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即提出了“脱亚入欧”的战略;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提出“脱亚入美”的口号,极力摆脱自己作为亚洲国家一员的形象以“入欧美”为荣。在战后初期日本处于美军占领下,日本无外交可言,一切由美国来包办。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日本虽获得“独立”,重新回到了国际社会,但由于受日美安全条约的制约,日本政府在外交上一直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向美国一边倒。可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外交也开始逐步发生变化,由过去的追随美国,向美一边倒,转向“重视亚洲”主张“自主独立”。冷战结束后,日本外交更加重视亚洲价值,全力“构筑亚洲新秩序”。  相似文献   

2.
吉田茂(1878~1967)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在二战前长期活跃在日本外交第一线,二战后,又在日本战败改组和重建时期,五次组阁并三度兼任外相,成为战后日本复兴与发展的奠基人。吉田茂的执政时期,正是本世纪40年代后半期到50年代前半期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日本面临经济复兴与国家重建与独立的两大课题。战后初期,日本被盟军占领,旋即即又被冷战风云抛卷至国际政治斗争的夹缝之中,使本已困难重重的日本重建事业更加举步维艰。本文试图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同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相结合,考察吉田茂战后经济外交思想的形成、实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析战后日本外交中的实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外交的性质曾是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既有助于对战后日本外交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今后日本外交的走向,很有现实意义。实际上,战后日本外交的最显著特点并不在于“被动”还是“主动”,而在于它的实用主义性质。以合理主义、行动主义、机会主义、非意识形态化和商业主义为内涵的实用主义外交为战后日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就其结果而言是相当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一百七十年前,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了美国的对外政策——门罗主义——美洲是美国的后院。时隔一个半世纪,当我们审视俄罗斯的时候,“门罗主义”在今天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仿佛有了翻版。在去年出台的《俄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中,在俄联邦领导人的言论及外交实践中都可以看到“门罗主义”的影子。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 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以来,其外交政策衍变发展,发生了两次重大调整。对西方,从原来的向西方“一边倒”转向既向西方又向东方的“双头鹰”政策。对“近邻外国”从原来  相似文献   

5.
老挝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特别是1989年以来,老挝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逐步由封闭转向开放,由向“社会主义大家庭’一边倒转为全方位外交,由完全亲越靠苏转为寻求多边援助和多方合作。随着外交政策的调整,老挝的对外关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90年代的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依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外交政策。本文拟就日本外交调整的背景、内容、着眼点及中日关系作粗浅分析。 一、日本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内容 冷战体制下,日本的外交政策是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向美国“一边倒”。这种外交政策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期。1989年以后,美苏关系从紧张的军事对峙走向和解,中苏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东西德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以美苏两极冷战体制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的崩溃。世界进入了旧秩序崩溃,新旧国际秩序交替的过渡期。由于冷战体制的崩溃,世界的主流由军事竞争转向经济竞争。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在全球蔓延,形成了几个有重大影响的区域经济集团。如  相似文献   

7.
张声海 《东南亚研究》2001,(2):47-50,55
本文利用美国外交文件及有关泰国、日本的外交文件 ,阐述了太平洋战争前后泰日关系的演变 ,指出泰国与日本结盟是泰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计划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战后泰国却得到了温和处理 ,其原因主要有 :战争期间泰国与联合国家的秘密合作 ,美国的支持以及泰国灵活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8.
日本外务省于 2 0 0 0年月 5月 2 9日在外交史料馆举行了第十五次战后外交记录的公开仪式 ,又公开了部分战后日本外交记录。日本外务省自 1976年首次公布战后外交记录以来原则上规定 ,自草拟文件之日起历时 30年以上的外交记录 ,经逐一审查之后加以公布。日本外务省公布战后外交记录行为 ,并不是基于即将从2 0 0 1年开始实施的“情报公开法”而采取的行动 ,是根据日本外务省自己制定的制度 ,自主进行的行为。日本外务省称 :公布战后外交记录的目的在于“加深国民对我国外交努力所取得之成就理解”。一、这次公开的外交记录总册数及大致分类…  相似文献   

9.
小泉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泉政府的外交政策代表了21世纪初期日本对外战略的发展方向,事关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小泉政府的外交政策可以概括为:加强日美同盟,背靠美国,"借船出海";酝酿修改和平宪法,摆脱战后束缚,向"普通国家"过渡;在历史问题上态度更为强硬;兼顾亚洲,谋求建立日本-东盟关系新模式,争夺亚太事务主导权.小泉外交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日本长期以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战略考量;美国布什政府对日政策调整的牵动;日本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思潮现状的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对日本的刺激.  相似文献   

10.
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是 196 4年成立的 ,从此我们就开始了日本经济的研究工作。从 70年代末起 ,我先后参加出版的著作有 :《1973~ 1975年日本经济危机及其特征》、《高速发展的日本工业》、《日本垄断资本》、《日本经营管理体制概况》、《战后日本财政》、《战后日本税制》、《战后日本物价史》、《1973~ 1989年日本经济发展史》、《当代西方经济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史纲》;现正在研究的课题有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和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已合作出版的译书有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1.
缅甸的殖民历史使国家安全成为缅甸独立后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因素,也使得军方长期掌握缅甸外交政策的决定权。对军方而言,外交的核心目的在于保证缅甸主权独立完整,因而军方赞同并坚守吴努确立的中立、不结盟的外交原则。缅甸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其内忧外患的战略环境,限制了其外交政策的腾挪空间。由于不同时期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缅甸中立外交原则的具体实践有所调适和妥协。1988—1992年短暂弃用中立政策、"一边倒"向中国后,缅甸一直在努力摆脱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力争实现外交多元化。但是,缅甸长期经济发展落后,国家治理能力低下,当面临严重的外部冲击或内部危机时,往往只能依靠中国提供政治保护和经济支持,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外交的中立主义和多元化产生不利影响。民盟政府执政后缅甸的中立和多元化外交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诸多领域都呈现出重大变化,作为政治一环的外交自然也不例外。在战前,天皇从未踏出国门参与外交活动。然而,在1975年昭和天皇访美之后,"天皇外交"成为了日本战后外交体系的重要环节,带动了政、官、财、民的全方位对外交流,逐渐形成有规律性的"范式",在改善日本与其他国家关系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战后"天皇外交"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必须予以警惕的。  相似文献   

13.
河大学日本研究所是1964年成立的,从此我们就开始了日本经济的研究工作。从70年代末起,我先后参加出版的著作有:《1973~1975年日本经济危机及其特征》、《高速发展的日本工业》、《日本垄断资本》、《日本经营管理体制概况》、《战后日本财政》、《战后日本税制》、《战后日本物价史》、(1973-1989年日本经济发展史》、《当代西方经济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史纲》;现正在研究的课题有:《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和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为遏制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苏联自1933年起便通过“东方公约”、莫斯科谈判试图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但未获成功。此后,为避免提前卷入战争,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又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二战期间,苏联通过与英美结盟,保障了自身战后在波兰、德国和远东的利益。苏联的外交政策目标明确,在二战的动乱年代,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外交的“钟摆”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民主党上台执政以来,在对美、对华政策上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概括起来说,这些变化其实都是小泉下台以后的历任内阁对日本外交战略调整的继续。关于小泉以后至管内阁以前日本外交战略调整的过程,具体可以分3个阶段来考察:第1阶段是安倍、麻生的价值观外交所体现的“疏美防华”倾向;第2阶段是以“新福田主义”为特点的“亲美返亚”倾向;第3阶段是以鸠山的“友爱外交”为中心内容所表现出的“脱美入亚”倾向。其中,安倍的“疏美防华”仍然未消除冷战思维的阴影;鸠山的“脱关入亚”略带理想主义色彩;只有福田的“亲美入亚”具有现实性,预示着日本21世纪对美、对华外交战略的发展方向,也是菅内阁外交政策的方向标。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外务省于2000年月5月29日在外交史料馆举行了第十五次战后外交记录的公开仪式,义公开厂部分战后日本外交记录.日本外务省自1976年首次公布战后外交记录以来原则上规定,自草拟文件之日起历时30年以卜的外交记录。经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自独立后至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揭晓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企图以此来获取西方的支持与合作,实现国家的复兴。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不仅西方的资金,技术援助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大大加剧了国内危机,自身作为大国的存在和作用也一再受到西方的蔑视。严酷的现实,加上反对派在国家杜马选举中的崛起,使俄罗斯政府不得不转而实施“双头鹰外交”。年初,普里马科夫接任外长以后,进一步加快了外交政策的调整步伐。至此,俄罗斯已经凸现出“三环外交”的基本轮廓,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3年2月12日,普京签署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系统地阐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优先方向;表明了俄罗斯对世界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明确地传达了新时期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与新世纪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政府出台的两版《构想》相比,新《构想》既有继承与延续,又有发展和创新。从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有关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的阐述,以及普京归位一年多来俄罗斯外交实践来看,普京新任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用力方向主要是:发展与后苏联空间国家关系为第一战略优先,全力构建"欧亚联盟",在重点发展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致力于全面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兆芬 《俄罗斯研究》2004,(2):84-88,13
战后苏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要求调整过去僵硬的外交政策,对现代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赫鲁晓夫上台后,重新审视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现代国际局势发展的几个原则性理论问题,形成了一整套对外政策理论,标志着苏联的外交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苏宏达 《欧洲研究》2012,(3):54-65,160,161
随着欧盟不断深化和扩大,又企图在全球事务上扮演重要角色,国际学界遂从原共同体法研究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中发展出一个针对欧盟对外事务法律研究的新领域,专门研究欧盟对外事务的法律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对欧盟对外行为的影响。由于《里斯本条约》取消了三支柱架构,将共同体和联盟合并成一个新的欧洲联盟,并赋予法律人格,原共同体法也蜕变为联盟法,学界开始探索原共同体法是否可能因此渗入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运作。本文顺着制度主义的脉络,首先分析《里斯本条约》创设的新制对欧盟共同外交政策运作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尝试聚焦法律的演变,来探究欧盟共同外交"共同体化"的可能,包括欧洲法院对共同外交政策的管辖权、共同外交决策在新联盟中的法律位阶,以及欧盟通过《欧盟运行条约》第352条径行扩权的可能性。作者认为,欧盟共同外交的"共同体化"其实早已悄悄展开,《里斯本条约》则可能会加快这个发展,但是通过法律渗透而建立的一体化共同外交政策,并不能提升其效率,反而可能治丝愈棼,掣肘欧盟在全球事务上扮演一个更积极、更有影响力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