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共产党的现状及其内外政策主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4年5月举行的印度议会大选中,以印度共产党为首的左翼阵线赢得人民院543席中的61席,其中印度共产党(马)和印度共产党分别夺得44席和10席,成为仅次于国大党和全国民主联盟的第三大党团。那么,印度各主要共产党的现状如何?其政治主张是什么?它们对国大党和人民党抱有什么态度?本刊2002年第10期曾对印共(马)作过专门介绍,这里再刊发一篇关于另一个主要共产党--印度共产党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印度共产党(马)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 10月 3 1日 -12月 7日在加尔各答举行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 ,2 0 0 0年 10月 2 0 -2 3日在提鲁瓦南塔普拉姆举行的印共 (马 )特别会议上修订 )一、前言印度共产党继承了印度人民追求进步、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传统。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鼓舞 ,一小批决心反对帝国主义的战士于 192 0年创立了印度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 ,党就把民族独立和基本的社会转变确立为自己的目标。党誓言为消灭阶级剥削和社会压迫 ,为在印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党忠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事业 ,坚持不懈地支持全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秩序的民族解…  相似文献   

3.
李世辉 《当代世界》2014,(10):74-77
<正>1991年"8·19"事变以后,执政的白俄罗斯共产党被禁止活动。而后部分共产党员成立了新组织——白俄罗斯共产党人党。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在对以卢卡申科为首的白俄罗斯政权态度上的分歧,白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分裂。拥护卢卡申科的共产党员于1996年11月重建了一个新的党组织——白俄罗斯共产党(以下简称白共)。白俄罗斯  相似文献   

4.
1964—1966年间的印度共产主义的历史,是印度共产党在寻求合法化与独立中分裂的两派相互剧烈竞争的历史。但是,在当时,这种竞争又不时地被两派并行地反对占统治地位的国大党以及反对主要的经济、社会势力的行动所打断。虽然每个党的领导都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另一个党的领导,但每个党又都在设想使印度的共产主义运动能沿着它自己的战略策略路线达到最后的重新统一。每个党都把向对方的政治与社会基地进行渗透作为自己的目标,然  相似文献   

5.
第十一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和印度共产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于2009年11月20—22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来自48个国家的57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89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代表们围绕会议的主题国际资本主义危机,工人和人民的斗争,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的白俄罗斯共产党和议会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俄罗斯共产党成立于1918年12月30-31日,是白俄罗斯最老的一个政党。白共执政70余年之久,直到1991年8月被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禁止活动。共产党在白俄罗斯政治空间的缺位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以维克多·奇金、谢尔盖·卡利亚金和瓦西里·诺维科夫为首的原共产党中下层干部发起成立新的共产  相似文献   

7.
远方 《当代世界》2014,(2):65-66
<正>2013年10月,捷克举行议会提前选举,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简称捷摩共)获得14.9%的选票,在众议院获得33席(共200席),位列第三。捷摩共是东欧剧变后该地区唯一沿用共产党名称、保持老党框架并在捷克独立后历次大选中进入议会的政党。剧变以来,捷摩共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将党的奋斗目标确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并通过艰苦不懈的斗争和细致扎实的工作,积极宣传党的纲领  相似文献   

8.
在印度,共产党已有80多年的历史,而且不止一个,现已是印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力量.没有共产党的外部支持,正在执政的印度中央政府就会倒台.特别是在一些邦,共产党曾经或正在执政.其中时间最长的是西孟加拉邦,从1977年至今,共产党已经连续执政28年了,而且很有可能还会继续执政下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后南亚地区毛主义共产党发展迅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目前,南亚毛主义共产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印度为中心,以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为弧线,北起尼泊尔,南到印度安得拉邦的国际红色走廊。这四国毛主义共产党在南亚最具代表性,引起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爆发的纳萨尔运动,深刻影响了印度(尤其是西孟加拉邦)的政治生态。纳萨尔派领导人查鲁·马宗达、卡努·桑亚尔、阿西特·森等推崇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主张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策略。当时的中国官方媒体曾高度赞赏纳萨尔巴里起义,认为这是印度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发动武装革命的开端,代表着印度革命的普遍趋势。印共(马列)成立后,中共承认它是印度唯一的共产党。但由于军事实力相差悬殊、形势误判以及战术失误等原因,纳萨尔运动很快走向衰落。中共也曾批评印共(马列)施行以个体恐怖为主要内容的斗争路线,从而进一步加速了纳萨尔派的内部分裂。  相似文献   

11.
从1919年到1921年,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促进下,欧洲先后有17个社会民主党(包括社会党、社会民主工党、工党等)改组、分裂或组合成共产党,形成第一次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化的高潮。本文拟就这次共产党化高潮的背景和条件,它的不同类型及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21年底,罗易提出了建立群众性政党的主张。此后,罗易又和印度国内的共产主义者详细地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的计划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英国共产党也先后派人赴印度帮助和指导建党工作,工农党的组建工作以孟加拉为中心逐渐在印度其他省份展开。1926年2月,孟加拉劳工自治党召开代  相似文献   

13.
印度共产党和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是当今印度最重要的两个共产党。从两党的新党纲来看,新世纪以来两党思想有了明显的趋同现象,在对印度国情分析、对印度国家性质认定、革命的性质与目标等问题上的分歧明显淡化。两党理念趋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国内坏境的重大变化,例如苏东剧变、印度国大党政策的右倾以及印度人民党的崛起等。然而,思想趋同并不等于思想相同,两党之间的分歧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07年6月21日,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领导的左翼联合政府已在印度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周年.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印度的共产主义运动历经曲折发展,先后建立了四个共产党,其中于2004年9月成立的印度共产党(毛)是目前印度最大的毛派政党。其成立后势力迅速扩展,进行了广泛的游击活动,最近他们又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其理论政策、组织活动日益受到印度国内外人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二十二大之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分裂趋势日益明显。至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之前,这一时期中苏关系的主旋律是意识形态大论战,双方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苏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三、十四周年的纪念活动,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均显得相对冷淡,表明这一时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经无法维系两国传统的同盟关系。我们可以中国外交部新解密档案为主要依据和支撑,从这个特定视角来管窥这一时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7.
年初以来,随着为期4年的伊拉克国民议会宣告成立、以马利基为首的首届伊拉克民族团结政府内阁成员正式宣誓就职,半个多世纪以来饱受当局镇压的伊拉克共产党在新内阁中也谋得一席,成为伊政局一支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跨国因素在美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十月革命胜利所引发的国际国内形势,造成美国社会党内爆发致命分裂。党内左派遭到右派的清洗,左派被迫走上独立建党之路。一战后的转型、共产国际的成立和美俄关系的恶化等因素,共同推动了美国第一次"红色恐慌"。两个共产党甫一成立,随即遭到统治阶级的镇压。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由于内部成分不同,特别是外来移民占据主导地位,无法克服内部的分裂。在共产国际的强力干预下,美国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派别才联合起来,组建统一的共产党。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年,直观地展现了跨国因素的作用过程,同时潜藏着美国共产党难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印度左翼是指印度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和独立人士,分为温和左翼、激进左翼和极端左翼.其中激进左翼也被称为议会左翼,包括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革命社会党、前进集团、1995年后的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政治力量.印度议会左翼曾拥有辉煌历史,但当前处于低谷.其衰落的原因错综复杂,外部因素主要是印度右翼势力特别是印度人民党的崛起;内部因素主要是在理论层面没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形成符合印度实际的科学理论,在实践层面出现了内部不团结、重大选择失误和文化沙文主义等问题.面对印度人民党打压、其他政治力量崛起等多重挑战,印度议会左翼根据形势变化作出了一系列适应性的政策调整,特别是议会左翼执政的喀拉拉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凸显优势,显示出议会左翼未来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自1918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改名共产党后,欧洲工人政党便正式分裂为共产党和社会党.两党在长达80多年的相互关系中,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团结、合作.实践证明,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如何借鉴两党关系的历史经验教训,加强团结与合作,对欧洲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