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建是毛泽东的堂妹,1905年11月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东茅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出生时,正是深秋时节,满山满岭的菊花傲霜怒放,香飘四野,父母因此给她起了个乳名——菊妹子。  相似文献   

2.
正青年毛泽东十分尊重和关心女性,他曾引导和帮助5位女性走上革命道路,鼓励她们解放自己,争取革命胜利。这5位女性中有的是他的亲属、亲戚,也有的是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和苦难的童养媳。毛家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烈士毛泽建是毛泽东的堂妹,因为家里很穷,毛家又没有女儿,9岁那年便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她的乳名叫菊妹子,"毛泽建"这名字是毛泽东给她起的。毛泽东的父母相继去世  相似文献   

3.
长江 《党课》2013,(8):93-96
幼年家境贫寒 毛泽建烈士是毛泽东的堂妹,于1905年10月出生在湖南韶山东茅塘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出生时正好是菊花盛开的季节,父母就叫她“菊妹子”。毛泽建是毛家的六位烈士之一。她的父亲毛尉生,是毛泽东的嫡堂叔,靠帮工谋生,因生活穷困,过度劳累,年轻时就得了肺病,经常吐血。母亲陈氏,是个勤劳俭朴的家庭妇女,曾患眼疾,双目仅存三四分光,带着菊妹子和三个弟弟沿街乞讨。  相似文献   

4.
刘小梅  梁贤之 《湘潮》2005,(10):41-45
毛泽东一家为中国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第一位烈士毛泽建,被后人誉为“衡山朱凤”,牺牲时年仅24岁。今年10月是毛泽建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女英烈,本刊特组织、编发《“衡山朱凤”毛泽建》、《我的姑姑毛泽建》二文,以飨读者,共忆英烈。  相似文献   

5.
巍巍南岳衡山巾紫峰下,湘江河畔长眠着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衡山朱凤"毛泽建。毛泽建,又名毛达湘(1905-1929),是伟人毛泽东的堂妹,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著名的革命烈士。她在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先后担任过中共衡山、衡阳、耒阳地委妇运委员、游击队队长、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有两个嫡亲堂婶。一位是堂叔毛蔚生(贻经)的妻子,叫陈氏,人称“蔚生六阿婆”,是毛泽建烈士的母亲毛泽建牺牲后,蔚生六阿婆受尽了苦难,好不容易把几个儿女拉扯大。另一位是堂叔毛喜生(贻漠)的妻子,叫邹氏,是毛纯珠、毛泽全兄弟的母亲,也是毛泽东的好友邹普勋的姐姐。大革命时期,邹氏曾帮助过毛泽东。1933年,毛泽东在堂叔毛喜生去世后,邹氏含辛茹苦,把3个孩子带养大。毛泽东对两位婶母十分尊敬,关怀备至,体贴入微。1949年10月,毛泽东在北京接见堂弟毛泽连时,问到他母亲陈氏:“蔚生婶母身体好呀?”毛泽连回答说:“身体不太好,经常患病。…  相似文献   

7.
裴高才 《党史纵横》2015,(3):9-11,24
她的出生是东西方文化的惊艳碰撞。她的每一段爱情都荡气回肠。她与毛泽东、周恩来、基辛格、戴高乐、尼赫鲁等人都有交往。她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沧桑……她就是有着"抗战新娘"美誉的英籍华人韩素音。值此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笔者重温其佳构,并于近期专访了曾经采访过韩素音的资深翻译家万子美先生。韩素音向万子美介绍了她"心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1927年10月,在风景秀丽的南岳山北麓的衡山县境内,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子,叫宾家村。村子东头一间土砖木结构的小瓦房,住着母女俩人,母亲宾刘氏,50开外年纪,女儿却只有20多岁,长得十分秀美端庄。不过这姑娘不是宾刘氏的亲生女儿,而是中共湘南党组织派来的地下工作人员,她叫毛达湘,即毛泽东同志的堂妹毛泽建,当时任衡山县妇女联合会主席。毛泽建是在党的“八七”会议之后,以宾刘氏远房亲戚的身份作掩护,来衡山组织武装斗争的。这一天黄昏,夕阳烧红了一天云锦,飒飒秋风吹起房前池塘中的一层涟漪,枫树上的叶片,犹如一片片火焰,飘落下来。别看村里冷寂无声,但在毛泽建的住室中,一个重要的会议却开得十分火热。只见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9.
毛泽建是毛泽东至亲中第一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其革命之情的产生和成长离不开韶山文化、毛泽东以及自身经历的影响;其心怀天下、敢为人先、不怕牺牲和对党忠诚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建,乳名菊妹子,又名达湘、日曦,是毛泽东的堂妹,也是毛泽东至亲中第一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先后担任过中共衡山县委妇女运动委员、耒阳县委妇女委员和女界联合会负责人等职,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优秀的红色湘女代表,牺牲时不满24岁。那么,是什么让毛泽建从懵懂的"农家女"成长为充满革命激情的"女英杰"呢?这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以及人生经历、乡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挥毫泼墨,把这一评价赋予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一位杰出的中华儿女——刘胡兰.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生后,家里给她取名刘富兰.8岁那年,她走进本村的小学堂读书.10岁时,她参加了儿童团.抗日战争胜利后...  相似文献   

12.
据1997年10月珠海出版社出版、何艾珍、吴湘清、李全安所著的<趣联·谐诗·诗故事--开心一读>一书载:"毛泽东挽妹长联.毛泽建为革命捐躯墓葬衡山凤凰山,时在1929年8月."这副楹联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收藏有毛泽东的一条批语:"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们会要说话的。"说的是毛泽东拒绝外祖家的亲属要求照顾安排工作或保送升学的事。这条批语写在文运昌给田家英一封信所附15人的学生表上。就学生表中所列各人的年龄与其出生年月相对照,文运昌的信写于1954年7月20日。据此,毛泽东的这条批语很可能是在1954年7月下旬或8月上旬写的。文运昌的信中所列15人,一些人经过努力,参加了工作,成为国家干部、工人或教师,另有一些人安心在家务农。  相似文献   

14.
正黎秀芳:入党申请书草稿有71页,跨越了26年黎秀芳,女,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共党员。1917年3月出生,1941年8月参加工作,1949年入伍,2007年逝世。她创立的"三级护理"理论和"三查七对""对抄勾对"等护理制度,奠定了中国现代科学护理的基础。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获第36届国际"南丁格尔奖"。兰州军区授予她"模范护理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刚过,毛泽东的堂弟、毛泽建烈士的胞弟毛泽连和表兄李轲就去北京中南海看望毛泽东。毛泽东重逢亲人,特别高兴,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认真听他们介绍老家情况,并亲自陪着吃饭。他发现毛泽连流泪不止,便关切地询问毛泽连患眼疾的原因,还派儿子毛岸英等送泽连去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眼疾。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毛泽东有一段最著名的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走十月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浴火重生,苦难而辉煌。青年毛泽东对十月革命道路的认同和选择,也有一个思索和比较的过程。第一次发表思想有些糊涂的政见毛泽东出生在湘中一个闭塞的山冲,在接受启蒙教育时,不大受四书五经的束缚,用他的话说:"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7,(10)
正1921年2月上旬,28岁的毛泽东回到了他的故乡韶山冲。毛泽东是带着毛泽覃回韶山过春节的。这次回韶山的毛泽东,心里多了几分伤感。因为上次春节回家时,父母都健在,一家人其乐融融;而这次回家过春节,双亲都已故去,剩下的只有大弟毛泽民、大弟媳王淑兰、小弟毛泽覃和小妹毛泽建。这时的毛泽东,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所以,在回韶山过春节前,他心里已经做出了一  相似文献   

18.
出生在台湾的林丽韫,曾7次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6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上世纪50年代,她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日文翻译,见证了中日建交谈判。上世纪80年代,她更亲历了海峡两岸往来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朱德的悲痛之情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毛泽东身边值班人员小孟得知噩耗,巨大的悲痛使她像失去了知觉。此时毛泽东正在卧室里看《鲁迅选集》,她强忍着悲痛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样子。她深知毛泽东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他和总理的感情特别深,此时总理去世的消息必定会给主席带来沉重的打击,而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承受太大的打击了,必须谨慎从事。下午3时,小孟收到中央政治局派人送来的“讣告”大样,她  相似文献   

20.
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阅批准,团结出版社最近出版发行了长篇传记文学《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笔者在网上购得一书,先睹为快,感触良多。《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通过讲述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水到渠成地带出他的一个个亲人。全书笔墨主要侧重于毛泽东和毛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英烈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毛泽东的父母毛顺生、文七妹,毛泽东继配贺子珍,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