟大复兴进程中迎来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通过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了新时代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有能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倡导以各国人民为主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和尊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