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建设更高水平的消费经济型社会。消费经济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完全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目前,我国消费经济型社会是初级形态,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还没有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建设更高水平的消费经济型社会既是我国发展的手段,又是我国发展的目标。要认真解决这一难题,全面提升消费经济型社会。  相似文献   

2.
斯满红 《青年论坛》2008,(1):154-157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在对物的享受中丧失自我,并提出了“符号价值”理论,特别关注商品的符号性质;主张浪费与增长成为消费社会的生产力,并将消费的社会逻辑同工业社会的生产逻辑区分开来。这一理论还揭示了这一社会所具有的大众消费、尊重消费者权益、妇女及青年男性和儿童成为消费的主角以及追求“个性化”消费等基本属性。当然这一社会也存在消费者是盲目的或被操纵的、无法克服消费与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以及易造成生态危机和不和谐的个人满足等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3.
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长中大约有60%来自消费的贡献,投资拉动中的相当一部分最终也是通过消费实现的。随着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还在提高。湖北1999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的目标,就必须开拓市场,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4.
孙续功 《前进》2009,(3):35-36
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自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自觉地转变社会生活消费方式。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条件下,提倡文明、健康、合理的生活消费方式,防止消费主义的误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经济正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消费的前提是了解消费的波动规律和影响因素。因此,分析研究社零额发展趋势,对相关内容和变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深入剖析湖北消费结构状况和社会消费增长趋势,对新形势下提高湖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推动消费合理性增长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对于处在转型期的湖北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9年第7期《社会观察》刊登董峥的文章,“卡奴”现象究其本身而言,主要是持卡人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不健康的消费文化所造成的。量人为出是中国传统朴素的消费观念,但信用经济的到来对这个观念形成强烈冲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上的攀比效应促使年轻人开始过度消费自己的信用,通过信用卡提前获得过去难以得到的东西,但这种消费并没有良好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最终就会出现债务缠身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0,(1)
正中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消费大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万亿元,同比增长8.2%。在中国,消费不仅在释放内需潜力中发挥着基础作用,而且早已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19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  相似文献   

8.
根据社会需要调节生产、组织经营和管理经济是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尤其是消费者的需求。消费需求不足不但长期影响经济的正常循环,同时还对经济增长和结构改善构成强性制约。本文从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黄关春 《政策》2008,(7):22-24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综合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通过对生产和消费过程的有效监控,将人类活动规制在环境容量限度之内,减少污染产生量,实现排放无害化,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军 《时事报告》2012,(7):21-22
目前有个非常流行的观点,就是中国“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严重不足。多数人认为消费萎缩使中国经济未来不足以维持再增长,认为增长即将“熄火”。从数据上看,中国家庭消费开支的增长并不慢。这些年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率都超过17%,而且家庭在住房、教育、金融中介服务以及医疗保健和养老等方面的开支增长更快,即使扣除价格因素,其增长与GDP的增长也不存在显著落差。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扩大消费则是长远之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今日上海》2013,(2):10-10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研究报告称,上海经济转型发展频现新亮点,表现为:三产增长快于二产。去年三产在全市GDP中的比重多年来首次突破60%,且社会服务业增速超过了金融、航运和批发零售业。消费快干投资。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可持续发展,市场是关键。市场是社会再生产的载体,市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满足需求的重要作用。不仅对企业的自下而上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开拓市场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调整...  相似文献   

14.
刘举 《桂海论丛》2014,(3):54-57
实现节约型发展离不开传统消费方式的变革与升级。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消费、节约与浪费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实现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亦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浪费型消费向节约型消费转变既是转换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然要求,又是转换人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其中,党政机关公务消费方式的转变将是引领中国社会走向节约型发展的关键。节约型社会的构建须在发挥制度和市场规范作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新型消费理念宣传、社会价值观教育、节约文化环境培养等手段的配合。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对于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财富效应的视角分析房地产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宏观、微观影响,可以看出,房地产财富效应影响居民的消费决策,影响其消费支出总额及结构,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并最终影响宏观经济增长;房地产资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还影响居民收入差距,是造成贫富悬殊的重要因素,最终也将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政策的制定者必须从财富效应的视角关注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发挥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保持房价的稳定和合理上涨。  相似文献   

17.
消费是人们生活的最原始的动力,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生活需求,人们才辛勤劳作换来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社会生产才能不断扩大、不断进步,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和前进。可见,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消费应该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推动力。深入研究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趋势,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是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根据经济学理论,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0.2%,而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则可拉动经济0.8%,是投资的4倍。从目前国民经济核算情况看,居民消费增长率每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与房地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支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外贸与消费难以齐头并进之际,为了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势必有的“马”要跑快些。在一定时期,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得以实现,然而如果缺乏消费的最终支撑,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就必然面临产能过剩,商品积压,效益下降的局面,最终难免会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当前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重点是针对投资,因为它是这次经济扩张的主导者。目前,投资过热的情况已初步得到缓解,下半年还将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回落。为此,为了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扩大国内消费义不容辞。发展消费信贷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由…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4,(2)
<正>近年来,中央为了扩大内需,提出了要"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这既是对前些年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思,也回归到了人类经济增长的规律性目的。以消费为基础促进经济增长,核心是围绕居民的消费需求组织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增长。一、充分认识消费是经济永恒的增长动力经济自消费始。人类最初的经济活动主要从消费开始,人类最终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工业化和城镇化,必须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必须在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前提约束下发展经济。如果把投资、消费增长、经济发展与两型社会两者对立起来,或片面强调投资与消费增长,片面强调工业化和城镇化而不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或者片面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而不加速投资与消费增长,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都是不可取的。武汉必须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其中转变投资与消费模式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