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桥》2017,(2)
对"95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对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95后"大学生、教育方式和教育工具等构成了认同教育的基本要素。建构合理科学的教学体系,发挥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合力,创建校园文化良好氛围,开拓社会实践渠道,进而实现对"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教育实质上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中国改革发展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时代的呼唤。增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应从着手教师教育,提高广大教师对"中国梦"的认知及宣传水平;抓住教育时机,利用榜样教育力量,激发大学生实现"个人梦"的热情;选好教育平台,利用网络传播及社会实践,加深大学生对"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理解;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中国梦"真正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既是一种梦想,也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信仰。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校园生活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知梦"教育,以校园文化为支撑点开展"立梦"教育,以社会实践为落脚点开展"践梦"教育,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动力、以社会实践为体验的"知梦、立梦、践梦"三位一体联动教育模式,这是"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4.
高校中国梦教育具有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塑造价值。而中国梦教育的困境在于大学生的思想深度与中国梦的理论高度不对称,大学生的多元取向与中国梦的主流导向不对称,大学生的社会期待与中国梦的现实环境不对称,大学生的行为认同与对中国梦的知识认同、情感认同不对称。高校中国梦教育的路径在于:知识教育和认同教育兼顾并重;多元价值取向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兼容并蓄;高校内外认同环境优化与认同境界提升的统一;理论树人与实践育人并举,助推大学生的知识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理想信念之于大学生的生命具有导向性的意义。在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前,"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出新的特点与困惑,即理想信念嬗变不定,经常处于"流动状态";理想目标从崇高转向现实,低层次、功利化倾向明显;国家主导信仰遭遇挑战,一定程度出现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与实际行动相脱节,空想多、实干少。学习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需要引导大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基础之上,落实到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和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6.
袁芳  房欣雪  程琦 《探索》2014,(1):18-22
通过对我国六所省会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展开问卷调查和分析,课题组了解到90后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宣传活动的认知情况、情感反应、认同状况以及行为效应,多数90后大学生愿意主动关注并接受"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有关部门下一步还要加强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阵地作用和载体功能,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梦”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中国梦实现的思想保障,也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根本途径在于深挖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内在驱动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以“中国梦”为载体,将“价值认同”“责任要义”和“实现方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杨军 《世纪桥》2014,(4):45-46
以"中国梦"为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育人工程。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中国梦实现的思想保障,也是中国梦的教育方式。本文分析了中国梦的实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叙述了以中国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探求了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正处在实现"中国梦"最朝气蓬勃的年代,是践行"中国梦"的关键主体和中坚力量。实现"中国梦",培育"筑梦人",把"中国梦"教育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引领大学生把握"中国梦"的深远寓意,激发大学生遵循"中国梦"的理想追求,使大学生心中存梦、主动寻梦、自强兴梦、实干铸梦。找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着力点,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情形下,国人的自我认同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梦的提出为自我认同提供了新契机,也给自我认同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通过发挥个体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机制的作用,同时辅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手段,把中国梦的内涵融入到国人自我认同的规范和准则之中,使自我认同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内涵相呼应,这既是实现国人自我认同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现实诉求,又是推动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形载体。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态度,形成的关键在实现价值认同。价值认同的形成是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过程,高校要通过加强学校教育、重视环境影响、推动实践育人来强化理性认知、唤起情感共鸣、引导自觉践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6,(2)
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中国人民共同理想的集中体现,具有特殊的涵义。中国梦所带来的正能量足以引领大学生村官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村官个体将从文化教育、思想引导、实践育人的三个方面强化大学生村官理想信念教育,并通过三方面的主要途径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感悟中凝聚梦想、在学习培训中坚定信仰、在磨炼中奉献担当,成为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国梦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实现大学生村官梦与中国梦的自觉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评价依据应包括知、信、行三个方面,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必要条件。"知"就是大学生认知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就是大学生内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它转化为自身的行动理念,"行"就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和发扬即影响范围实现从个人拓展到周边的环境乃至全社会。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误区,把握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体现的价值统一,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展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价值,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充实和创新角度,探讨提高理论层次,增强情感认同,落实脚踏实地,注重薪火传承等方面将中国梦的价值内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魏来  涂一荣 《湘潮》2013,(8):34-35,61
通过对华中地区五所高校近千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客观地审视了当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及政治参与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总体上积极理性,但其政治认知存在浅层理解和多重困惑,政治参与出现冷漠现象和功利色彩、爱国情感走向行动和观望双重倾向等问题;建议探索新型德育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政治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并加强指导和监督、开展政治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爱国主义氛围。  相似文献   

16.
信仰、信念、信心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新时代增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核心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要夯实理论基点,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和实践认同。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回应新时代大学生关注的理论难点、舆论热点问题。找准教学支点,讲好共产党人初心故事,赋予马克思主义强大的人格力量;讲好"四个自信"故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讲好青年追梦圆梦故事,引领青春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大学生是肩负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和大团结历史重任的生力军,也是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核心凝聚力,外化为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最重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挖掘、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由此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8.
周建华  柳礼泉 《探索》2015,(1):12-16
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梦"的认知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教育梦""住房梦""就业梦""环保梦"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也是"民族主义梦";是"强国梦""大国梦",也是"超级大国梦""霸权梦";是世界的"机遇梦""和平梦""发展梦""合作梦""共赢梦"。国外学者对"中国梦"的认知呈现出多维性,但对"中国梦"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片面性认识突出,整体性关照不足;总体上是客观、正确的,但也有不少主观的、甚至是错误的认知。今后,应辩证对待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梦"的认知,并向国际社会说清楚"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需要中国梦来激励和引领,作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互联网在"中国梦"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提出,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网络社区的传播优势,促进"中国梦"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的紧密结合;把握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规律,在主动灌输和互动交流中实现"中国梦"教育的有效性;紧紧把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以全方位的网络阵地建设增强"中国梦"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坚力量,需要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了更好地契合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青年大学生要在充分认清中国梦内涵的基础上,做好辩证思维。要充分理解中国梦体现价值观和真理观的统一,需要青年大学生明辨自我和外我的人格之位;中国梦体现大时代和小时代的统一,需要青年大学生平衡大家和小家的利益之权;中国梦体现扬正能和抑负能的统一,需要青年大学生区分进步和落后的行为之别;中国梦体现要我做和我要做的统一,需要青年大学生把握主动和被动的发展之机;中国梦体现达目的和用方法的统一,需要青年大学生关照现实和未来的信念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