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清时期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个性解放启蒙思潮的推动,女性创作群体的创作趋向自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女性对文学创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且因地域相近或是有亲缘关系等原因,不少女性已开始聚会或者结社,进行创作交流;二是女性开始自觉为自己和其他女性的作品结集和刻印.但由于时代和自身的限制,这些女性的创作并没有达到完全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女性的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的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是女性解放的两个重要维度.女性的政治解放不仅蕴涵女性摆脱传统束缚、获得政治权利、享有人身自由,而且蕴涵女性身体与民族主义政治话语相剥离、解决民族主义性别逻辑悖论、回归原始母性文化和女性自然属性;女性的社会解放则强调女性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特征,凸显女性的自然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角色的差异及二者之间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3.
戊戌维新时期,男性精英首倡妇女解放问题,他们呼吁男女平等,构想新的女性形象,鼓吹戒缠足、兴女学。受启蒙思潮的影响,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她们批判传统性别观念,主张独立,要求参与社会。由于性别立场不同,两性既有合作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现实中,由于人们的思想中存在着对女性解放的种种误解,阻碍女性解放运动的不断前进.清晰、正确地理解女性解放的内涵,是当前重要的任务.本文试就此问题加以浅析,以期得到共识.解放,泛指解除束缚,得到自由与发展.女性解放,从表面上看,就可以理解为女性解除束缚自己的一切,得到自由与发展.从实质上看,它是有特定含义的,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女性美的标准往往是以男性为主导的,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改造加工是以男性的标准来展开的,女性处于被改造、被观看的位置,美女标准的特征实际上成为女性解放道路上的羁绊.女性美的实现依赖于女性自身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应跳出男权审美文化的陷阱,实现真正的女性自主与解放.  相似文献   

6.
从女性妆饰的变迁看民国初年的女性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伴随着欧风美雨的冲刷和民族解放浪潮的涌动,我国社会进入了新旧交替文明嬗变的重要历史时期,传统的等级贵贱、性别尊卑的陈规陋俗开始遭到扬弃和荡涤,相延数千年的女性妆饰也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女性妆饰的变迁,为我们留下了解读过渡时代女性心理解放历程的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女性是政治的绝缘体。在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如何动员占总人口半数左右的农村妇女参与革命是个难点。本文运用政治动员的视角来梳理共产党动员农村妇女参加革命的社会背景与方法路径:将女性解放与政治解放相结合,一方面使前者依附于后者,另一方面,女性解放并非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二者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使农村妇女的革命动员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女性的自我意识也同时被发现.爱情婚姻的自由尤其成为广大知识女性向历史新时期首先要求的“人”的权利和自身解放最基本的方面.爱情被赋以反抗封建专制、实现个性解放的神圣使命,成为一种崇高理想而被普遍追求.这种爱情追求张扬着的理性化旗帜上,因书写的是追寻人生意义的理性化内涵而格外执著、勇敢,但这种强烈的理性化内涵造成对非理性因素的忽视和与凝重社会现实的脱节,又使得这种追求格外痛苦,格外孤独.  相似文献   

9.
陈玉 《工会论坛》2009,15(1):149-150
女性在传统生活中处于社会底层和被压迫的地位,传统的价值观念束缚着女性的思想及着装习惯。透过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变迁,我们所看到的是女性开始走向解放与个性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女性地位已经较之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改变通过古今文学作品对比表现得十分明显.百余年来女性解放运动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学作品中的记述为女性解放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映射了当时社会中女性意识变化.文中主要以大文学家张爱玲的作品为例,结合当时国内外社会环境详细分析文学作品中女性解放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致力于妇女权益的保障,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样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保障妇女劳动权益方面。美国、日本和欧盟在妇女劳动权益保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我国妇女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的完善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由于社会的变迁、妇女参与意识的增强以及道院的推动,女道德社在山东省普遍设立.它们通过阐述道慈关系来激发妇女内心的善念并吸引妇女求修,救济对象以不幸的妇女儿童为主,但其活动仅限于修身和行善等方面,在妇女解放问题上显得比较迟钝.  相似文献   

13.
蔡畅作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领导先驱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仅如此,其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所形成的蔡畅妇女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也对我们现阶段加强和改善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妇女解放的有机部分和要素,女性的生活方式是衡量妇女解放具体程度的天然尺度.在当代,一种建立在女性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动性长足提升基础之上的后现代生活方式正在一些高端女性群体中悄然流行.这种极富理想主义色彩、个性特征浓郁的女性后现代生活方式以一种浑然天成的方式把握住了安东尼·吉登斯所提出的"生活政治"的真谛,从而可能会为妇女解放事业走出"现代"困境开辟一条以"生活政治"为行动策略的"后现代"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女性解放问题的探讨上,鲁迅作品主张女性要先取得经济权,张爱玲作品认为女性对经济也极端依赖。鲁迅认为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是女性解放的有力保障;张爱玲认为女性地位低下的最大魔障是女性深层意识中对男性不自觉的依附心理。两者都认为男女平等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是研究两性不平等的本质、关注女性生存与发展,并为广大女性争夺合法权利、利益和地位的一系列理论和议题,其成熟和完善离不开其他社会学理论的启发和影响,布迪厄的学术理论涉及宗教、艺术、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其对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教育不平等、文化正当性等问题都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布迪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女性主义探索妇女在社会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的原因和对性别不平等制度进行挑战提供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妇联组织作为推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直面妇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工作策略,全力而有效地推进妇女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女性学研究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代妇女问题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精神、深刻的人文关怀倾向、兼容并包的学术胸襟、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格物致用的学术传统等学科特征。女性学研究对妇女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帮助人们理解“妇女解放”的真正含义,并有助于廓清我们对女权运动的认识。女性学研究代表了新世纪妇女问题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为女性主义的探索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在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维新派首次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倡导女性解放,发展女性教育.在此影响下,中国近代第一批女报人脱颖而出,虽然其数量不多,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对女性运动的推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