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史蒂芬·莫斯度(Stephen Macedo)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自由主义理论家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哲学教授,代表作有《多元化与不信任》,《自由主义美德》等。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主导性自由主义的建构上,他认为自由主义不是中立的制度建制,而是一种转化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自由主义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塑造整个社会,即公共理性、法律施压、公民教育。虽然他是西方学者,他的理念本质上不适用于中国社会,但是他提倡的主动行为导向和改造人们心灵的方式值得借鉴。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绝对离不开对人民内心的塑造,因此研究阐释莫斯度的主导性自由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斯蒂芬·莫斯度[1]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哲学教授。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主导性自由主义的建构上,他提倡自由主义不仅仅是一种中立的制度建制,同时更是一种转化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他认为自由主义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塑造整个社会:公共理性、法律施压和公民教育。他的自由主义理念所提倡的主动塑造行为导向和改造人们心灵的方式值得借鉴。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方面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另一方面更需要对人民内心的塑造。探讨莫斯度诠释主导性自由主义作用的研究径路,发掘其自由主义理论供给,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由主义是西方主流的意识形态,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注重个人自由、尊重个人价值,追求个人自主。自由主义从鸦片战争传入我国到改革开放以来,自由主义思想特别是"新"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给工作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许多困惑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四十年代,以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为代表的中间力量发起了一场以民主、自由为价值取向的和平建国运动,这可以看成是自由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经过半个世纪积累的结果之一。尽管这场和平建国运动到最后无疾而终,但仍然可以显示出在20世纪四十年代,自由主义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较大影响力,以及当时的自由主义者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执着和努力。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分析的角度,自由主义可以视为一套“文化文法”,是对文明的基本问题的特殊处理方式。自由主义把自我观念发展成为经济人、政治人的观念,把国家视为保护财产而订立的契约,把自由观发展成为个人领地不受侵犯的概念,也把政治批评与建议发展成为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6.
新自由主义是当今西方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比较大。新自由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这就决定它们之间几乎具有不可共生性的矛盾,面对新自由主义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我们要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增强其抵御新自由主义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拒斥自由主义:一个观念与行动的交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政治家从政治运作层面上对于自由主义的拒斥,与思想家从思想层面上对于自由主义的拒斥,共同构成了自由主义被排斥于中国现代政治生活领域的两种原因。而且由于政治家与思想家的拒斥发生了交互的影响,更注定了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被曲解的命运。本文通过对于这一交互关系的揭示,凸显了自由主义被误会和自误的历史内涵,并从中分析了告别妖魔化自由主义对于中国现代转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内政治、经济、法律领域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其对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国际法的产生、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由主义所蕴涵的价值多元、宽容内核构成了国际法的哲学基础 ,而任何以单一价值观来改造国际法的行为都将是对国际法基础的动摇与破坏。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文化哲学思潮.即自由主义西化派、保守派(以新儒家为其主流)、唯物史观派。这三大思潮之间错综复杂、对立统一。其中的自由主义西化派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颇有影响的派别。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四种主张,印"全盘西化"、"充分西化"、"根本西化"和"大部西化",随着三大文化思潮的相互斗争和融合,自由主义西化派出现了"分化"和"异变"。即由"全盘西化"趋向于"充分西化"、"充分世界化"、"根本西化"、"从根上西化"、"大部分西化",以"现代化"取代容易引发争议的"全盘西化"。自由主义西化派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阶段产生的,它具有批判封建主义、参与民主革命的双重积极意义。虽说它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蓝本,在学习西方的具体方向与方法上走了极端.但这种始终把爱国情怀和民族复兴置于首位的救国救民与追求现代化的精神光为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治文化这一政治学概念框架下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分析、研究 ,提供了一个新的审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价值的视角 ,发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权威主义和等级制 ,道德和人格主义 ,均平、中庸观念和明哲保身意识的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一个与地域型、依附型、封闭型和目的型政治文化相对应的政治传承系统 ,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和政治运行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思潮政治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益玲 《工会论坛》2005,11(1):127-128
国内学者主要从经济学入手对新自由主义进行研究 ,而单纯从经济学角度难以阐发新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影响 ,应在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 ,从政治维度重新解读新自由主义思潮 ,并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思潮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的主流,也是对西方近现代政治制度与实践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理论。自由主义最早起源于英国,而英国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论高度,在理论和制度建设上对当今社会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其自身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推动了欧洲大陆乃至整个世界近百年的历史进程。时至今日,英国自由主义对当代社会仍有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庆丰  杨光 《理论前沿》2001,(23):24-2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关于自由主义与中国的前途问题争论颇多 ,一时间 ,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意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作者简要介绍这一争论的主要内容 ,并结合目前中国的国情条件对自由主义的某些政策主张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来,在美国对外政策思想研究中,学界的关注目光偏重于新保守主义,特别是"9·11"事件后,自由主义在新保守主义的反衬下显得有些黯然失色。然而,自由主义作为美国政治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传统,在美国政府内外始终具有广泛的舆论市场,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始终保持相当大的影响力,冷战后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蕴含着自由主义的思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被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作为一种救亡、救贫的工具介绍到近代中国,从此开始了其在这片神奇大陆上的浮沉之旅。本文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出场语境、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进行评析,并透过诸多现象考察自由主义在近代乃至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文化基础,对于深刻把握这一制度的历史本源、实践本质和发展取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辨析价值。以人民民主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源;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本;以国家构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题。有鉴于此,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文化基础建构路径在于:坚定文化自信,建构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开发文化资源,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效能;创新文化理念,拓宽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自由主义理念成为西方部分思想家关注的中心。自由主义主张打破中世纪神权统治,反对君主专制,强调人的主体性,理性至上等。当代,自由主义由政治哲学演变为西方世界主导的意识形态,其基本理念随之转变为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国家中立等,因而逐渐成为思想界批判的对象。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研究者多局限于意识形态化的自由主义,缺乏对这一理念的准确理解和合理利用。因此,有必要在社会转型时期重塑对自由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政党与社会分离的现象.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自由主义的胜利.然而,自由主义中内含的消极政党参与也导致了代议工具主义和公民犬儒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一种新的协商政治模式在汲取共和主义中积极政党参与传统的基础上,力图解决自由主义的问题.本文认为,将政党因素考虑进协商民主的讨论中,可以增强这一新政治范式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政治哲学研究的兴起,使得作为西方政治哲学主流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成为国内研究领域中的强势话语.关于正义、自由、权利等问题的探讨成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列奥·施特劳斯生前就备受推崇和攻击,他留下的丰富遗著继续引起讨论和争议。本书结集的文章涵盖了定义何为施特劳斯思想的重要主题,西方传统中理性与启示的张力,自由民主政治的哲学基础,特别是古代与现代两种自由主义相互冲突而又互补的关系。想了解这位煽动性的思想家,没有比读这本书更合适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