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微博在中国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许多政府部门纷纷入驻微博,政务微博建设蔚然成风,发展势头迅猛。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陕西发布"是其中运作比较成功的案例,在发布地方新闻、服务本地民众、传播区域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升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应以梳理传播主体、内容、媒介、受众四个要素为前提,不断创新政务微博互动形式,使之成为汇聚民智、反映民情、解决民忧、促进公民参与的政民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2.
开展政民互动,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接受社会监督、服务公众.构建和谐政务环境的有益尝试.深入探讨政民互动平台建设,对促进电子政务发展,进而实现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与即时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极化性四组特征。政务微博成为政府与公众崭新的沟通工具,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务微博已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当前各类政务微博在平台建设、信息联动、风险防范、信息发布、政民互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提高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亟需从组织管理、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媒体协调联动、议程设置、意见领袖培养等六个方面构建具体的政务微博的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自政务微博产生以来,我国政务微博开通数量和地区覆盖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和南部地区政务微博发展更为成熟,竞争力较强。然而,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政务微博在网络舆情应对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信息真伪有待考证、信息内容缺乏特色、官民互动有待提高、舆情监控手段落后等。因此,可以采取规范政务微博认证方式、创新政务微博话语方式、强化政务微博互动功能、建立舆情应对联动机制等措施,以提高我国政务微博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促进网络环境和政民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政务微博已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为民服务、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随着政务微博数量急速增长而来的是如何提高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从而有效地使用政务微博为民服务的问题。而要切实提高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必须在了解影响政务微博传播效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出台规范政务微博管理的制度、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建立线上线下协调机制、构建各部门联动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政务微博为创新社会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政务微博促进了社会管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二是推动了社会管理方式从传统的行政方式向更为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式转变;三是完善了社会管理格局,使得管理主体从一元向多元转变,广大网民借助政务微博积极参与到了社会管理中来。政务微博所引领的“微政务”创新了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互联网政民沟通已形成网络官媒推动、政府主办、第三方获授权主办三种制度化模式,它们都较早把握了互联网技术改变政治生态这一潮流,以网上公开解决群众问题作为新技术和与既有体制耦合的节点,从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拓展到全面互动的网络问政,营造了区域共同体.从前景看,政府门户网站、政民网络沟通平台、政务微博、官媒网站整合为复合型沟通网络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基层社会治理中政社互动的既有研究发现:政社互动是在国家行政权力上收与基层自治不足的情况下,加强国家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其经验推进是在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嵌入以及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而形成的两种合作治理形式。在“强国家-弱社会”的政社关系下,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社会组织逐渐依附于行政体系,加上承接服务的主体缺失与回应不足,使政社互动陷入“内卷化”的困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应从集权管控走向吸纳治理,从单向嵌入走向双向互嵌,从政府排斥走向社会自觉,进而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微博问政"已经成为我国公民进行民主参政,特别是运用互联网络开展政治参与的新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开展"微博问政",有助于深化官民互动、加强社会监督、保障民主决策、优化执政环境,创新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共产党增强执政能力和人民政府提升行政能力,需要不断规范"微博问政":深入理论研究,加大制度供给,加强政务建设,提升干部媒介素养,引导公众理性参与,努力探索"微博问政"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政民关系建设面临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多重背景,也存在着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政务服务水平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政府透明度不足和公信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政民关系亟待提升。文章认为,政府回应能力是政民关系的核心,提出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需求识别能力、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能力、建立行政问责和社会问责机制、健全政府回应能力评估体系为路径,构建平等对话、有效回应、社会监督的新型政民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公共行政模式的变革方向,对其治理绩效的既有解释主要立足于技术效能和制度结构视角,鲜有研究关注基层行政人员的功能。对此,文章基于S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田野调查,发现"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使得基层行政人员发生了"行政能力复合化"的角色转型,行政能力复合化体现为全方位的业务受理能力、高度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以及优良的公共服务能力三个维度。在建构路径上,组织内部的学习培训机制、考试审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构成了行政能力复合化的来源与保障。在治理后果上,行政能力复合化具有提升行政效率、减少行政负担、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价值,但作为压力型体制的变种,它也生成了"压力-能力"悖论、选择性执行、激励乏力等消极治理后果。本文的创新性在于展示了关键行动者——基层工作人员在政府数字治理中的作用,同时指出应当关注基层诉求以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虚拟社会发展迅速,同时暴露出不少问题,对虚拟社会的治理刻不容缓。虚拟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一些志趣相投、利益相关的网民跨越地域和行业边界组成的带有一定标识的网络群体,虚拟社会中"虚拟人"的行为具有"在线"、"互动"、"多元耦合"特征。这种结构和行为特征决定了虚拟社会治理必须将多种治理路径融合,采取多元路径并举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不能缺位,发挥政府的主力军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网络问政以尊重公民说话权利作为切入点,以构建政民之间、网民之间良性互动机制作为突破口,以解决各种民主问题作为落脚点,不断注入正能量,发挥主场优势,唱响主旋律,成为中国特色虚拟社会治理的一条非常重要和有效路径。"永安警长"案例是对这一治理路径的有力诠释。  相似文献   

13.
政府治理能力体现在政府运用公共政策进行社会治理效力。政策网络开辟了中观研究视角,成为制度研究和行为研究之间的纽带,也超越了多元主义视角研究的局限,构建的是政党、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的多维互动机制,可以重新审视政府治理能力问题。在政策网络视阈,政府治理能力受到政策网络中各主体协同互动程度和政策网络开放程度的影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通过"政策学习"提高各主体间协同互动程度,解决政策执行"中梗阻"现象;通过扩大政策网络开放程度,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现象。  相似文献   

14.
微博在诞生的短短几年间内,用户呈现几何级增长,成为网民最主要的社交工具之一。以实名注册的政务微博以及官员个人微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可喜变化,并逐步成为发布政务信息、搜集网络民意、开展互动交流的有效途径。政务微博依靠自身优势,在政务公开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就对政务微博在政务公开中的优势和着力点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民众期望是理解我国当前舆情治理低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指导新时期回应型政府建设的内在价值取向。借用行为经济学中的“期望失验”概念来解释民众视角下的民众的心理预期与地方政府回应行为绩效之间的差异。构建了政务舆情事件中政民互动与舆情演化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从民众期望和政府行为两个方面解释了政务舆情事件中期望失验的形成机理,并以“L县学生坠亡事件”为典型案例,通过“结构-过程”分析范式深入考察了微博中呈现政民互动的多重行为逻辑。研究发现:(1)政务舆情事件中,谣言发生、群体冲突、舆情升级等是地方政府回应低效的外部表现,其根本在于其回应未能满足民众的内在期望;(2)地方政府通过事实澄清虽可以快速满足民众的信息期望,但情感期望失验所积累的公信力危机短期难以修复;(3)问责压力下的地方政府以摆平策略为核心的回应行为仍然是其自发选择,公信力危机则成为政府回应低效下的产物;(4)民众对政府行为的预期是随着舆情信息环境变化、政民互动与博弈的加深逐渐调适形成的。未来如何实现民众理性期望满足与公共权威秩序维护之间的平衡,是学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微政务标准化建设是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经历了以政务微博为依托的单一式发展、以"双微"联动为基础的制度性发展和以微政务为核心的矩阵式发展的阶段变迁后,微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新命题需要以识别指标体系不完善、建设运维不规范、政民互动水平低、监督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为前提,从规划设计、制度保障、公共价值、职责体系等层面剖解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客观进路和主观进路。前者注重机制优化,试图通过完善指标体系、建构运维规则、整合政务平台和厘定权责体系夯实条件支撑,增进标准化建设的科学性;后者强调在技术指标设计、政府绩效评估和社会评价层面全维度融入满意度指标,增强标准化建设的"人民主体性"。通过主客观路径的融合,可以实现公共价值的最大化,进而提升微政务标准化建设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1.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方式创新;2.服务型政党建设;3.中外政党建设比较;4.城乡社区治理;5.基层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6.政务微博与网络反腐;7.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研究;8.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9.政府治理研究;10.政务公开研究;11.反腐败研究;12.新一届中央领导治国理政新特点研究;13.社会治理创新;14.蓝色经济;1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16.生态问题研究;17.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变迁;18.生育政策调整研究;19.新型城镇化研究;20.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规律研究;21.城乡一体化研究;22.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23.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24.信息公开的制度障碍与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在大数据、云计算、超算、精算、速算的演进和推动下,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生存交往方式,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了一扇智慧之窗。人工智能为政府治理带来了决策质量与行政绩效提升、治理体系精细化以及政民互动等发展机遇。在人工智能时代,政府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挑战。优化政务数据流程和整合质量,加大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政务服务数据安全体系,升华行政伦理和规则治理理念,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创新治理能力并优化治理方式,以促进智慧政府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指公共管理主体整合社会资源,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政府和社会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两大主体。确立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划分主体的权责边界,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边界应在二者的互动中逐渐明确,而合作是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加强政社合作,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政社关系,应当以政社分开为切入,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抓手,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分离中合作、合作中共赢",这对于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社互动是社会管理创新格局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它的哲学基础是交互主体哲学。政社互动能够加快推动城市管理向多元共治、规范治理和合理共识转变。完善和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公民达成理性共识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城市管理政社互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