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陈春雷 《人民论坛》2013,(2):200-201
"普世价值"观作为一种西方政治社会思潮,在我国已引起学界、思想界及相关政策机构的广泛关注、热烈讨论甚至争论。有必要在认真解读和深刻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进行细致比较、梳理及厘清,在内涵、阶级性、宣扬价值的异同上对其进行认识和区分。  相似文献   

2.
"普世价值"是较早流入我国并影响较大的西方政治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剖析"普世价值"思潮的本质,从其概念本身、逻辑起点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看都具有虚伪性。"普世价值"对我国的渗透具有国际国内二方面的动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给"普世价值"的泛滥提供了滋长的温床;西方国家借助其发展优势、话语霸权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强行向他国输入其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尧德武 《前沿》2008,(11):39-41
在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的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其在权威评价基础之上形成的主导地位,成为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也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导向,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和引领能力。正确处理好一元性的核心价值与多元性的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既保持核心价值的主导地位,又辩证地对社会思潮作批判性的吸收,能体现出二者之科学的内涵式互促关系。在引领社会思潮过程中,积极反思社会思潮的外展特性,能使引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从而提高其引领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继强 《前沿》2014,(3):4-6
目前网络因其开放、便捷、隐匿等特性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的新领域。在改革的黄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并存时,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获得新的传播机遇,同时又遭遇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之利,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健康发展,应坚持网络内容建设的主旋律和舆论导向的正向性,同时对不同的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又应有力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普世价值"在我国思想理论界引起激烈争论.肯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有"普世价值",就是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博爱等.否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没有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国家的"普世价值",承认"普世价值"的目的是为了在我国推行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普世价值"争论其实是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是中国举什么旗的方向之争,是中国走什么路的道路之争,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交锋.  相似文献   

6.
刘士文 《前沿》2011,(21):30-36
"普世价值"的争论既是政治异见的交锋,也是社会思潮冲突的缩影,还深刻体现出哲学派别的分歧。"普世价值"缘起西方,但西方普通人、政治人、宗教人士对此概念沿着客观性、实践性、主观性路线有不同解读并在变化。中国对该词的理解已经不同于西方,有了"中国特色":或指西方模式;或指自由民主人权;或指人类共同的利益。不同人群间难于对话。"普世价值"争论已经复杂化,应该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7.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以民众为中心主体,以作为价值主体的民众的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为重要线索,以引领社会思潮的良好"场域"建设为重点任务,紧扣认知、认同和践行三个关键环节,为民众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消除社会思潮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空间系统,从而引导民众通过自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完成引领,最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认同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普世价值热度:★★★★★观点与主张:"普世价值"论从抽象的人性出发,主张民主、自由、平等是对所有人都普遍适用的价值,否认人的现实阶级性、社会性及历史性。理解这一思潮值得警惕的是,少数国家希望垄断话语权,将他们的价值观强行推销为"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意识形态之争已经演变为价值观之争。面对以普世价值为主导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国当下出现了因价值观失衡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淡薄、部分国民信仰迷失、社会道德滑坡和信任危机等,亟待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思想解读"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其内在理路和理论向度:即一方面以《大学》思想阐述其复兴传统、包容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创新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内在理路;另一方面,以"中国梦"的内涵印证对其进行深入建构的理论向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残疾人》2012,(1):65-65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文章写到这里,适逢有关"普世价值"问题的论战犹酣之际。这场论争令人感兴趣之处,主要基于如下实际情况:在承认不承认普世价值这个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文章中,有的却对普世价值本身有着基本相同的认识;同样,在持相同观点的文章中,有的又存在着对普世价值种种不同的表述。  相似文献   

12.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32-33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十八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对"普世价值"的批判,在不同时期角度有所不同,但主要成果在于明确了所谓"普世价值"其实就是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它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本身也是虚伪的。在当今国际事务中,打着"人权""民主"等"普世价值"的幌子对中国内政进行粗暴干涉,已成为美国企图分化和西化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种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普世价值作为斗争的双方,既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融通性。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高抵制普世价值中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包容多样、借鉴吸收普世价值的合理成分,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网络日益成为社会思潮传播新路径和新载体的情况下,开展社会思潮网络空间传播及其对我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影响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学界对此虽有所涉及,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对"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理论的梳理、"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在关系的把握、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现状及原因分析、社会思潮网络传播背景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战略策略构建等方面系统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思潮是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它在潜移默化之中对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理性透视社会思潮得以形成流传的原因和条件,辩证分析社会思潮存在发展的形态和走势,从而在正确解读社会思潮的基础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社会思潮,这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和保障,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良序运行、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普世价值论主张存在超阶级、超国家的,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认同的价值观念。面对"普世价值"已经成为西方的一种强势话语霸权现状,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逐步破除西方"普世价值"话语的垄断,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刘斌 《前沿》2014,(13):72-73
近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顶层讨论逐步式微,这一方面由于普世价值核心概念在本质上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另一方面源于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的实践成就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普世价值中的非政治内容并不矛盾。鉴于此,本文从普世价值在不同话语体系的认知差异入手,归纳出当前对于普世价值理解的区别,并在实践维度上就如何科学对待“普世价值”思潮提出不同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实质的分析,概述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社会思潮的必要性,阐述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社会思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搞清楚在这一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劳动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唯物主义历史观归根结底就是劳动历史观。劳动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