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丁  陈佳  关芳 《法庭内外》2006,(3):29-31
一对长期在京城房地产界屡骗不爽的“情侣”,竟然被一个初出茅庐的“骗子”一下子骗走了45万元“好处费”。被骗的北京广厦通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陈健民和情妇张馨茗为出这口恶气.设计将诈骗他们的“骗子”自某挟持到某星级酒店,在勒令白某返还欠款的同时向警方报案。但是。陈健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白某供出这起诈骗的幕后指使者竟然是和自己联手诈骗别人的情妇张馨茗和自己的手下李浩刚,陈健民更没有想到,正是这次报案,引出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诈骗奇案,也把自己和情妇一同送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2.
徐冰  张旭东 《政府法制》2009,(20):20-20
传统的电话欠费诈骗近期出现“升级版”,过去骗子谎称“电信公司”,现在市民接通的却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在这类诈骗中,骗子通常和当事人一直保持通话,不让当事人有冷静下来思考的空隙,并以政法机关正在调查案件为由,不允许其与家里人通话。当事人在银行柜台转账时,为避免银行职员发现后劝阻汇款,  相似文献   

3.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已经家喻户晓,故事里皇帝的身份是真的,而两个骗子欺骗了这个爱慕虚荣的皇帝。当时所有大臣显得很“成熟”。致使骗子肆无忌惮,最终揭穿他们骗局的是一个说真话的孩子。在新疆,5个骗子故伎重演,他们自立了一个“神人”,环环相扣疯狂诈骗近5000万元。  相似文献   

4.
年近六旬的他一面以“线人”身份向公安汇报,一面以假局长身份大肆诈骗, 请看奇案——在一伙骗子利用一项纸上的工程,实施诈骗的时候,身为公安“线人”的他,意外地被邀进入这一诈骗团伙。由于他反馈回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公安机关还批准他作为特勤人员继续卧底,并为其确定了“068”的代号。  相似文献   

5.
刘洋 《公民与法治》2013,(14):38-38
骗子自称“九天神女”,有“天眼”可看出病根,以“发神功”去病根为名对癌症患者进行诈骗。大半年的疗程花去患者数十万元,病情却愈发严重。日前,诈骗他人钱财的嫌疑人石某、秦某、魏某被东城检察院批准逮捕。2012年5月,谢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石某等人。石某自称是“九天之上的大圣王朝女皇”,专门治疗癌症,声称自己能通过“天眼”看出病根,并靠发“神功”将其根治。魏某表示自己跟随石某修炼,也能为谢某请神,辅助治病。秦某则声称自己曾是肺癌晚期的病友,是石某发功为其治好的。看着秦某已经“奇迹般康复”,治病心切的谢某决定接受“神功治疗”。  相似文献   

6.
丁一鹤 《江淮法治》2010,(10):26-27
2010年4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了中国司法史上诈骗年龄最大的嫌疑人周志评诈骗一案。这个年已百岁的老骗子伙同被告人肖宛妮和王胜坤以“解冻民族资产”为由,骗取了一个美国双料博士74.9万元。  相似文献   

7.
上海最早的电讯诈骗案发生在本世纪初。那时骗子作案的手段还非常“原始”。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讯诈骗的犯罪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从最初群发短信的“土炮”,发展到“400电话捆绑转接技术”,以及使用电话群拨、网络短信群发、网络电话群发、网络电话对接等技术手段。犯罪分子不出家门,坐在电脑旁,点击鼠标,就可轻松实施远程诈骗。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骗子和受骗者是一对矛盾,谁又离不开谁。没有受骗者则无所谓有骗子,有了受骗者则一定有骗子。近年来耳闻目睹不少诈骗犯罪,有诈骗几百元、几千元的,也有诈骗上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大案要案。  相似文献   

9.
以假乱真 “公安”来电查诈骗 虽然平日里经常听到有人上当受骗,但家住深圳的某媒体编辑张女士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她自己也会中招遭遇电话诈骗.害怕卷进犯罪案件,最后却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相似文献   

10.
一伙胆大妄为的骗子,一桩巧设机关、手段奇特的新型罕见诈骗火案——利欲熏心的骗子包车流窜全国各地,通过掉包将装有伪造刮奖常的口香精混进商场.从而设下连环圈套诈骗“喜中大奖”的消费者。不到20天,他们的“罪恶之旅”遍及大陆除西藏,新疆外各省区。他们在全国撒下的刮奖卡被4000多名消费者购买口香糖后拆出…… 一片口香糖暗含连环骗局,全国骗钱23万元——  相似文献   

11.
仁民 《政府法制》2009,(1):48-49
关于“天价短信”的报道无不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他们在讲述不堪各种诈骗短信侵扰的痛苦之余提出一连串问题:既然这些诈骗短信无论经何人之手以何种方式发送,最终都需通过电信运营商,那么,诈骗短信是否真的难以治理?广大手机用户在遭受损失后,如何才能将骗子绳之以法?笔者为您讲述“天价短信”背后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一般电话骗子都是冒充其他人,如冒充国家机关人员、熟人、朋友的朋友等,以下两例中的骗子则是冒充公安局、黑帮人员进行连环诈骗。(为叙述方便,统一用“来电者”和“接电者”表示通话双方)  相似文献   

13.
孟亚生 《政府法制》2008,(19):52-53
诈骗罪是一种结果犯罪,通常依照诈骗金额的多少定罪量刑。而供职于深圳一家公司的打工仔为了骗取抗震救灾爱心捐款,以黑客手段攻入江苏省昆山市红十字会网站,偷改赈灾捐款账户、账号,结果没诈骗到一分钱就被警方抓获。不久前,他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刑两年。 没诈骗到一分钱,却要被判两年刑。作案人到底冤不冤?痛恨骗子诈骗救灾款的行为就矫枉过正是否符合法律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工作中,警察和一个骗子成了“朋友”。他们的“友谊”,是从侦破了一起石破天惊的金融票据诈骗案件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当心骗子     
当前,社会上存在形形色色的诈骗案件,诈骗手段也是屡屡升级,即使很多手法已被人们熟知,但是仍有很多人深陷其中,骗子无非是利用了人们一时贪图便宜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国”冻库申请书、“中华民国”财政部委托书、潜伏证、关联储文件……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法庭上,检察官列举的这一大堆假造的文件,都指向了中国司法史上诈骗年龄最大的嫌疑人周志评,这个99岁的老骗子冒充国民党元老李烈钧,伙同另外两名被告人肖婉妮和王胜坤编造一个“解冻民族资产”的“天方夜谭”。这3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骗子把一个美国双料博士玩得团团转,并骗取了74.9万元。  相似文献   

17.
网上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购物方式。但随之而来的网上诈骗也令购物网站和客户防不胜防。网络黑客以各种手段潜伏于购物网站,利用木马程序截留客户汇往购物网站支付平台的现金,诈骗钱财。  相似文献   

18.
夏雨 《检察风云》2023,(6):46-47
<正>设下骗局本案受害人之所以会上当,既有抵挡不住“高额回报”诱惑的因素,也因为骗子画的“大饼”着实诱人。这个骗子名叫吴建荣,1961年出生,高中文化。他有个嗜好——赌博,且嗜赌如命,每场输赢都在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因为赌博,吴建荣多次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吴建荣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生活来源,那么,他用于赌博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为筹集赌资,吴建荣费尽心思实施诈骗。骗钱首先要取得受害人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
春节期间,一些不法分子会经常利用客流高峰期在火车站附近进行诈骗活动。公安部门日前向编者介绍了骗子在火车站附近惯用的几种骗术。  相似文献   

20.
常鸣  李佳 《法庭内外》2009,(2):63-63
身着从军人服务社买来的军装,佩戴从天津洋货市场淘来的“少将”军衔,只有中专文化的河南籍骗子李广起虚构了“国务院中小企业国际促进会”,以投资“国际工程项目”、帮人批土地为名诈骗近300万元。由于他精心设局,还使得多名被骗群众以为李广起与某已故国家领导人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