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伴随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协商民主进而转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制度安排。西柏坡协商民主实践的推进,是近代中国历经传统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历史碰撞的产物,彰显了近代以来中国追求民主的历史逻辑。对西柏坡时期协商民主实践历史际遇的考察,更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独特属性,深切认知中国共产党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当前时期,人民政协的作用更突出,在助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着独特优势。立足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新定位,基层政协按照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在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适应新时代我国协商民主发展新要求,基层政协还需进一步精心组织政协委员更好履职尽责,以担当诠释初心,用作为体现使命,按照"党委关心、政府关切、群众关注、政协所能"的要求,进一步积极发挥好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语境下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治道路的成功表达,人民政协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政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即人民政协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共同的价值支点呈现出理论基础的互嵌性,人民政协的独特属性贯通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各渠道,人民政协的制度程序搭建了贯穿人民民主全过程的广阔平台,人民政协的基层实践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新时代,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民政协应有新担当新作为,包括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构建民主政治中国话语体系;加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培养,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效能;创新政协协商工作方式,实现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协商;完善政协协商制度流程,推动不同协商渠道之间对接协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基本原理同中国协商民主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新论断、新部署。这标志着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又一次取得了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内容丰富、完整严密、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围绕"什么是协商民主、怎样发展协商民主"的根本问题,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地位、作用、内涵、渠道、方式、程序、原则、目标、任务、领导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来源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必将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治理形式,强调的是人民主权的观念,体现出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公权力的制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较新的领域,很多相关的实践工作并不完备。健全协商民主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探讨协商民主制度的条件及其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影响。对协商民主的路径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期望能为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人民民主实践历史的逻辑必然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主思想的体现,是我国传统政治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重要前提,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载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基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制度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和价值。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就需要新的理论导入与对策支持。我们需要对政党协商基本内涵进行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系统探索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对于政党协商的宏观定位与发展健全,为加强政党协商的制度建设和机制运行提供方法论思维,实现协商民主建设的有机创新,助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升中国民主政治品质,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夯实好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是实行人民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结果。而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则是与我国的政治协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协商民主产生于我国政治发展的长期实践,这个实践主要是政治协商的实践;深入研究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的联系与区别,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的职能作用,就成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协商民主由中国共产党一贯秉持的民主理想和协商精神落实为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的实践运动,其成功之处首先在于在"大历史"背景下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因而不是偶然的历史碰撞,而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产物。西柏坡时期,在各种趋向民主力量的酝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万水朝东、众星拱北的态势,其本身也是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实践的伟大成果和必然结局。其间,能够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状态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时期的统一战线明确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身份;搭建了与民主党派进行有效合作的平台;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基础。西柏坡时期的统战实践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做了充分的探索和准备,成为形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的重要实践基础和前提。新时期,需要我们持续弘扬西柏坡时期团结合作、民主协商的精神实质,推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